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海超市不为人知的一幕,让我想起撒贝宁的忠告:“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 2024-05-01 01:32:46 作者:刘娜&得将 · 主播:安东尼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随迁父母,不变是爱;重阳已过,但爱永恒。♬点上方绿标可收听369主播朗读音频 看到一则新闻,鼻子一酸,想起了我的父母:10月14日,九九重阳节,上海的大润发超市,免费为随迁老人理发。有网友在下面留言:什么叫随迁老人? 随迁老人,开了二十多年的大润发知道,很多网友却不知道。老实讲,媒体开始报道随迁老人的这一话题,说卫健委公布数据,中国随迁老人近1800万时,我是有些吃惊的。年少求学时,我并不知道这巨大空洞的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如今,我也为人父母,从乡村来到城市,从少年步入中年,在成长和岁月的馈赠里,明白了这个看似边缘的群体,原来饱含着如此坚韧又深情的人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截面。随迁老人,就是离开自己家乡,去其他地方务工、跟子女团聚、帮自己子女带小孩的那部分老人。这部分老人跟其他老人很不一样么?有什么好值得关注的?我想把我的亲身经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更多人—— 01 在开头我提到的那则有关随迁老人的新闻里,有两个数据,让我感慨万千。一项是,大润发超市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在超市随机采访的2300名老年顾客中,随迁老人占了33%。他们主要的消费路径是:超市入口,打折的蔬菜和肉蛋区,收银付账。 偌大的超市他们不逛,来来回回去的地方,只有固定的那么几个。另外一项是,近7成的随迁老人表示,来大润发,会跟相熟的店员唠唠家常。哪怕随便闲扯几句,“今天的大葱多少钱一斤”“今天的水果真新鲜”“您老气色很好呀”,都觉得很开心。老年人为什么那么爱去超市呢?如果没把父母接过来住,我也不知道答案。十多年前,我还在读大学,放假回家,碰到亲戚跟街坊,总会听见这样的叮嘱:“大学生回来了,好好念书啊,上班了就是城里人,以后把你爸你妈接去大城市享福。”每每这时,我总是低着头笑一笑,内心几多愧疚和不安。困于田地和村庄、忙于农活和四时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操劳了大半辈子。他们用无休无止的劳作和沉默,种下一季又一季的庄稼,收获一茬又一茬的粮食,犹如守护着他们此生最大的信仰:播种,除草,施肥,守望,夏忙秋忙……顶着火辣辣的日头,行走十几里土路去把粮食卖掉,换来皱巴巴的一小叠钱,小心翼翼地藏在衣服最里层,盘算着我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差多少……那时,我对他们心怀愧疚,却无力给他们安稳。工作的第四年,我终于把父母接到了身边。那时候,我手头宽裕了一些,不再四处租房,窝窝囊囊,但一开始,父母死活不肯来。最后,我以忙得无法吃饭为由,要求他们照顾我的生活起居,他们才同意过来。我给他们生活费,他们不要。但他们看见城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又抱怨什么都好贵,嚷着要回老家。他们抱怨晚上睡不好,马路上汽车太吵。我给他们换了新的房间和被褥,他们又说楼上的邻居晚上11点还在走来走去。那时,我工作特别忙,内心焦虑崩溃,甚至嫌弃他们怎么这么多事儿。直到有天,我无意中发现:我去上班,他们就在家里坐着,是真的面无表情地枯坐着,电视也不开,怕费电;楼下新搬来的老太太跟他们打招呼,操着一口浓重方言的他们,支支吾吾地开不了口,别人没听懂“啊啊”两句,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他们不去楼下商铺买菜,生怕人家缺斤少两,非要去相隔2公里的超市,那里有免费的班车,当天卖不完的菜包装好后低价打折出售……他们隔三差五地跑去超市,是因为那里有个售货员是我的同乡,他们能跟她聊几句家乡话……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的父母,是何等的孤独。我自以为是的孝顺,或许不是父母想要的。20多年的亲子鸿沟中,更为自私固执的,或许是我。我想给他们金钱和体面,却不知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日常的陪伴和温柔。那时,父母在我家呆了两个月后,我就把他们送回去了:他们更为熟悉的,是用脚步丈量了大半生的故乡,那才是他们的王国。他们回到老家,用炫耀的口吻,跟村里人讲在我这里看到的旋转电梯,吃过的进口水果,比我们镇上超市大许多倍的商场。却从不讲他们在城里的诸多不便,还有孤独到无法自处的哀伤。他们把悲伤吞入腹中,把尊严留给了我。 02 一转眼,这已是10年前的旧事了。现在,我再回故乡,已很少听到“带父母去大城市享福”这种话了。我回老家,看到更多的是安土重迁。说起和子女去城里生活,不少老人摆摆手:“我不要去那鸽子笼里住,跟坐牢一样。”