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方珍经验 不孕症
傅方珍经验
本文是笔者根据家母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她所诊治的病例,总结归纳而成。
不孕症是指女子结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根据不孕症的病因,可将不孕症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性病变(内分泌紊乱所致的排卵功能障碍),一类是器质性病变(包括输卵管不通、结核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医生临诊时可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是属于哪一类的病变。
器质性病变可参照相关疾病的治疗,有些病中医治疗效果不理想,如输卵管不通,应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一、肾虚冲任失调为根本病机
笔者对家母曾经治疗的104例不孕症病例的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其中肝肾阴虚51例,湿热下注18例,气滞血瘀11例,肝郁气滞10例,脾肾阳虚9例,其他5例。肝肾阴虚占59%,脾肾阳虚9%,合计肾虚者为68%。由此可以看出:肾虚与不孕症关系最为密切,不孕症与肝脾密切相关。这是由女子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关于女子的生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气充盛是天癸发育的条件,在肾气作用下,女子14岁左右,天癸发育成熟,促使冲任二脉通盛,作用于胞宫,故能来月经及有子。可见,肾气充盛为孕育的先决条件,而冲任二脉功能直接影响经血及孕育,冲为血海,月经没有冲脉沟通不能来潮,故肾虚、冲任不调为不孕症的根本。虽肾的功能与五脏均有关,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必靠后天脾胃的滋养才能保持充盛。肝藏血,肝肾同源,故临床常见肝肾同病或脾肾同病。
二、补肾调经为基本治疗原则
人的生殖机能与肾气、天癸、命门关系密切。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它来源于先天肾气,靠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支持而逐渐趋于成熟,此后又随着肾气的虚衰而竭止。命门为肾中之阳。天癸、命门均属于肾,一水一火,水火既济,产生动力。分析家母以往治疗不孕症的方药,90%以上都离不开补肾调经这一原则。
补肾用五子衍宗丸加减,调经用四物汤。常用药物:
生地、当归、川芎、赤白芍、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杜仲、巴戟天。以此作为基本方,
再根据兼夹症状及舌脉加减。补肾时亦应注意肾中阴阳的关系,不要过于偏颇而失平衡,故在滋补肾阴时稍加巴戟天等补肾阳药,温补肾阳时稍佐枸杞子、女贞子等滋补肾阴药,以求阴阳平衡,水火相济。故巴戟天、枸杞子、女贞子等药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用药。
除此之外,月经、妊娠还与情志、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时既要抓住根本,又不能忽略其他影响因素,要全面考虑。
三、临床应用既有定法又有变法
1.以肝肾阴虚为主
症见:月经先期,量少,不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咽干,或兼足跟痛。舌质红,苔薄,脉沉细数。
用补肾调经基本方为主。若阴虚内热明显的,症见舌红口干,失眠盗汗,加沙参、麦冬、知母;大便干加生石膏;若伴低烧加青蒿、白薇、地骨皮;真阴不足,日久不愈,可加龟甲、鳖甲;肾虚腰痛明显,可酌情选用狗脊、川断、黄精、首乌、紫河车等中的1~2味;出血淋沥不断加二至丸、覆盆子、乌贼骨、地榆炭、仙鹤草、阿胶;经来腹痛加元胡;闭经加蒲黄、五灵脂、丹参、丹皮;兼肝郁,经前乳房胀痛,少腹隐痛,舌质偏暗,加柴胡、苏梗、郁金、川楝子;兼纳差,舌苔白腻,加陈皮、半夏、砂仁、苍白术、川朴、鸡内金等。
2.以脾肾阳虚为主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不孕,腰脊酸痛,疲乏无力,畏寒,大便稀溏,白带多,性功能减退。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小无力。
用基本方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草、仙灵脾、仙茅、覆盆子,去生地。若大便不成形加四逆散、薤白,其中薤白用量30g;畏寒明显,四末不温,加附子、肉桂;白带多加苍术、苡仁、山药,色黄加少量黄柏;若脾虚湿盛,舌苔腻,腹胀,加陈皮、半夏、茯苓、藿香、厚朴;出血不止加乌贼骨、茜草、炮姜、仙鹤草、三七面;腹痛加肉桂、小茴香、木香、乳香、没药;腰痛加川断、狗脊。
3.以气滞血瘀为主
