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文化 现代乐章——探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两人雕塑再现仰韶先民饮酒的场景。记者 赵力文 摄

100年前,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00年后,一座占地约2800亩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世人眼前。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10月17日将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办,仰韶村也将再次汇聚世人目光。

盛会开幕在即,记者走入仰韶村,感受仰韶文化的魅力。

新馆呈现大格局大气象

远处韶山如黛,道路蜿蜒,来到仰韶文化博物馆,这里正紧张施工中,工作人员正忙碌着布展。

“针对原馆面积不大、陈展落后等问题,我们投资3000万元进行重新升级布展。”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侯建星介绍,虽然博物馆面积没有增加,但要有大格局大气象,更加重视外延性、科普性。

新馆东侧,正在矗立起一座全长106米、高4.5米的1921年—2021年百年考古历程红砂岩大型雕塑墙。从雕塑墙南段起始,中国考古100年历程画卷徐徐展开——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192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群、1928年安阳殷墟等。这些内容来自中国考古学会在160余家遗址中评选出来的70个对我国百年考古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1921年10月,颇具传奇色彩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到仰韶,绚丽的彩陶在封埋5000年后重新光耀世间。中国有了第一个史前考古学文化——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中国考古学从仰韶启程,逐步建立起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仰韶文化博物馆馆长崔强介绍,重新布展按照“仰韶和她的时代”为主题,分为3个展厅,考古圣地、文化坐标、黄河儿女、最早中国、世界的仰韶5个部分进行全新布展。为了增加博物馆的科普性,还专门设置了考古书房,各类考古书籍可供翻阅。

仰韶村遗址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模拟体验区等景点串联起来,成为展示仰韶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四次发掘打破了“仰韶村没有多少东西”的说法

2020年以来,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同步进行。2020年8月2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启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受到广泛关注,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如果没有第四次发掘,回望百年,我们会觉得非常遗憾。”侯建星说,过去考古界人士普遍认为,仰韶村只是仰韶文化发现地,原址已没有多少东西。但这次发掘把这种说法打破了。发掘中,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已对外公布了几项重大发现——在房屋建筑遗存发现了用陶粒等做成青灰色类“混凝土”地坪、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在尖底瓶中获取了酿造谷芽酒和曲酒的证据,在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蛋白微痕迹。

凭此想象,5000年前的仰韶人喝着美酒,穿着丝绸,住着“混凝土”房屋……在仰韶文化博物馆新的布展中,也将对外展出第四次发掘出土的“混凝土”、权力的象征物玉钺、交错平行线彩陶罐等文物。

在第四次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考古探方上已经建了大棚,工作人员正在小心清理现场。负责现场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李世伟说,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现了猪、狗、兔子、鹿等动物骨骼,还在一个灰坑里发现了数具人体骨骼,人骨土样中检测出了丝蛋白,可能存在丝绸实物。这些人为什么会集中葬在灰坑中,是战争还是瘟疫?都有待考证。这次发掘极大丰富和加深了对仰韶村遗址的了解和认识,为多学科多技术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宝贵材料,将填补仰韶村遗址百年来多学科研究空白。

1921件高仿彩陶集中展示,仰韶文化研学基地正在建设

三门峡市仰韶文化(彩陶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刘新安被誉为“彩陶痴人”,20年来他致力于仰韶彩陶工艺复原和研发,让彩陶艺术再现仰韶文化之光。2019年6月以来,他和他的团队忙碌着一项文化传承工程,集中高仿烧制六套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不同类型、不同纹饰的仰韶文化彩陶代表作品,每套1921件,并将捐赠给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仰韶文化博物馆等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收藏在各处,相当一部分彩陶甚至保存在海外博物馆。刘新安说,他们集中仿制彩陶也正是为了让国内外爱好者能有个集中感受仰韶文化的地方,“这些神秘的、神奇的、奇妙的纹饰,正是仰韶文化的魅力。”

远古文化,正在奏响现代乐章。(记者王小萍 赵力文)

(0)

相关推荐

  • 今晚讲座:仰韶百年及其文明成就

    壹 仰韶遗址发现百年,也是中国考古百年 2021年,中国考古人迈入了神圣的"仰韶百年". 说他神圣,毫不夸张.在中国考古界,"仰韶文化"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仰韶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村遗址

    [中国考古学的封面] --- 安特生与仰韶村遗址 ---     不论是在本地调查,还是外出寻访,常会遇到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古遗址,口中常常得念叨,笔下常常要书写&quo ...

  • 从双槐树 看五千年前的黄河文化走廊

    来源:河南日报2021-04-15 09:29 X 伊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是河洛文化中心区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洛地区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 在此不远处双槐树遗 ...

  • 仰韶文化:中国考古学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影响远达甘肃.青海.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周边地区,陕西西安半坡.陕县庙底沟.河南郑州大河村.山 ...

  • 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仰韶文化遗址

    遗址名称:仰韶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河南省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        发现及发掘时间:1920年发现,次年首次发掘:1951年和1980年对该遗址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与研究工 ...

  •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文/本报记者 柴锦玉 图/本报记者 杜杰 以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为开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几代考古人担负起使命,在中华大地上孜孜以求,薪火相传. 走过百年,中国 ...

  • 百年考古|仰韶遗址发掘和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文 | 李新伟 安特生在1934年出版的<黄土的儿女>第五章提到,他第一次到渑池是1918年.第五章的题目为"龙和龙骨矿",当时他的兴趣是中国民间被称作"龙骨 ...

  • 安特生:开启中华文明探源之旅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值此追昔抚今之际,我们既要怀念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披荆斩棘,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也要怀念外国一代又一代的热爱中国,献身汉学的考古学家.本公众号推出此文,来纪念发现 ...

  • 文明社会·史前文化第一次整合·最初的中国

    100年前,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仰韶文化发现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魏兴涛:仰韶中晚期已经即将或初步进入文明社 ...

  • 中国考古学者百年追寻:仰韶文化从哪来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则是距今7000-4700年.延续时间长达2300年之久的仰韶文化的重大发现.正是在仰韶村,考古学家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 ...

  • 仰韶文化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魏兴涛 日期:2021-11-05 ■魏兴涛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魏兴涛在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网络讲座中,以<仰韶文化与黄河史前文明探索>为题,介绍了仰 ...

  • 瑞冬杯◇中国国际文学精英大奖赛 || 王家臣(特等奖1千元)

    <当代文学家·瑞冬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瑞冬卷·2021·总第六期 (网纸同步) 原创·精品 瑞冬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已故) 书法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