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统治广东,又被黄埔军校两次东征的陈炯明,究竟有多少兵力?
对于曾两度统治广东、担任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并不陌生。然而,大家的印象却往往并不好。原因很简单,因为,曾被入选中小学历史课本的陈炯明,是以“反对革命的军阀”这一负面形象出现的。
陈炯明
因为,无论是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外部威胁,还是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两次东征,其对手,都是陈炯明及其领导下的粤军。
可以说,新生的广州国民政府如果没能击败对陈炯明,就不存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更没有国民政府统治全国的可能。所以,对于崛起之初国民党的第一大拦路虎,陈炯明可谓“大名鼎鼎”。
那么,陈炯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是如何崛起的,巅峰时期又拥有多少兵力?为什么陈炯明能够几度威胁广州国民政府的生死存亡,甚至逼迫孙中山狼狈逃出大元帅府?他又是如何被击败,并最终黯然下台的呢?
陈炯明是广东海丰县人,1878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而且最为难得的是,虽然以经商为主,但是,他的父亲陈翰香从未放弃过学习儒学,因此,这个儒商兼具的家庭,使得陈炯明幼年时就学到了必须自谋上进的教诲。
海丰县位置
然而,也许是家境优越,陈炯明与大多数食不果腹的同龄孩子不同,衣食无忧的陈炯明小时候是出名的顽皮,他不爱学习,只喜欢与人玩闹打架。
然而,当他最敬爱的祖父去世之后,由于缅怀祖父生前好好读书的教诲,他开始认真学习,成绩也优异起来。然而,正当陈炯明发奋学习时,由于父亲生意失败,家道中落,生活也开始艰难起来。
而此时的陈炯明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振兴家族的希望放在了科举考试之上。因此,虽然已经是清朝末年,西方文明对于传统的儒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陈炯明依然没有放弃科举仕途,1898年,陈炯明顺利的考中秀才。
然而,在其后的读书求学过程中,在广州接受了大量西方思想的陈炯明,发现科举仕途已经走不通了,他认为,想要自立,想要报国,必须开辟新的道路。而且有趣的是,此时陈炯明对于革命家孙文印象却并不好,他甚至认为:孙文,不过广州湾一海贼也。
孙文
1905年,清廷明令废除各省科举考试,陈炯明科举仕途的希望彻底破灭。因此,他转而进入海丰师范学堂。第2年,陈炯明又考入了广东法政学校,开始在这一所培养从政人才的学校学习。
也正是在此期间,陈炯明开始大量接触到西方思想。与此同时,由于法政学堂是同盟会员的重要活动场所,陈炯明也接触了大量同盟会员,不过,他并没有加入同盟会。
1908年,作为最优等的毕业生,陈炯明顺利在法政学堂毕业之后,登上了广东政坛,并在因缘际会之下成为广东省谘议局议员。
成为广东谘议局常驻议员之后,为实现自己社会改革主张,陈炯明开始奋力疾呼,表现的十分活跃,短短两年的时间,陈炯明就提出了15件议案,占据了整个广东谘议局议案的1/10。
民国广东地图
1909年12月,全国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广东谘议局代表的陈炯明赴上海开会,在此期间,陈炯明加入了同盟会。因为,作为谘议局的议员,陈炯明发现,依靠立宪派救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清王朝根本就没有想真正的实现君主立宪的道路。
当然,虽然加入了同盟会,陈炯明和孙中山的具体政治主张依然有不小的分歧。不过,这一切在革命大潮的面前都被掩盖起来。在广东多次起义失败之后,武昌起义的炮声终于将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
随着湖北光复,广州的革命党人决定迅速举行起义响应。而陈炯明和邓铿等人决定在惠州淡水发动起义。1911年11月11日,陈炯明和邓铿进入淡水,集合了当地农民、手工业者百余人,顺利攻占淡水,并乘胜扩大队伍,陈炯明很快将队伍增加至8000人,编成了7个大队,并顺利的攻占惠州。
占据惠州之后,陈炯明将民军大队进行再次扩充和整编,当时,他麾下的民军被整编为7个旅,陈炯明自任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而且,由于惠州古称循州,因此,陈炯明的这支军队也被称为循军,而这支循军,正是陈炯明粤军的起源。
辛亥革命
惠州起义取得成功之后,广东各地义军群体响应,广东的首府广州最终也落入同盟会的手中。广东光复之后,同盟会南方支部长胡汉民被推为广东都督。然而此时,广州虽然光复,但是,胡汉民面临的局面却十分复杂。
广州诸侯遍地,军队林立,秩序混乱,而作为广州统治者的胡汉民,既不懂军事,也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因此,为了真正的掌握广东,胡汉民急需一位拥有军事力量的革命党人协助,而此时,拥有7个旅兵力的陈炯明,显然再合适不过。
因此,胡汉民上任之后,提出了补推陈炯明为副都督的建议,并电告陈炯明迅速率部进广州。1911年11月28日,陈炯明率所部循军7000余人到达广州,就任广东副都督之职。
就在陈炯明进入广州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孙中山回国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广东都督胡汉民因此被调往南京,离开了广东。所以,副都督陈炯明顺理成章被推为广东代都督,成为集广东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也从此,陈炯明开始了对于广东的统治。
