人文荟萃的桃源村,藏在深闺待人识【推荐】

人文荟萃的桃源村

文/梁德新  张德湘  张文锦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村民崇文重教,村中人才辈出,近代出了约300个大学生。村中华侨众多,他们崇商爱乡,村中的公益事业和豪宅多是华侨建造。桃源村历史悠久,整村张姓,开居祖是张氏化孙公的八世孙进武公,六百余年桃源张氏后裔众多分布海內外。张氏后人承先祖耕读传家遗训,治家置业,筑屋建宇。村中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建筑富有特色,2012年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桃源村一角/梁德新提供

据2016年出版《桃源村志》记载。桃源村人重视教育,桃源小学(桃源公学)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是座中西合壁建筑,在当时是梅县较有名气的完全小学。桃源公学建于1932年。创办人张引士,同盟会会员,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务委员等职,他热爱家乡的教育事迹受人敬仰永远怀念。
1952年之前,桃源小学的办学经费是靠松口镇的四间店租和张志通先生的田租。1952年政府接管学校,桃源小学为公办学校。1970年冬由乡人出钱出力,村民热心捐献,上级拨款建造起右侧1幢6间教室、6间宿舍的新校。由于学校的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邻省福建永定县的白水寨、黄岗坪、鹅溪村、大路下、小大岭下的学子也纷纷前来桃源小学读书。桃源小学在1970年由上级规划加办初级中学。1976年夏为了贯彻执行九年一贯制的教育制度,曾在桃源小学办起高中,招收高中一年级两个班,学生110多人。那时学校有学生约六百人(不含橫径分教处),教职员工三十人,高中部只办了一年就停办了。1985年秋初中班停办。2003年由政府拨款和村民集资再建新校。因受城市化的影响,桃源村人有部分迁入城市生活,桃源小学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我们采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在桃源小学任教数位老师。1986年秋桃尧镇桃源小学是完全小学,全校师生约500人(含幼儿园),教职员工共27人,外地教师有13人,本地教师有14人。本村人张成宗老师已退休,因他工作认真负责又是学校教学骨干,学校返聘他任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科任。1988年春他病逝前的两天还为学生上课,学校的师生们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张成宗老师敬业精神是教师们学习的楷模。1986年前后的几年,在桃源小学任教的外村教师人数多,晚上住在学校的老师有10余人。1986年华侨捐了一台彩色电视机给学校,到了晚上,本校老师和附近群众有时达五十人在办公室看电视。1987年4月,村中乡贤与学校领导商谈筹备建校60周年校庆事宜,海内外乡贤也关心校庆的事,有华侨捐钱。5月聘请桃培村老艺人张泰湘教学生打腰鼓。此后十多年,桃源小学的腰豉队在社会上有名气。10月8日,是桃源小学建校60周年校庆日。这天,全校学生和村中群众及返校校友约千人参加校庆活动。有几位曾在桃源小学任教的外地老师评价:桃源村人崇文重教,群众对待外地老师非常尊重。老师到学生家访问时,家长们都很热情,至今他们还记得当年曾送菜的学生和家长。松口镇人梁先生的父母曾在桃源小学教书4年。1987年10月梁先生在桃源小学出生。2015年梁先生捐钱给《桃源村志》编写组,他说:“我的父母赞同我捐钱,桃源人对外地教师很热情。”
桃源村历代人才辈出与村民崇文重教有关。据2012年出版的《张氏桃源族谱》记载:松口镇附近的“张家祠”是桃源村张氏后裔建造,1950年之前桃源村的张氏学子在松口读初中、高中的人可免费住宿“张家祠”。 该村离福建永定县峰市圩约15公里,村中有好些年届八十的老人是在峰市读初中和在永定县城读高中。桃源村张氏后裔(含由本村外迁的张氏人家),数百年间名人辈出,1980年以来各地后辈前来寻根问祖,提供资料。广西融安县张任学等宗亲参与村中编族谱。近代考上大学的约300人,考上清华大学1人,中山大学18人。这些人中有教授、工程师、省市县级干部。而今村民文化高,好些年届八十的老人有初中文化,年届六十的老人有高中文化。
桃源村文化气氛浓厚。村中有传统节日“正月十三”的迎神活动和“八月十四”的张氏祭祖活动。1990年前后,桃源小学的学生腰鼓队,曾数次参获县镇文艺表演并获奖。以张寿铭医师为乐师的“桃源民间乐队”远近闻名。村中设有“文化书室”和“老人活动中心”, 里面有报章杂志、各类书籍供大家阅读,还有象棋、麻将、扑克等文娱玩具可供老人活动。
