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 校长的胸怀 不拘一格求人才
我一生最难忘的两位老校长是安大庭校长和袁福校长。
我和安大庭校长相识在武汉市水厂路中学。大约是1976年9月开学前,安校长调到水厂路中学。在教工大会上,书记请他讲话,他简单说了几句,现在也想不起来他说了些什么。他到学校好长时间,很少在大会上讲话,常常在教学楼巡视,有时伫立在教室门口看看正在上课的师生,有时就直接走进教室坐下来听听课,现在也想不起来他是不是听过我的课。
武汉市43中安大庭校长
1977年恢复高考。有一天,我与安校长在教学楼走廊相遇,我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有意找我。见面以后第一句话就说:“李老师,我马上要调到武汉市43中去,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呀!”我想都没有想,就说:“我跟你去!”
当时,我们原“水中”核心刘书记已经调走了,人心思走。新来的书记原来与安校长是同一个学校的,五十岁左右。他每天到学校,就去书记办公室泡杯茶,手捧着茶杯,听汇报,看报纸,他挂在嘴边经常说的话:“我们工人出身的干部,文化不高,但是我们最听党的话,觉悟高……”他来之后,我们“水中”的“元老”陆陆续续调走了不少。我正愁找不到好学校换个环境,一听说安校长马上要调到硚口区重点中学武汉市43中,而且主动要我跟他去,我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了。
在安校长的全力帮助下,1977年9月开学前,我到43中上班了。安校长让我执教文科重点班并兼班主任。那个年代,到区重点上学的多是就近入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考不上省市重点中学的,好在安校长给文科重点班定的指标不高:争取不剃光头。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考取大学就算成功了。
当年武汉市43中语文教研组的师资力量在硚口区是很强的,有名师金宗威、韩守忠等在高中把关,我去之后,与他们非常投缘,我们上班时间经常一起讨论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语文高考应试必备等等,课余时间我们还在一起纹枰对坐,切磋棋艺,其乐无穷。
右2为安校长 李培永供图
人生世事有时真是难以预料。我调到43中不到两年,1979年春节期间,大约是初六吧,我去武胜路新华书店,想为学生买几本语文高考备考资料。没有想到,走出书店大门,遇到了华中师大一附中原校办农场王仕良场长。在校读书时,学校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校办农场劳动,我这个团支部书记到了农场就归他领导了。我们既是师生关系,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王场长一见面就说:“好个李培永呀,毕业十几年居然不回母校看一眼啊!”“王场长好!真不好意思啊!没有考取大学,无颜见江东父老啊!”“哎呀!我们都知道,那不是你本人的原因啊!有什么脸面不脸面的?你现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我在武汉市43中教高中语文。”“母校现在正缺老师呢,想不想回母校啊?”“母校是省重点,我又没有大学文凭,能行吗?”“我看行,如果你想调回来,过完年,开学后回学校来找我,我带你去见非常了解你的老校长袁福。”
回到家对我爱人一说,我们夫妻俩都觉得,如果真能调回母校,对我,尤其是对我的两个女儿的成长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我们怎么对安校长说呢?我们决定等开学后,回母校先见了袁校长再说。
1965年,袁校长是负责抓教学并兼管高三年级工作的副校长。开学后,王场长带我去见袁校长,他非常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培永啊,王主任那天回来说,他在汉口街上碰到你了,我们都欢迎你回母校!”一边对王场长说:“王主任,你马上去把教导处吴传忠主任和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请来。”然后,又告诉我:“王场长现在是主任了,你们当年的班主任吴传忠老师现在是教导主任了。走,我带你先去见一见我们学校现在的书记吧。”