然而有一种父母是不会拒绝去城里的,就是帮子女带小孩的父母。年轻人带着孤注一掷的热血和梦想,来到大城市辛苦打拼,从青年到中年,终于安家结婚,生儿育女。但是,辗转奋斗的不仅是我们,还有我们已经年迈,却又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父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一刻不敢停歇的80后、90后,也趔趄迈入中年,为人父母,生养子女。年迈的父母,不得不像候鸟一样迁徙到儿女们生活的地方,开始带孙子,做家务,买菜做饭,进行新一轮的奉献。我朋友的小孩2岁,她父母从老家过来帮她带孩子。她说她的父母永远都是拘谨的,跟本地的老人玩不到一起。有时闲下来,她带他们去商场、去公园,他们看到的只有长椅跟喷泉。家附近的广场舞,公园里拿着丝巾拍照的大妈,对她父母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她说她妈以前在老家可爱跳广场舞了,晚上吃完饭,洗了碗,拎着扇子就出门了。如今,在陌生的城市,妈妈再也扭动不起欢快的舞步。这让我想起撒贝宁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撒贝宁和妹妹都在北京生活,父母在武汉老家,二老时常说挂念子女。小撒就把二老接到北京,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事情并没有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他原本以为,子女在身边父母还有什么不踏实的呢?后来,他明白了: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父母失去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切断了和熟悉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之间的强韧链接。随迁老人来到城市和子女团聚,精神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荒芜。他们弄丢了过去熟悉事物和人物,在巨大的恐慌里,承受着孤独,却又不愿和子女说,怕给我们添麻烦。关于随迁老人,我曾经做过一次街采,有个大妈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她说她来上海带孙子,儿子周末也会带她看东方明珠、静安寺、人民广场,平常基本就是在家,围着“厨房、客厅、阳台和孙子”转悠。她所在小区里的老人大多都是上海本地人,上海话她听不懂,自己普通话也说得不好,就没法沟通交流。她常常自己给自己打气:“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孩子,一家子聚在一起不好嘛,不要想东想西了。”她压抑自己的情绪,试图适应新的环境,依然发现自己格格不入。有时候,她挺羡慕上海这边的老人,他们不怎么帮子女带小孩。“自己的孩子,当然要帮忙了,否则心里头怎么过意得去?”她这样宽慰自己。多少随迁老人像她一样,一边隐藏起真实的需求,一边强作出欢颜的表情,只为能给子女减轻点重负。 03 看过一个关于随迁老人的纪录片,问到这些老人的烦恼时,社区服务经理这样讲:随迁老人的困局,作为子女的我们,看得到么?我妈再一次进城,是帮我带孩子。我要打车,她拒绝;我硬拽她到了餐厅,她看着菜单上标注的价格,弱弱说一句:“要不我们还是回家做吧。”我们的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十来年前的那种僵局。她来两个月后,开始有些焦躁,有些敏感,但她又隐藏起自己的感受,不敢忤逆我,独自在那儿生闷气。但在我的记忆里,她以前一直是那么豁达爽朗的一个人。因为关注随迁老人,我渐渐学会包容母亲:世界突然变得很小,以前在老家她有邻居和老姐妹,白天一起干农活,晚上串门遛弯儿。在城市里,她什么都没有。后来,我妈帮我带了两个月的小孩,我还是让她回老家了。隔一个月,她又跑过来帮我带孩子:她怕我太累,她想做点什么帮我分担,并把这不属于她的责任当成晚年的本分。坦白地说,像我们这种在大城市扎根的外地中年人,过得的确辛苦。职场竞争、孩子教育、消费降级、每月要交的房租……大城市之于年轻人,是选择跟梦想;而对中年人,只剩义无反顾地往前拼命奔跑。可拼命奔跑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身后的父母。他们年迈、节俭、固执、倔强,却紧紧跟在我们的身后。他们不是怕被甩开,而是想看看怎么样能以年迈之躯,使出最后一点劲儿,再推我们一把。哪怕一点点。 04 我们无法彻底改变父母对于大城市的诸多不适应,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更多:带着他们去和小区的物业保安打招呼,骄傲地说“这是我的父母,从老家来,拜托多多关照”;带父母去跳广场舞,认识更多年龄相仿的朋友,不再活在城市边缘的阴影里;陪父母去超市买东西,他们不会手机付款,不会用二维码,我们有空就多教一教,教不会也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当着外人的面儿,多表达对父母的肯定,让他们得到获得感和价值感:“还好有父母在我身边帮忙,不然我可怎么办!”