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懂节制的女人,都内在丰盈,外在惊艳
年已经过完了,但这个年留下的痕迹还没有消失——过完年,身边几乎没有不长胖的。年后相见,朋友们的问候大多是:你怎么也长胖了?
天气马上就要暖和了,朋友撩起衣服,年前刚下去的救生圈又回来了,真应了那句话:这年头,唯有脂肪对自己不离不弃啊。
和长胖的我们相反的,今年春晚,48岁的闫妮凭自己的“纸片”身材刷爆了朋友圈,比如“闫妮瘦身变女神”“闫妮都瘦了,你还没瘦”。
图片 | 微博@春晚
-01-
节制,是幸福感的朋友
也许很多人对闫妮的印象,还停留在她《武林外传》里丰腴的“妇女”形象,一口陕西口音深入人心。
可能佟湘玉这个角色太过成功,这么多年,她的气质似乎和“洋气”“干练”丝毫搭不上边。
这次春晚,闫妮算是刷新了她的“国民形象”——瘦了、白了、美了,说是脱胎换骨也不为过。
图片 | 微博@素描闫妮
很多人都好奇,她到底用了什么方法逆袭,闫妮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两个字:节制。
她拍《武林外传》,每天在镜头前嬉笑怒骂,很多人不知道,那时她正经历人生中最大的低潮——和相爱多年的丈夫离了婚。这对她来说,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打击。
有一次采访,记者问她生活中最在意的是哪几样东西?
她说:“第一是感情,第二是自己的形象。”言语的背后,其实透露着对自己形象的不自信。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她开始一系列动作:轻断食,勤锻炼,全方位的保养……从强制坚持,到宣称享受挨饿和辛苦的过程,半年不到,在确保健康的前提下,她成功瘦了30斤。
闫妮说过一句话:人自身的节制还是要有的,有了之后,你会发现有另外一种风景。
节制,是明知道有些事可以做,但为了更好的自己,会选择不做。比如:
这顿炸鸡可以吃,但为了瘦,选择节制。
这个晚上可以用来刷剧,但为了考证,选择节制。
赵雅芝说自己“从来没吃饱过”,杨丽萍说自己吃多了就是从“一片苹果”到“一个苹果”。
有人总说“及时行乐”,但不知节制地享乐,暗中都已被命运标好了价格。
幸福感,绝不是不知节制地吃出来、睡出来、挥霍出来的,而是击败自己的贪婪、放纵、懒惰,打破自己的底层欲念,而选择更高层的生活。
-02-
挥霍,是痛苦的根源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每天靠着醉酒度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喝那么多酒呢?”
他说:“因为我的老婆和孩子都不要我了。”
“他们为什么不要你呢?”“因为我每天就是喝酒。”
他一边痛恨自己未曾尽到家庭责任,被妻儿抛弃,一边对生活充满无力感,为了麻痹自己,靠酒精苟且生活。
这就是挥霍带来的痛苦,因为挥霍,我们不知不觉就失去了很多东西:健康、家庭、自信、幸福感、掌控感……
没有一个挥霍的人是不焦虑的,而且,他们还会边挥霍,边焦虑:
一边吃,一边恨自己没有好身材。
一边玩,一边厌恶自己为零的自制力
一边买,一边焦虑账单花呗信用卡。
吃吃吃、刷刷刷、买买买,那个当下你是快乐的,但当那一刻过去,你就要承受挥霍的后果。
而据某项调查研究,用物质去缓解压力和悲伤,只会引发更多的压力和悲伤。而直视问题,过有节制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基础。
不要透支生活,记得在今天享乐之余,给未来留有余地。
-03-
能控制当下的人,才能控制未来
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喜欢做白日梦的人却期待自己能发大财,有人就问她:“你有什么计划呢?”
她回答:“有的,明天就写出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她仍旧懒洋洋的说:“还是等到明天再说吧。”
于是几百个明天都过去了,她比几年前更老了,梦想也熬成了空想。
不知节制地浪费时间,表面看只是拖延,人内在的焦虑却会与日俱增,我们会失去人生的掌控感,以及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的一个读者C,曾经自诩为懒癌晚期,工作六年没有升过职,因为入不敷出连女朋友都不敢交。
领导对他的评价是:
你资质不错,但生活也太不节制,一周迟到两次不说,每天顶着熊猫眼,一股头油味,三十岁不到,钱包不鼓肚子先鼓,皮肤不白,头发先白,如果不是顾及你几分创意,我早就让你走人了。
过去认为人生就该“及时行乐”的他,终于在领导的当头棒喝之下醒了过来,当即决定不再和一群狐朋狗友鬼混,从作息规律开始调整生活节奏。
自律,是撬动生活的杠杆。从作息开始,他的生活终于大变样,人精神了、清爽了、瘦了。
三个月后,他为公司争取到一个新的合作机会,客户对他大加赞赏,说跟他沟通后就知道,这个公司是可以被信任的。
C因此获得了人生第一次升职加薪的机会。
他感叹说:过去以为只要当下快乐就好,不必顾忌他人和未来。现在才知道,那些快乐都是挥霍带来的泡影,一戳即破。
有心理学家说,真正的自爱,是建立在自我肯定之上的,而自我肯定通常发生在翻越人生高峰的每一次努力的当下。
可是,每一个当下,都有懈怠、懒惰、贪婪在拦着我们,与其说是在翻越高峰,不如说是在日常的每一天,打醒那个沉溺于当下的自己。
挥霍,只能用暂时的快乐换取更绵长的后悔,只有适度和节制,才能让我们真正安于当下,不惧未来。
节制之后,是另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