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补得对,来年少遭罪!

2020年立冬时间是11月7日。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伴着纷乱的微寒,粉墨登场了。

“立冬”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正所谓“秋冬气始交”。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立冬时太阳位于黄经22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古人云:“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由此“万物归避寒冷,粮进仓,菜入窖,动物眠之”。

春秋代序如生命,阴晴变幻如悲喜,一切物色都与情感,与内心相牵连。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大家一年来的辛苦。

立冬三候

左河水《立冬》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中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此时的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1
一候水始冰

《周易》“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水面开始冻结,但未成坚冰。

2
二候地始冻

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土气凝寒,未至于坼。”快来天寒地冻的说法不假。

立冬之后五日,土地凝结寒气,但未至龟裂。

3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本草纲目》中提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而这海市蜃楼便是大蛤吐气而成。

立冬节气,民间习俗

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

1
天子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立冬是个重要的节日。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2
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后来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3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4
北方吃饺子

好吃不过饺子”,很多地方立冬有吃水饺的风俗。

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饺子。

大家借着饺子之缘,三言两语,欢聚一堂,调侃人情,述说心意,皆是乐事。

5
烤红薯

红薯经储存入冬,则淀粉转化为糖,香甜软糯,烤食远远即可闻到烤红薯的焦香。

红薯性平,味甘,健脾益气,益肾强腰,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过度肥胖等。

冬三月,养生总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黄帝内经·素问》

入冬之后,当如何养生?《黄帝内经》早已给出了入冬养生的总原则:顺冬藏、无扰阳、使志蛰。我们来挨个分析。

1
顺冬藏

一年中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秋天“收的气”,在冬天一定要“藏起来”,小动物爱藏粮食、庄稼植物藏根,人感天地气机变化,也将机体阳气敛藏于肾水之中,此是自然之道。

冬能藏精,就是藏住我们的根基,到了来春天,庄稼植物则阳气升发健旺,产量自高;人亦如此,冬天善于深藏阳气,来年春天健康不病。

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就是阳气闭藏的时段,我们的阳气要通过睡眠得到蓄积补充,如果在深夜熟睡的时候老有人打扰你,你将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你会觉得特别难受,而且第二天会无精打采。这就是阳气不能闭藏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垮掉。

2
无扰阳

寒乃冬季的主气,寒邪伤人,主要体现在易伤阳气,人体的温煦气化功能会减弱,经脉气血因寒邪会凝滞不通。

所以我们的一切生活起居、工作锻炼、精神情绪等活动都当掌握一个原则:无扰乎阳。若扰阳则必影响生长。

此时就不能瞎折腾,比如:有人冬季长跑、冬练三九、冬泳等等,这都是妄耗阳气的行为,是逆反自然。很多“冬泳资深人士”反驳说,我冬天运动锻炼身体很好啊,没有变差啊。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将树根刨起来,暴露在地面,阳气逐渐散失,生命就会消亡,到来年的春天这棵树就不能正常的发芽生长了。这就是“无扰乎阳”的原因。

3
使志蛰

冬天,是一个寂静、哲思的季节,它特别能够检验人们身心宁静的能力。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将自己的心事、情志藏匿隐伏起来,细数回顾,盘点这一年的收获和成长。

上苍赐予我们这样一个洁净的季节,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有这样一段看似“无为”的时间守持宁静、清修心体?亦希望我们厚积薄发,来年更有力量?

每一个积极有为的人,更应该学会利用“无为”的时间,来为自己充电续航。

根据《内经》的指示,冬三月要以藏为主,以静为守,从形体,到动作,到心灵都处于蛰伏的状态,才能顺应冬三月的藏气。

立冬节气养生
1
立冬饮食应“少咸增苦”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另外,冬季进补的另外一个原则就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饮烈酒。同时,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2
精神:保持安静与乐观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 

立冬的养生应做到精神安静,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在起居调养上要有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于阳气潜藏。同时还要适度运动,如做操、散步等。

3
避免高强度运动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

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4
早睡晚起注意衣着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

要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立冬补得对,来年少遭罪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凝雪满前村。诗仙李白笔下的《立冬》是一片寒冬萧肃。目前我国北方三分之二的地方都已入冬,立冬之后,冷空气会愈加频繁,入冬进程还将加快。

入冬后,进补就该提上日程。俗语说:“冬季进补,上山打虎。”但不能“盲补”,如何进补做好四个三?