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要陪他们变老。我们踩着父母的肩膀,来到更大的城市和平台,也要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守候,让他们晚年舒展健康。话说,有一次,我故意问特别宠溺我娃的我妈:“妈,我和我娃,你更爱谁啊?”结果,我妈想都没想就说:“那当然是你,因为你才是我的宝儿。”不知道为什么,听完我妈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竟然流了泪:还是妈妈的宝贝,是生而为人最大的金贵。愿你是父母的宝贝,愿你拥有这样的金贵。随迁父母,不变是爱。重阳已过,但爱永恒。为了1800万候鸟般的随迁老人,愿你们点个【赞】 【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关爱父母。 赞 (0) 相关推荐 “随迁老人”日渐增多,年轻子女不以为然,父母苦不堪言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随迁老人日益增多,有1800万之多.孩子在城市里面安了家,生了孩子之后,就会让父母帮忙去带孩子,但是父母离开老家,去到城市里面,会有各种的不适应,希望把父母接过去之前,年轻人要想清 ... 结婚生娃后,负重前行的不止是年轻人,还有我们年迈的父母 同事的老公是做销售的,平常是山南海北.全国各地的跑,这次经过老家,把独居的老母亲一并从乡下接了来. 为此,同事是一肚子的不痛快:你天天出差不在家,我独自上班带娃,再弄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过来.别说帮忙,我 ... 那些进城给子女带孩子的老人们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不定期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那些进城给子女带孩子的老人们 ... 超市里那群老人,让我想起撒贝宁的忠告:“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一点资讯】 看到一则新闻,鼻子一酸,想起了我的父母: 昨日,九九重阳节,上海的大润发超市,免费为随迁老人理发. 有网友在下面留言:什么叫随迁老人? 随迁老人,开了二十多年的大润发知道,很多网友却不知道. 老实讲, ... 昨天,超市里那群老人,让我想起撒贝宁的忠告:“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 Oct. 15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随迁父母,不变是爱. 作者 | 刘娜 来源 | 闲时花开(xsha369) 看到一则新闻,鼻子一酸,想起了我的父母: 昨日,九九重阳节,上 ... 上海2021-14 都是看车展--上海车展侧纪 都是看车展--上海车展侧纪一景 2021.4摄 都是看车展--上海车展侧纪一景 2021.4摄 都是看车展--上海车展侧纪一景 2021.4摄 都是看车展--上海车展侧纪一景 2021.4摄 ... 【往事】从《游园惊梦》看两位大师不为人知的友情 <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 俞振飞饰柳梦梅 梅兰芳.俞振飞两位大师,在各自领域的成就,后人很难企及.俞老生前多次对笔者谈及梅兰芳大师与他的结识和交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令人感动.今纂此文, ... 看懂上海:两代人的“大自鸣钟” 在老上海的记忆中,沪西"大自鸣钟"远近闻名,当年,就连到附近去买东西,都叫成"到大自鸣钟去",而周边开出来的日用品商店.小五金.或者烟杂店,都会自觉地取名叫&q ... 看懂上海:城市之 “源”- 老西门 "说起上海之根,人们会想起松江,其实位于黄埔区的老西门,也是今日上海之'源',未来上海之'根'.自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建县以来,老西门地区一直是上海县署的所在地." ... 看懂上海:董家渡的记忆 伴随着纯正上海味道的早点香味 董家渡的早晨开始了. 董家渡之名最早见于清嘉庆<上海县志>,此地原为北仓渡,为何改名董家渡,众说纷纭,有董姓渡夫说,也有的附会于董华亭.无论如何," ... 看懂上海:“远东第一监狱” 上海有两个地方不能乱去,一个叫"铁板新村",一个叫"提篮桥",前者在上海话里是"火葬场"的意思,而后者,虽然提篮桥地区又不是只有一个监狱,但 ... 从黄浦区茂名路--凯德茂名公馆看整个上海! 凯德·茂名公馆建筑遵循城市肌理,尊重老上海历史风貌,将传统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甄选进口名贵花岗岩,以深浅双色搭配.建筑轮廓清晰勾勒,从容成就名流人生. 园林景观,典雅精致 全球著名设计机构贝尔高林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