村中的文化人士组织编写《桃源村志》《张氏桃源族谱》。近年来村中好些退休的文化人士编书、著书,有的人为村中的名人整理书草稿,下面作简述:中学教师张锡康的《梦绕桃源》,张键元教授的《天翼楼史话》《八十八岁述怀》,工程师张汝安的《健康生活方式与养生小集》《桃培黄氏族谱》,归侨张维加的《张维加画作文集》,原惠州市人大副主任张汝荣的《张汝荣书法诗词集言》,原广东省社保局干部张端城等人收集整理的《  情怀——张鑑诗文稿选编》。原北京高级法官张日城把革命人士张海日记整理编写为记实文学《从桃源到延安》。村中“绿色山庄” 原总经理老知青张鼎信等人编写的回忆文章《情系鸡冠山》。本村广西窝人年届九十的张其欣先生是个“自由撰稿人”, 数十年间他曾为南方日报、南方农民报、梅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写稿,计发表文章三百余篇,有多篇文章获奖。村中不定期出版村刊《文珠峰》。村刊的乡情信息为在外工作的宗亲及时了解家乡变化和家乡建设。目前我国乡村能够出村刊的不多。从出村刊可说明桃源村的文化气氛浓厚,村里既有资金又有人才。桃源村是个名符其实的文化之乡。
桃源村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公路X975线贯通全村。东北面是国家森林公园王寿山。附近有森林公园鸡冠山休闲景区,景区的“緑色山庄” 为外地游客服务,內有住宿饮食设施,有文化人士相聚在“绿色山庄”文艺创作。村中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民居建筑有多处。
村中有一条农民街长100多米,几十间店铺为民商两用住宅区。农民街內有饭店方便外地游客休息吃饭。近年村中的外出乡贤捐资家乡的公益事业,整修宗祠、建公厕、修村道等。村民集资在学校门前建了一个现代足球场。在热心商家的资助下举办了多届足球夏令营,这些活动促进了村中的旅游业。农民街旁边有乡贤张兢的“梅州市桃源武陵慱物馆”,和 张炳辉先生的文物博物馆。张兢的博物馆在村老人活动中心二楼,博物馆藏品千件,从明清古瓷、字画至民国及近代牌匾、钟表、像机、乐器等。张炳辉先生的文物博物馆小有名气,2012年1月28日,羊城晚报发表《小小农民想办民俗博物馆》文章。桃源村距永定县峰市镇的旅游区“千岛湖” 约15公里,距松口镇约30公里,农民街是广东、福建两省交界处,有众多的游客会在农民街的饭店吃饭,然后去参观村中的古民居和“张海纪念馆”。
村中的红色资源丰富,1929年共产党就在村里活动,后来方方、刘永生等人曾在村中活动,1988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桃源村为革命老苏区;在革命年代,村中的张春汉、张海等人是活跃的革命人士,后来他们成为政府的高级干部;村中的张海、张肇庆、张维粦、张鑑四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如今在张海的故居建有纪念馆供人们参观。2020年1月1日《梅州日报》报道了张海事迹的文章。如今兴起红色旅游,有游客们参观“张海纪念馆”。
桃源村人文丰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梅州日报》、“梅州网”和省市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有报道。而今桃源村已成为旅游区,有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三位作者简介
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中学退休教师,曾任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现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有文章在报刊发表,编著书数本,2009年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对客家文化有研究,曾邀请出席由嘉应学院、三明学院、北部湾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有关客家研究的文章和论文约5万字入录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客家文化拾零》书中。
张德湘 ,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人 ,钟爱文学,自由撰稿人,有文章在梅州日报等刊物发表。
张文锦,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人 ,嘉应学院中文系毕业,曾任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现为自由撰稿人,有文章在《客家研究辑刊》等刊物发表。
(0)