症见: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少腹坠胀或隐隐作痛,月经期胀痛更剧,或经前乳房胀甚,胸闷,气短,烦躁易怒。舌质暗,苔薄白微腻,脉弦。
先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肝郁为主的用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药用:当归、柴胡、赤白芍、茯苓、苏梗、郁金、川芎、川楝、陈皮、法夏。血瘀为主的常见痛经,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生地、当归、川芎、赤白芍、蒲黄、五灵脂、元胡、小茴香、肉桂、木香、柴胡。白带多,色黄,加败酱草、蒲公英、二妙散(苍术、黄柏)。下腹有包块加乌药、香附、桃仁、海蛤壳。卵巢囊肿加冬葵子、茯苓。
这一型患者虽然表现以气滞血瘀为主,但其不孕之根源仍在肾,所以行气活血法常与补肾法同用,或待气滞血瘀好转后,再拟补肾调经。
4.以湿热下注为主
症见:婚久不孕,下腹部胀痛,白带多,色黄,或月经不调,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先拟清热化湿。
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药用:藿香、厚朴、茯苓、车前子、苍术、黄柏、苡仁、当归、地榆、败酱草、公英、甘草。湿偏重,舌苔白腻,口不苦,加陈皮、法夏、蔻仁、枳壳、砂仁。热偏重,苔黄腻,带下色黄,口干苦,重用败酱、公英、地榆、黄柏。尿黄加竹叶。腹痛甚加元胡、川楝。
这一型多合并有盆腔炎症,一般先清利湿热,再补肾调经,如湿热不重,可补肾调经兼清湿热。
四、中西医兼收并蓄
中西医的理论有相通之处。如中医理论中的肾-冲任-胞宫的作用与关系,与现代医学的垂体-卵巢-子宫轴有相似之处,而天癸的作用又与雌性激素相似。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西药可以提高疗效。
1.中药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对内分泌紊乱的不孕症患者,利用阴道细胞学观察其用中药治疗后激素水平的变化。通过几十年的观察,总结出有些药物可能有助于提高雌性激素水平,如巴戟天、仙灵脾、龟甲、鹿角胶、紫河车、鳖甲等。有些药物可能有促排卵作用,如桃仁、红花、香附、鸡血藤等活血理气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治疗的侧重不同,如月经中期以活血理气为主,促进排卵。
2.西药的运用
西医治疗内分泌紊乱,多用雌性激素,但大剂量应用可引起某些不良反应,长期应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有些顽固病例,女Ⅱ度闭经(用黄体酮后仍不能来月经),单用中药难以见效,用中药同时配合小剂量雌性激素,如每日服乙菧酚0.1mg,连服22天,下个月经周期重复治疗,可起到诱导作用,常获得良好效果。
五、病案举例
病案1:吴某,女,31岁。1995年8月21日初诊。
结婚8年未孕。患者1987年结婚后,未避孕一直未孕,曾行输卵管通液未见异常,B超监测排卵,可见正常排卵,子宫内膜检查有分泌期内膜。月经19岁初潮,周期[插图]天,量中等,色深红,有小血块,经期腰酸,无腹痛。末次月经1995年8月7日,5天净。近3个月有经间期出血,平日常觉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小。
西医诊断:不孕症。
中医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冲任不调。
治法:滋补肝肾,调理冲任。
处方:生地10g,杜仲10g,巴戟天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沙参10g,麦冬10g,知母6g,丹皮6g,丹参15g,当归10g,川芎6g,赤白芍各10g,砂仁6g。6剂,水煎服。
二诊(1995年8月28日):患者食欲不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白带增多,色微黄。舌质红,苔根黄腻,脉沉弦。再拟疏肝理气,清利湿热。
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半夏10g,陈皮10g,川朴10g,车前子10g,苍白术各10g,黄柏6g,生苡仁10g,枳壳6g,砂仁6g,炒三仙各10g。6剂,水煎服。
三诊(1995年9月4日):基础体温处于高温期第11天,白带量已不多,食欲好转,正值月经前期。舌质暗,舌尖红,苔黄腻,脉沉小。再拟行气活血,兼清湿热法。
处方:柴胡10g,当归10g,川芎6g,生地10g,赤白芍各10g,菟丝子10g,陈皮10g,半夏10g,路路通10g,苍白术各10g,生苡仁10g,生地榆10g,生甘草6g。6~12剂,水煎服。
四诊(1995年9月18日):末次月经9月7日,5天净,无血块,量中等,无腰酸及腹痛。舌尖红,苔根微黄腻,脉沉小。再拟滋补肝肾法,调理冲任。
处方:山萸肉10g,生地10g,当归10g,丹皮6g,丹参15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杜仲10g,巴戟天15g,菟丝子10g,牛膝10g,半夏10g,苍白术各10g,黄柏6g。6剂,水煎服。