1
三补:清补、温补、润补

立冬进补有个地域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01. 北方温补: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羊肉等。

02. 南方清补: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羊肉适量吃。

03. 高原润补: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除了这大环境原则外,还要注意我们生活的小环境。比如现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气,很多人长期待在有暖气的室内,所面对的环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热,所以可以搭配多吃点萝卜、大白菜等。

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会开空调取暖,所以环境里还夹杂了些燥,这样进补的同时还得润燥,比如煲百合银耳糖水、绿豆莲藕骨头汤等。

2
三重:重养、重调、重保

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辨,中医养生原则应该是: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少年阳气正盛,小补即可;而中年人就要根据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调理,比如最近很劳累,身体损耗太大,就需要特别重视调养;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应多重视保护。

3
三暖:洗漱暖、如厕暖、睡前暖

除了出门要做好暖头、暖腰、暖脚外,冬季还要持续做好另外三个暖。

01. 洗漱暖:冬季如果直接用自来水洗脸刷牙对血管会有刺激,建议用40~50℃的温水洗脸、刷牙,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

冷天洗澡前可先打开浴霸等设备,然后做5分钟热身运动,如原地踏步、搓脚,等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02. 如厕暖:老人晚上习惯起夜,有些人有尿频、尿急症状,晚上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极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所以如厕时也建议打开浴霸,保持温度,然后动作要慢,避免突然晕厥。

03. 睡前暖:睡前如果手脚冰凉,很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建议睡前泡泡脚,或是洗完澡就躺床上,也可以借助空调、暖气等保持温度,有助于睡眠。

4
三晚:晚起床、锻炼、多喝水

01. 晚起床:《黄帝内经》中记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冬季应该早睡晚起,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02. 晚锻炼:冬季锻炼要“日出而行”,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太阳出来后,或者下午4、5点,温度适宜时再锻炼。

03. 晚上多喝水:虽然喝水多,尿液会带走一些热量。但冬季干燥,且晚上睡眠时间长,人体体内缺水的话,会导致血管内血脂升,血液粘稠度高、流动慢,容易发生中风。

所以建议晚上睡前要喝水,喝一杯热开水,也有助于暖身助眠。

立冬养阳,把阳气藏起来

「冬,終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养藏,人的状态,应如同茧蛹,有封有藏。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所谓的冬藏,就是让阳气老老实实充满在身体中,别去打扰它。

可以说冬天是一个「囤货」的季节,冬三月「藏」的好,来年开春你的基底才扎实,阳气足,精血盈,整个人都会精神饱满,少生病。

具体要怎么藏呢?

1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素问》曰“夫精者,身之本也”,也就是“肾精”,即“先天之精”。中医认为“肾精”一主生殖,肾中精气充沛发展到一定阶段,女孩、男孩就具备了生殖能力;二主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等一系列生命现象,都与肾精的盛衰密切相关。因此,肾精充沛,人体正气旺盛,生命力强,就不容易感受外邪而致病。

冬与肾相通应,且肾喜温恶寒,冬天天气寒冷,最容易伤肾。随着气温的下降,如果肾的收藏功能不好,就很容易过度消耗精气,肾精不足会让人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生病。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肾精若是粮食,肾即粮仓。如果我们的仓库门关不好,那么粮食肯定就藏不住了。所以说,在冬季要好好养护我们的肾,才能把精气潜藏起来,帮助我们免受寒邪的袭击。从冬季的开端就开始调养,可扶正固本,提高人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2
冬季调理,补肾为佳

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护养好肾。冬季,建议大家早睡晚起,跟太阳同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季天气寒冷,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阴精阳气均处于藏伏之中,应多注意养精蓄锐。尤其老年人,气血虚弱,冬季起居更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暖。

饮食调养有助于补肾。冬季首选温补类食物,常用如鸡、羊肉等。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要注意避免“补得”过度,导致上火。黑色类五谷和坚果如黑豆、黑米、黑芝麻、核桃等,虽是简单食材,但补肾效果不错。黑色属水入肾,可多吃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食物。