袁校长还是当年那样,真是个急性子,他认定要做的事情,即刻就要做。他请吴主任和吴老师来校长办公室来,就是要决定我来母校试教的具体时间和内容。他带我去见了时任总支书记韩之梓,回到他的办公室,马上就对已经等候在那里的吴主任和吴老师说:“我先说一下个人意见吧,请吴老师安排李老师试教一周时间,高中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都要考察一下。请吴主任安排试教具体时间和班级,届时,语文组全体老师,学校所有中层干部和校领导都要去听课。
李培永不是没有大学本科文凭吗?有人担心,怕他不能胜任。但是,他是我们自己培养了六年的优秀学生,吴主任,你当年是他的班主任,比我更了解他。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让他试教一周,看看他是否具备省重点中学语文老师必须的能力和水平。到时候,请语文组全体老师评议,吴老师负责把老师们的意见报教导处,请教导处研究后写书面报告交校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袁校长让我留下43中的电话,听吴主任和吴老师的通知,好好准备试教。回家后,我们夫妻俩决定,老老实实向安校长说清楚事情的原委。如果同意调动,非常感谢,而且一定在走之前,做好份内工作;如果不同意调动,绝无怨言,继续跟他一起,安心教学,为办好43中尽心、尽责、尽力。
当时正是开学初最忙的时候,几次走到安校长办公室门口,都没有进去打扰他。大约一周后,华师大一附中吴主任打电话来了,通知我试教的时间,并让我先去看看吴六林老师安排的讲课内容。我接完电话后,就去找安校长。安校长先问我这个文科班最后冲刺阶段的具体安排,还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条件等等,他完全不知道我要对他说什么。
我汇报完我们文科班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措施后,他非常满意,期待我们实现“零”的突破。然后,我说:“安校长,我现在遇到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真不知道怎么办?”安校长:“你慢慢说吧!只要我能帮的,一定想办法帮你解决困难。”于是我原原本本地汇报了最近我遇到的最难办的事情。
安校长一直微笑着听我说,当我讲完整个事情前前后后的经过,以及我的想法之后,他沉思片刻,非常明确地说:“我支持你调到华师大一附中,你去那里将来大有可为。我当时要你跟我来43中,就是想给你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条件,让你在语文教学专业上成长快一些。现在你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到省重点中学去工作,对你的成长绝对比我们这里强百倍都不止,希望你抓住机遇,实现自己回母校工作的愿望!”
他接着说:“现在教育战线百废待兴,尤其需要优秀老师,我们武汉市的师资缺口也很大,华师一附中不归省市教育部门管辖,估计你这个调动颇费周折,而且不可能短期就能解决。所以,你要有思想准备,肯定是一场'持久战’。因此,这个事情目前必须保密,不能对我们学校任何人说;第二,你要去试教时直接跟我请假就行了;第三,估计你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办调动手续,这个班马上就要毕业了,一定不能懈怠,争取有个突破,对你将来调动也是有利的。今天就说这些吧!记住,你知,我知就行了!”
华师大一附中袁福校长
在安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如约回母校试教。一周试教结束,吴老师首先祝贺我试教成功。其实,首先要感谢他的无私帮助和精心指导。上课的内容和课文是他指定的,每上一节课前,他都跟我一起备课,我写好教案后,他认真审阅,仔细修改。我每次即将走上讲台,他还在教室门口再三叮咛:“不要紧张,就按我们的计划进行!”
母校最后的结论是“李培永完全可以胜任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学”。袁校长亲自拿着学校的决定,去华中师大人事处为我办“商调函”。没有想到被工作人员拒绝,理由是学历太低。袁校长立即找人事处长论理。处长说:“你每年找我们要最优秀的毕业生,你自己却要调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说得过去呢?”
