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系列之(四)中世纪时期——盎格鲁-撒克逊(1)
在罗马英国时代的后期,古罗马帝国逐渐没落,各个行省出现了许多反抗,在偏远的不列颠尼亚行省,也就是当时的英国地区,古罗马大量撤军,引入了北欧的盎格鲁-撒克逊雇佣兵来镇压英国人的反抗,结果,却演变成了“引狼入室”。随着古罗马势力的减弱,盎格鲁-撒克逊部族的壮大,盎格鲁-撒克逊人最终取代了古罗马,占领统治了当时的英国,并逐步形成了现代英国的许多基础。
盎格鲁–撒克逊概况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是个统称,通常用来形容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地区,语言和种族相近的民族。他们使用非常近似的日耳曼方言,有历史学家认为他们是三个强大的日耳曼部族,包括朱特人/Jutes、盎格鲁/Angles、撒克逊人/Saxons。除了这三个强大的部族外,根据对地名的考察,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也曾移民到英国,包括弗里斯兰人、佛兰芒人、士瓦本人等。
盎格鲁-撒克逊英国在公元400年至600年间逐渐融合形成,到公元600年至800年间开始形成多个独立的王国,史称“七大王国时期”,后来王国间此消彼长,盎格鲁-撒克逊王国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英格兰。但在后期,盎格鲁-撒克逊英国也难逃没落的规律,开始遭遇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入侵”及最终的法国入侵。
盎格鲁-撒克逊英国跟罗马英国时期十分相似,日耳曼人(后来的德国人)和古罗马人分别入侵并统治了古英国,带来了战争和伤亡,但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文明发展和繁荣。盎格鲁-撒克逊英国时期,古英国的建筑、艺术、语言、法律、文学、信仰等方面都出现了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语言方面,古英国人的语言在经历了长久的历史演变后,终于在日耳曼人到来后,逐步稳定,盎格鲁-撒克逊语言成为了现代英语的基础。
盎格鲁–撒克逊考证
八世纪初,毕德在他的《英格兰教会及人民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中提出:多数英格兰北部王国(东盎格利亚、麦西亚、诺森布里亚)的人是盎格鲁人,他们来自西欧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 Angeln 半岛,因而得名;艾塞克斯,萨西克斯和韦塞克斯的人是撒克逊人,他们来自(德国的)古撒克森尼地区;肯特和南哈姆郡的人属于朱特人部落。
盎格鲁-撒克逊一词出自阿佛列大帝时代的拉丁文件。在文件中,他似乎频繁使用rex Anglorum Saxonum或rex Angul-Saxonum这一称呼。
盎格鲁–撒克逊简史
起源(公元400-600年)
公元150年希腊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里将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记录为一个联盟。约公元400多年时,古罗马人雇佣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到英国维护统治,而盎格鲁-撒克逊人却逐渐取代了古罗马的统治地位。
七大王国时期(公元600-800年)
从7世纪到8世纪,盎格鲁-撒克逊英国出现了七个主要的王国,包括肯特(Kent)、萨西克斯(南撒克逊,Sussex)、韦塞克斯(西撒克逊,Wessex)、艾塞克斯(东撒克逊,Essex)、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和麦西亚(Mercia)。
七大王国中曾先后出现过若干强大的国王和王国,包括著名的韦塞克斯王国的阿佛列大帝(Alfred the Great),他英勇善战,奋力抵抗维京海盗的入侵,是这一时期唯一被授予“大帝”/the Great称号的国王,被视为是第一位达成直接统治现今英格兰地区的国王。
维京入侵(公元800 – )
九世纪,北欧维京人的侵扰成为一个重大问题。阿佛列大帝先于878年大败丹麦人,后又攻下伦敦,幷且将伦敦交给他的女婿进行重建,幷且沿着泰晤士河与蒂斯河(Tees)将英格兰分为两部分,河流以北及以东地区为丹麦治区(Danelaw)。至此,英格兰土地上希望联合在一起的撒克逊人都臣服于阿佛列大帝。在随后的半世纪,阿佛列大帝的后继者不断征战,逐步收回失土,直到954年将丹麦治区完全收回。
在十世纪末,斯堪的那维亚的维京人重新对英格兰产生兴趣,丹麦人于1013年再次入侵英格兰,当时的阿佛列大帝后继者无力抵抗,于1016年流亡诺曼底。留在英国的后继者们以及其它王国的国王们奋力抵抗,也曾出现过多位英雄式的国王。1042年,流亡在诺曼底的忏悔者爱德华重回英格兰,英格兰王位又回到韦塞克斯王室之手。
但是盎格鲁-萨克逊英国时期的这位从法国诺曼底出逃又回来的阿佛列大帝后继者死后没有子嗣,导致法国的诺曼公爵威廉最终以其曾当面被指定继任王位为由,最终成为英国国王,开启了法国侵占英国的诺曼英国的时代。
下期题目《英国历史系列之(四)中世纪时期——盎格鲁-撒克逊(德裔入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