五诊(1995年9月25日):腰酸痛,疲乏无力,嗜睡,近日感冒,咽部不适,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再拟滋肝益肾兼解表。
处方: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元参10g,荆芥10g,薄荷3g,半夏10g,陈皮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杜仲10g,巴戟天15g,生甘草6g。6剂,水煎服。
六诊(1995年10月6日):腰酸,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沉小。治拟滋补肝肾,调理冲任。
处方:生地10g,杜仲10g,巴戟天15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生甘草6g,茯苓10g,苍白术各10g,沙参10g,枸杞子10g,五味子6g,砂仁6g,当归10g,白芍10g。6剂,水煎服。
七诊(1995年10月20日):基础体温双相,高温相24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畏寒恶心,舌红,苔黄腻,脉小滑。患者已妊娠。治拟补肾安胎和胃。
处方:生地10g,桑寄生10g,苍白术各10g,黄芩6g,陈皮10g,砂仁6g,沙参10g,杜仲10g,菟丝子10g。4剂,水煎服。
坤强谨按语:初诊时根据患者婚后久不孕,月经中期出血,腰酸,舌质红,脉沉小,辨证属肝肾阴虚,用五子洐宗丸合四物汤加减,用沙参、麦冬等加强养阴作用。
二诊时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白带增多,色黄,舌根黄腻等一派湿热阻滞之象,且脉象亦显弦象。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改用疏肝理气,清利湿热之法,以逍遥散合四妙散加减。
三诊,服药后湿热之象渐清,正值月经将潮,舌质暗,且以往月经有血块,改用行气活血兼清湿热法。
四诊时经期已过,肝郁及湿热之象已去大半,唯舌根微黄腻,舌尖红,脉沉小,继用补肝肾、调冲任法,稍加二妙续清余热。
以后继用补肝肾、调冲任法而获效。从本病例的治疗可以看出家母辨证用药的灵活性,治疗不孕症既能抓住肾虚冲任失调的根本,又能灵活应变,如出现气滞血瘀或湿热偏盛时,先行气活血,清热化湿,再治根本,所以效果彰著。
病案2:康某,女,27岁。1995年11月10日初诊。原发不孕4年。结婚后服用1个月避孕药,月经量逐渐减少,经色淡红,经期腹部隐痛不舒,恶心,周期规律,基础体温单相,月经中期以后,乳房发胀,易生气。以往大便经常不成形,近日大便干燥。末次月经1995年10月20日。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小。妇科检查有宫颈糜烂,余无异常。
西医诊断:不孕症。
中医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脾肾两虚,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益肾,理气活血。
处方:柴胡10g,当归10g,川芎6g,生地10g,赤白芍各10g,泽兰15g,益母草15g,丹参15g,牛膝10g,杜仲10g,巴戟天10g,党参10g,仙灵脾10g,郁李仁10g,生甘草6g。6剂,水煎服。
二诊(1995年12月12日):服上方12剂,月经今日来潮,量少,色红,无明显腹痛,经前乳房胀,纳食尚好,夜寐多梦。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脉小滑。治法:活血理气,调理冲任。
处方:当归10g,川芎6g,生地10g,赤白芍各10g,益母草10g,红花10g,柴胡10g,陈皮10g,枳壳6g,生甘草6g,香附6g,柏子仁10g,肉苁蓉10g,枣仁10g,合欢花15g。6~12剂,水煎服。
三诊(1995年12月22日):末次月经12月12日,5天净,量中等,无痛经,上个周期基础体温单相,现周期第10天,夜寐多梦,大便不成形,带下色黄。舌质暗,苔黄腻,脉沉小。治法:补肾健脾,清利湿热。
处方:柴胡10g,苍白术各10g,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黄柏6g,苡仁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杜仲10g,巴戟天15g,法半夏10g,白蔻仁6g,枳壳6g,薤白。剂,水煎服。
四诊(1995年12月29日):患者疲乏嗜睡,大便不畅,小便正常,带下色黄。舌暗淡,苔黄腻,脉弦细。治法:补肾健脾,清利湿热。
处方:柴胡10g,沙参10g,杜仲10g,巴戟天15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陈皮10g,半夏10g,枳壳6g,苍白术各10g,黄柏6g,苡仁10g,川朴10g,砂仁6g,生地10g。6剂,水煎服。
五诊(1996年1月5日):腹胀,有时腹痛,大便不成形,带下已少,转白色。舌红,苔薄白,脉沉小。治法: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处方:当归10g,川芎6g,生地10g,赤白芍各10g,沙参10g,生甘草6g,杜仲10g,巴戟天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枳壳6g,薤白30g。6剂,水煎服。