陈炯明
在第1次统治广东期间,颇有抱负的陈炯明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他一方面竭力巩固新生的广东革命政权,他梳理财政,确定税收,剿灭土匪,发展工商业,对广东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陈炯明对于广东军队林立的情况也开始进行整理。
为了确定对于军队的绝对统治,陈炯明以循军为倚仗,开始对于其他民军进行大肆裁撤。当时,云集广州的民军高达51支、148,000余人,这些庞大的军事力量不但成为广州最大的治安隐患,所需的庞大经费也给广东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这支高达14万的兵力,大部分并不为陈炯明掌握。因此,陈炯明采取了最见效,也最简单的做法:将不属于他控制的民军全部遣散。到1912年4月底时,被裁撤的民军已经高达9万余人。
不过,在裁撤民军过程中,由于陈炯明手段粗暴残酷,不但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也严重地损害了广州革命政权的形象。然而无论如何,通过对于民军的裁撤和对于当地军政的整改,陈炯明真正的将广东大部掌握在手中。
民国广东地图
而在经营广东的过程中,陈炯明也一直竭力推行广州城市近代化,并进行了振兴实业、鼓励教育事业发展、禁止鸦片赌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正是在统治广东期间,陈炯明的主张与孙中山彻底区分开来。
孙中山一直坚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实现统一全国,并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建设成独立民主的强国,而陈炯明则坚持通过和平的方式实行民主联邦制,以模范起信,逐步从地方扩展至全国。双方对于革命路线的不同,直接导致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
1913年3月20日,由于宋教仁被刺杀,举国哗然,孙中山因此领导了二次革命。对于二次革命,陈炯明虽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他最终依然站在了革命党的一方,并最终率领广东宣布独立。
广东独立之后,陈炯明被孙中山任命为援赣副司令,令其进行北伐,在短短10天之内,陈炯明就组织了一支拥有两个师一个旅约14,000余兵力的北伐队伍。
孙中山
然而,这支北伐军在袁世凯北洋军的进攻之下迅速落败,8月4日,随着陈炯明部第2师师长率部公开叛变,大势已去的陈炯明被迫乘法国舰艇逃往香港。在二次革命中,陈炯明失去了对于广东的统治。
其实,在二次革命中,拥有高达14,000余兵力的陈炯明部迅速落败并不奇怪,因为,当时陈炯明的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由无业游民组成的,他们既没有革命意识,也缺乏足够的训练,而这支军队的军官多数又是投机革命的投机者,本身不但毫无革命意志,有的甚至还是革命反对者。所以,面对北洋军的进攻自然一战即溃。
失败逃亡海外之后,陈炯明依然没有跟孙中山完全站在一起,期间,他还成立了中华水利促进会,与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分庭抗礼。
1915年底,由于袁世凯悍然称帝,护国战争因此爆发。1916年1月6日,陈炯明在惠州淡水誓师讨袁,并就任广东都督兼讨逆共和军总司令。也正是在此次讨袁过程中,陈炯明正式表露了他对于美国联邦制的向往,并在5年之后提出了联省自治的主张。
护国战争
淡水誓师之后,陈炯明的讨袁军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他的老部下也纷纷响应。陈炯明迅速占据了惠州等多个城市,与此同时,陈炯明开始趁机扩编讨逆共和军,到1916年3月时,陈炯明已经在惠州将所部整编为10路、18个支队约1万余人的军队,他将这支军队命名为粤军,自任总司令。
但是,虽然淡水誓师讨袁取得胜利,此时广东却已经落入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手中,此时陆荣廷麾下的桂军超过十万,陈炯明的粤军远不是对手。
因此,深知军队重要性的陈炯明在无法掌握广东军政大权的情况下,决定退而求其次,保留军队,个人放弃兵权。
陈炯明将麾下粤军整编为省警卫军20个营,以合法的外衣保留下来。而陈炯明自己则被解除兵权,并曾北上赴京,被黎元洪授予定威将军。不过,实际上陈炯明并没有被黎元洪重用。
广东
1917年,由于张勋复辟,孙中山决定再次举起护法大旗,他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而陈炯明则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第一军总司令。也趁此机会,陈炯明将当年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省警卫军20个营再次掌握在手中。
1917年12月2日,由于在广州难以立足,孙中山以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的名义,将陈炯明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几经波折之后,陈炯明率援闽粤军5个支队1万余人开始进军福建。
也正是在此期间,为了加强援闽粤军,孙中山往该军派去了大量军官进入该部,这其中,就包括日后大名鼎鼎的蒋介石,当时,蒋介石作为中华革命党的骨干,被派到援闽粤军中工作。
援闽粤军到达福建之后,与福建军阀进行了多次大战,并最终控制了闽南26个县,建立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陈炯明领导下的粤军也终于有了一块儿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也从此,漳州进入了陈炯明统治时期。