3
睡好觉,藏好阳,养好阴

人类没有冬眠,生活没有停歇。更要在冬天的晚上好好睡觉,藏好阳,养好阴。

节气交节时,气血调整,比以前更容易睡不好,尝试:

1、睡前半小时热水泡脚15分钟 。有时候失眠是因为气血能量都在头部,泡脚让双脚暖起来,引火下行,暖身安眠。

2、用眼睛来助眠。

眼睛是藏神的,人的神都从眼睛耗散出去,常说聚精会神,当神情专注时,两眼距离较近,眉头也为不由自主皱起来,大脑飞速运转。

睡觉时,我们只想什么都不想,那就闭上眼睛, 感知两个眼珠,让眼珠不要向中间聚集,而尽可能地保持一种直视,甚至向外疏散的状态。这时候即使你想去想一些什么,也用不上力,大脑处于平静空白的状态,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3、睡不着,摸肚皮。

注意,是摸肚皮,而不是摸肚脐。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手掌相叠,掌心放在肚脐下方,意守此处,会觉得这里慢慢发热,身体放松,很快就入睡了。掌心的劳宫穴属火, 脐下的关元穴属水,两穴相触,水火既济,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交通,自然就睡着了。

4
避寒邪,少消耗阳气

收敛阳气,首先一点,不能外泄太过,天凉以后,尤其要注意保护身体里的阳气,先保证不丢,再去补养。

所以立冬后,穿衣避寒很重要。

秋裤袜子要穿起来了,之前也有说过,三处一定不能受寒,头、肚脐、脚踝。

立冬后风也变得尖锐,中医讲「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什么意思呢,是说风邪这个坏分子,是阳刚的病邪,头在上,为身之阳位,风邪就喜欢去跟头硬碰硬。

所以吹风受寒,先头痛,再走窜。立冬以后,本身就阳气偏弱的小伙伴、老人,帽子一定要戴起来了。

大椎、风门要护住:

除了帽子护住脑门,风大的时候,还有几个穴位务必要保护好。就是我们后脑勺到后背上部的这些风字头的大穴:风池、风府、风门。

这个穴位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跟风关联很大的穴位:

风府穴就是统领风穴的衙门,风府,受风要处也。

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

风池乃风邪蓄积之所。——《灵枢·热病》

这三个穴位都是治风的要穴,同时,也是风邪容易攻击的穴位,天凉风壮,敞领子露后背的衣服就不要穿了,冬天的围脖一定要多绕几绕,女孩子的披肩发也可帮助挡挡风。后脖受风,头痛、头昏、浑身僵直、手麻,谁冻谁知道。

受风头痛小tips:上述三个穴位分别按揉,每穴20下以上,微微发热发胀为度。

5
远离生活中消耗阳气的习惯

01. 忌:反季水果,「不时,不食」,反季蔬果,其实只是有其形,而无其质的。徒有一个外表,却少了一股自然之气。吃了不仅得不到「气」,得不到「味」,反而消耗人体阳气去消化它。比如在冬天吃西瓜、寒凉的瓜苗……特别是北方,天寒地冻,本来是没有绿叶蔬菜的。

你可以去找一找你所在的城市,郊区的大地上都在卖些什么,那一定是应季的,而且离你最近的水土,也是最养护你的。

吃什么呢?

多吃一些冬天真正的蔬菜。土豆,山药,萝卜,红薯,胡萝卜……土生土长,最得土气,沉甸甸的根菜,还可以补到中气。还有冬天结成的坚果:栗子、榛子、核桃、松子……补益肾气。

推荐煮芡实栗子粥来喝:

材料:栗子50g、芡实粉30g、糯米(或粳米)150g、核桃仁适量。

做法:

1、栗子去皮、剥净,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

2、米淘洗干净放锅中,再放入栗子、芡实粉大火烧开,小火熬20-30分钟,待栗子绵软、再放入核桃仁煮5分钟左右即可~

芡实俗称「鸡头米」,是很好的「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它入脾肾经,最擅长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了。《本草纲目》里说:「芡实粉粥固精气,明耳目。」