相关推荐

  • 梅县桃源村

    在闽粤两省交界的梅县桃尧镇,有一个面积仅8平方公里,却有着600年历史的小村庄---桃源村,该村至今仍独特地保持着"一村一姓"的传统.广东商学院旅游管理与规划研究所所长.梅州市战略 ...

  • 桃尧: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不知何时起,我对地名心生好奇甚至产生各种"奇思妙想".因为考察王寿山花岗岩地貌的缘故,我早在20年前就"认识"了桃尧镇,但那时并没有在意"桃尧&quo ...

  • 桃源黄伯母智救游击队员,不忘七十年前的芋煲粥,老革命登门致谢

    2020年10月2日,原闽粤赣边纵队独七大队政治处的李燕华老革命一行在梅县区老区促进会王继伟会长等人的陪同下,重访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堡垒户黄桂娣的后裔,并与黄桂娣的后裔们及桃源村老区部分群众在闽粤赣边 ...

  • 广东最值得一去的景区,有岭南水乡的风景,可惜藏在深闺无人识

    广东中山市是中国五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在距离上,它跟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离得不远,让大家认为这地方始终没有广州中心那么有名气.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调查了一番发现,单从旅游方面来说吧,很多人都觉得中 ...

  • 佐力药业:“养在深闺待人识”的确定性潜力股

    岁末年初,是掘金业绩超预期增长股的"时令模式".不过,资深投资人士都明白,由于有三季报做铺垫,正常情形下,在四季度突然爆发的"黑马"几乎是不存在的. 市场有个贴 ...

  • 口岸雕花楼——藏在深闺人未识

    江苏的古雕花楼有两处,一在苏州太湖之畔的东山,再一个就在泰州长江之滨的高港,一南一北,形同姐妹,都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苏州东山雕花楼为不少游人所熟悉,今年有幸去了两处雕花楼,而泰州口岸雕花楼的精致也 ...

  • 水阳,藏在深闺人未识

    封面图片可上下滑动 水阳,藏在深闺人未识 袁晓明 微信版第786期 (本文原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 宣城北邑水阳镇,是一个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镇,辖区范围是皖南第一大 ...

  • 藏在深闺中的古建群——笔山花屋

       横县平朗乡笔山村,有一片古香古色的建筑群,坐落于笔山村中心."笔山花屋"始建于清乾隆丁丑年间,为明朝从宣化府迁来的李尔清第十代孙李兆球夫人银娜所建,为李氏祖屋.当时因时局动荡 ...

  • 神山公园“盆景园”“五一”开放--从“藏在深闺”到“走向大众”

    位于芜湖神山公园的中心位置,芙蓉湖旁有一座堪比苏州园林式美景的"冶芳园",园中曾有芜湖市园林部门的盆景生产基地,一直以来"藏在深闺无人知".为了提升市民游客的园 ...

  • 【闽西南客家自驾行】培田:藏在深闺的客家古村落

             培田古村,在长汀前往永定的途中,连城县宣和乡,距离永定一个多小时车程.      培田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      先看看几个数字吧:      培田的 ...

  • 走进殿里村:一处深藏闺中待人识的风景

    走进殿里村:一处深藏闺中待人识的风景 殿里村,位于马涧镇政府驻地东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殿里得名.地属山区.区域面积为5平方公里.耕地80亩,山地9084亩.辖殿里.红岩脚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 ...

  • 藏在深闺中的高椅古村...

    点击蓝字 '方位地理学' 关注我们 去高椅的路九曲十八弯,因为那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360度的盘山公路,翻过几座山,越过几座岭才能到达,不过高椅村确实很原汁原味,没有商业开发,值得一探.古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