援闽粤军将士所颁粤军纪念章
陈炯明也充分利用统治漳州的近两年时间,再次对自己地方治理的理念进行了实践。他利用漳州地处偏僻,环境稳定的优势,开始对于漳州进行大力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漳州新政因此闻名全国。
然而,虽然在漳州陈炯明进行了苦心经营,但是,这块儿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地方狭小,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不但无法大施拳,就连供养军队都十分困难。所以,援闽粤军从上到下都渴望回到广东老家。
这一机会终于还是被他们等到了。1919年6月,为了争夺驻粤滇军的兵权,滇系军阀和桂系军阀发生内讧,两军开始在广东北部爆发大战,桂军的老巢因此变得十分空虚。趁此天赐良机,孙中山电令陈炯明迅速进军广东。然而,陈炯明却迟迟下不了返回广东的决心。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取得胜利之后,站在直系一边的桂系军阀的气焰更加嚣张,陆荣廷也下达了彻底消灭驻闽粤军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之下,欲偏安而不可得的陈炯明彻底被打破了幻想,他决定回师广东,驱逐桂系。
驻闽粤军统治时期漳州龙溪商会证书
1920年8月12日,陈炯明率领驻闽粤军在漳州誓师,开始兵分三路,返回广东。早已思乡心切的粤军将士听到将打回老家,士气大振,他们以高昂的作战意志发动了对于桂军的全面进攻。
而桂军由于内部派系纷争激烈,贪污腐化严重,战斗意志十分薄弱,因此,兵力居于少数的粤军反而节节胜利。10月28日,粤军顺利占据广州城。而桂军被迫撤离广东,返回广西,陆荣廷对于广东高达5年的统治至此结束。
成功再次将广东控制在手中后,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炯明都十分振奋。然而,两个人的矛盾却再次爆发。在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将陈炯明任命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之后,孙中山希望能够举行西征北伐,彻底剿灭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然而,陈炯明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希望实践自己联省自治的愿望,毫不犹豫的拒绝孙中山北伐的要求。因此,实际控制广东的陈炯明,一边对于广东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建设,一方面对军队进行了整编。
清末民国广州
当时,经过整编之后的陈炯明军队拥有两个师,一个独立旅,30个防营,总兵力约3万余人。当然,此时驻扎在广东的并不只有陈炯明一支军队,与此同时,支持孙中山的部队也有多支,其中,许崇智部有5个旅,赣军和滇军各有一个旅,中立派系,既不偏向孙中山也不投靠陈炯明的军队,也有一个师一个旅,而这些并不在陈炯明控制之内的军队,总兵力约6万余人。
1922年,孙中山组织的3万北伐军之中,没有陈炯明麾下的一兵一卒。事实上,陈炯明不仅不支持孙中山的北伐,还一直竭力阻挠北伐。最终,两个人的矛盾由于6·16兵变,孙中山的第1次北伐彻底宣告失败。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部大将叶举率兵包围了孙中山的总统府,并向总统府开炮。孙中山因此仓皇离开总统府,登上了军舰。这就是著名的6·16兵变。
6·16兵变之后,陈炯明筹建了广东新政府。然而,他对于广东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1922年年底,孙中山组成了由许崇智、李福林、黄大伟等部组成的东路讨贼军,以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开始对潮汕发动进攻。
许崇智
1922年12月26日,滇军总司令杨希闵,中央直辖桂军第一路总司令沈鸿英,中央直辖第二路总司令刘震寰等也加入了讨伐陈炯明的队伍之中。面对孙中山组织的多路军队的进攻,陈炯明部队不敌,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陈炯明部第1师师长梁鸿楷、第3师师长陈章甫和主持潮汕军务的洪兆麟相继宣布脱离陈炯明,拥护孙中山,损失惨重、实力大减的陈炯明因此被迫通电下野,并率残部退往惠州地区。而孙中山则再次进入广州,第3次建立了广东革命政权。
不过,虽然战败率残部退往惠州地区,但是,陈炯明此时的实力依然不弱,他的兵力仍有2万之巨,陈炯明依然是广州国民政府的最大威胁。因此,在平定商团之后,孙中山接受了苏俄军事顾问的意见,决定彻底平定陈炯明之后,再行北伐。
最终,1925年,以黄埔师生为主力的两次东征后,陈炯明的军事力量彻底被消灭,广州国民政府也真正的完成了对于广东的统一。也正是两次东征将陈炯明军事集团彻底剿灭之后,无后顾之忧的广州国民政府才誓师北伐,并最终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黄埔军校师生是东征的主力
而陈炯明在其所部彻底被打垮之后,他离开广东到达香港,并在香港定居下来。期间,陈炯明还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并担任首任总理。
1933年,陈炯明在香港病逝。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曾两度统治广东,拥兵数万,但是,陈炯明却并无其他军阀横征暴敛的恶习,他私德之好,即便对手也赞叹不已。在陈炯明死后,由于身无分文,甚至不得不用母亲的棺材下葬,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