栗子是益肾宜气的「补药」。孙思邈说:栗子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栗子长于养胃健脾,补肾强筋。跟芡实、核桃仁一起煮粥喝,补肾养脾,对腰酸腿软、反胃呕吐、清晨腹泻、畏寒怕冷、小便频多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02. 忌:频繁洗澡,洗澡是打开身体的太阳,让阳气外泄的。冬天少洗点澡,那些为了习惯而洗的澡,可以用擦身来代替。

洗完澡要马上擦干净,洗过头发马上吹干,头发的湿气在蒸发的时候,会带走头部的大量阳气,时间长了,还会偏头痛。

这就像淋雨湿身的时候,要把衣服马上换掉,不然就是靠着自身的阳气去把衣服蒸干一样,白白浪费宝贵的阳气啊。

03. 忌:频繁拔罐,刮痧,单纯为了保健或是减肥,则违背养收原则,特别是体虚之人,来年春天容易感到气血不足,头晕目眩。如果有病痛,拔罐不要超过20分钟,拔罐过久消耗气血。

04. 忌:桑拿,汗蒸,桑拿和汗蒸必然大汗淋漓,过多的出汗则导致阳气过多外泄,有违冬藏。如果一定要桑拿,最好在白天进行,白天为阳,晚上为阴,晚上是更应该收敛的时候。

不与天合者,天厌之。

跟着天地的节奏。我们会越来越好。减少张扬,养精蓄锐。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0)

相关推荐

  • 立冬 | 以肾为先,记住4点,补肾温阳暖一冬!

    寒风乍起立冬至,本周日(11月7日),我们将二十四节气的「立冬」. 这一天是寒冷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 ...

  • 立冬之日,老中医教你怎样做冬季养生

    今天是2020年的11月7日,二十四节气,立冬,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宋代仇远一句:"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生动地描写出了冬天刚刚来临的景象,是啊!从 ...

  •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节气,这段时间养生重在藏!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宋代朱淑真<冬至>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所谓"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

  • 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

    中国西藏网 2021/01/27 15:11 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精"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先天之精.脏腑之精.生殖之精.人体的津液等.文中所说的"精"主要指先天之 ...

  • 《医学衷中参西录》53.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治法

    尝读<内经>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语,此中原有深义,非浅学人所易窥测也.乃笃信西说者,据病菌潜伏各有定期之说,谓病菌传于人身,未有至一月而始发动者,况数月乎?因此一 ...

  • “冬不潜藏,春必病温”

    <黄帝内经>说:冬不潜藏,春必病温. 冬天如何潜藏? 冬三月,通常指每年阴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也就是亥月.子月.丑月. 冬天的潜藏,真正从阴历十一月,即子月开始. 子月,其辟卦是地雷 ...

  • 【冬不潜藏,春必病温】

    ​最近有多位粉丝留言咨询关于冬季运动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廖老师也曾多次强调过: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温养脏腑的好时期,此时应尽量减少活动,否则春天就会容易生病,所谓"冬不潜藏,春必病温&qu ...

  •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养生

    春季来诊病人,其多述身困乏力,肢体倦怠,头昏眼花,耳鸣鼻塞,或身燥热而烦,或鼻炎久治不愈,或失眠,或大便溏泄,严重者血压升高,中风--脉多沉弱无力,舌质淡白少苔,中央凹陷如坑.此多为中气不足,脾虚下陷 ...

  •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顺应天地之道从来都是最好的养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是严寒的到来.说到冬天的养生原则就是养藏,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太好,离自然越来越远了.这里就体现在夏天的冷与冬天的热,完全是逆天而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北方的冬天每年在来 ...

  •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顺应天地之道是最好的养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是严寒的到来.说到冬天的养生原则就是养藏,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太好,离自然越来越远了.这里就体现在夏天的冷与冬天的热,完全是逆天而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北方的冬天每年在来 ...

  • 今日立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补得对,来年少遭罪!

    手到病除昨天 2020年立冬时间是11月7日.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伴着纷乱的微寒,粉墨登场了. ...

  •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逆天而行的代价你知道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是严寒的到来.说到冬天的养生原则就是养藏,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太好,离自然越来越远了.这里就体现在夏天的冷与冬天的热,完全是逆天而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北方的冬天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