袁校长:“他这个高中生,是我们自己培养了六年的优秀学生。又有十几年的教学实际经验,一个顶你十个!为了服众,我们这次让他试教一周时间,全体语文老师和所有领导都去听了课。你看看,这是老师们的评价和教导处的结论。”袁校长终于说服处长办好了给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的商调函。
当我拿着商调函去教育局人事处办手续时,却遇到了麻烦。人事处长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她说:“你想调到省重点中学的愿望很好,但是,华师一附中不归我们管,我们不同意。你可不可以考虑调到武昌实验中学,那也是省重点,也在武昌,也可以给你一套住房。我希望你去我们教育局管的学校,手续也很简单。”
我婉言谢绝了处长的好意,坚持要调回我的母校。结果就如安校长所言,真是一场“持久战”。一年多时间,我无数次横跨武汉三镇,从武昌,经汉阳,赶到在汉口江岸的市教育局人事处,不论我怎么说,就是一句话,“去实验中学,马上办。去华师一附中,不行!”
调动手续还没有办好。我在43中带的那一届文科重点班的学生毕业了,而且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校领导、家长和学生都很高兴。此时,安校长对我说:“你这个调动手续恐怕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办好的,你现在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如果华师一附中需要的话,你下学期开学可以先去那里上班,工资我们照发。你一边上班一边办手续吧,迟早是可以办好的!你跟袁校长说,早年,我也是华师毕业的,就算我给母校的一点贡献吧!”
我回母校对袁校长说了安校长的建议后,他立即打电话感谢安校长对母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然后说:“培永的工资一定要由我们发,他在我们这里上班,理所当然该我们负责发工资,而且,我们学校的经费比你们多一些呀!你就把他的工资拿去给你们老师发奖金吧!非常感谢你呀!老校友!”
1979年9月开学后,我就回母校上班了。但我仍然经常去教育局人事处要求调到华师一附中,也曾找过许多朋友去疏通关系,还是没有结果。据说那位处长是一位原则性很强的干部,谁去说都不行。
我人在母校上班,但是,档案工资却在43中,那两年恰逢武汉市教育系统教师普调工资,而且还有2%的奖励工资给优秀教师。安校长力排众议,坚持给我普调一级,再加一级奖励工资。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以为安校长跟我有什么特殊关系,其实,我们就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我们就是那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但是,他对我的恩情却浓于水!让我终生难忘!
袁校长非常关心我的调动手续问题,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一直到1980年暑假,又到招生季节,一位华师一附中的老校友来找袁校长,希望他看在老校友的份上,照顾一下他报考一附中只差两分的女儿。当袁校长听说他现在是武汉市市长秘书时,他笑着说:“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知道现在母校是多么缺老师呀!我现在有一个老师的档案就卡在你们教育局人事处那里一年多了,你是否可以帮我拿出来呢?”老校友满口答应:“没有问题!”袁校长立即就说:“那就开学时师生同时来报到啦!”
老校友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位市长大秘去教育局找局长都搞不定。那位人事处长认定,李培永这样优秀的老师只能留在我们自己管的重点中学,不能给华师一附中。其实,那位处长哪里了解我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师呢,她是逆向思维,华师一坚持要调回去的高中生,一定是优秀的!既然是优秀的,我们得留给自己的重点中学。
到开学了,老校友对袁校长说,请再给他一点时间,到年底前,一定办好。请袁校长先让他女儿来上学。而且,他说,他可以直接去找43中的校长,让李老师先到一附中上班,然后再补办调动手续。袁校长说:“谢谢你!你就不要去43中了,安校长是我们华师的校友,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李老师已经在我们学校上班一年多了!让你女儿去高一年级报到吧!我相信你能帮李老师办成的,以后让李老师直接与你联系吧!”
快到年底了,那位大秘让我写一份调动申请书给市长,他拿去找市长批示后再去找教育局长,终于帮我办好了调动手续。真没有想到一位普通教师的工作调动,居然还要大市长批示才能办成。正式成为母校教师不久,袁校长又委我以重任,指派我参加教育部主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六年实验,因成果显著,于1987年被破格评为首批高级教师。
如果没有两位老校长的倾力相助,精心栽“培”,就没有培永的今天!
难忘我最敬爱的两位老校长!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华中师大一附中题写校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