六诊(1996年1月12日):月经未来潮,畏寒,基础体温处于高温相,大便已成形。舌暗红,苔薄白,脉小滑。再拟前法继治。
处方:当归10g,川芎6g,生地10g,赤白芍各10g,陈皮10g,茯苓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生甘草6g,砂仁6g,五味子6g。6剂,水煎服。
七诊(1996年1月19日):基础体温高温相17天,尿妊娠试验阳性,近日感冒,咽痛,咳嗽,不发热。舌暗红,苔薄白,脉小滑。患者已妊娠,感受风热之邪。治以解表清热,安胎。
处方:荆芥10g,薄荷3g,双花10g,杏仁10g,桔梗6g,竹叶10g,生甘草6g,玄参10g,生地10g,苍白术各10g,黄芩6g,桑寄生10g,杜仲10g,砂仁6g。6剂,水煎服。
坤强谨按语:初诊时根据患者经前乳房发胀,易生气,舌质暗,辨证为气滞血瘀之象,平日大便不成形,月经色淡量少,脉沉细小,为脾虚血少之征。从辨病来看,本病为不孕症,无排卵,中医认为多由肾虚所致。辨证辨病相结合,本例应为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治以健脾益肾,活血理气。此时正值月经后半期,故加益母草、泽兰等加强活血功效。
二诊正值月经来潮,量少,治以理气活血为主。
三诊、四诊患者出现带下色黄,苔黄腻之湿热征象,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利湿热之药。
五诊、六诊湿热之象已去,脾虚已复,继以补肾调经而获效。
病案3:夏某,女,28岁。1995年3月7日初诊。
患者结婚2年未孕,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腹痛,伴恶心呕吐,肛门下坠,腰痛,每次要服止痛片,末次月经2月26日,7天干净,白带多。舌暗,苔白腻,脉细数。妇科检查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不孕症;痛经。
中医诊断:不孕症;痛经。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行气温经。
处方:柴胡10g,生地10g,陈皮10g,半夏10g,当归10g,川芎6g,赤白芍各10g,元胡10g,生蒲黄6g,五灵脂10g,小茴香3g,木香3g,杜仲10g,巴戟天10g,肉桂6g。6~12剂,水煎服。
二诊(1995年4月3日):末次月经3月27日,痛经较前明显好转,大便干,舌暗,苔薄白,脉细数。再拟前法继治。
处方:柴胡10g,生地10g,当归10g,川芎6g,赤白芍各10g,蒲黄6g,五灵脂10g,元胡10g,肉苁蓉10g,郁李仁10g,小茴香3g,木香3g,杜仲10g,巴戟天15g,肉桂6g。6剂,水煎服。
三诊(1995年5月5日):末次月经3月27日,恶心,纳呆,右脉弦滑,左脉小滑,舌苔薄白,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治以和胃安胎。
处方:桑寄生10g,苍白术各10g,黄芩6g,白芍10g,菟丝子10g,杜仲10g,砂仁6g,枸杞子10g,五味子6g,陈皮10g,生甘草6g,麦冬10g。6剂,水煎服。
坤强谨按语:本病例不孕症伴有痛经,痛经多因血瘀气滞,寒凝胞宫,故选用《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再加以补肾之药,治疗1个月余即取效。《医林改错》中描述少腹逐瘀汤除治少腹积块疼痛外,尚有“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临床用之确实有效。家母常用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佳。
病案4:李某,女,25岁,已婚。1972年12月23日初诊。
结婚5年未孕,月经错后,量少色淡,常感腰痛,面色白,形体肥胖,胸脘痞闷,有时泛恶。末次月经1972年12月20日,量少,现未净,舌苔薄白腻,脉沉小滑。
西医诊断:不孕症。
中医诊断:不孕症。
辨证分型:脾肾两虚,痰湿内蕴。
治法:健脾化湿益肾。
方药:启宫丸加减。
处方:生熟地各四钱,苍白术各三钱,云苓四钱,厚朴三钱,党参三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陈皮二钱,半夏三钱,枳壳二钱,炒三仙各三钱。4剂,水煎服。
二诊(1972年12月31日):月经5天干净,胸脘痞闷,恶心已好。舌苔薄白,脉沉小。妇科检查:子宫体稍小,后位,附件未及明显异常。服上方8剂,痰湿渐化,今拟健脾益肾,佐以疏肝。
处方:党参三钱,生熟地各四钱,云苓四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女贞子三钱,山药三钱,菟丝子四钱,首乌三钱,仙灵脾三钱。4剂,水煎服。
三诊(1973年1月4日):现正值月经中期,自觉手足心发热。舌苔薄白,脉沉小。阴道细胞检查:角化40%~50%,形小角圆,结晶(++),未见卵圆体。再拟健脾益肾,活血调经之法。
处方:党参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益母草四钱,赤芍三钱,牛膝三钱,鸡血藤四钱,菟丝子四钱,女贞子三钱,枸杞子三钱,木香一钱,青陈皮各一钱。
以上方为主加减,服药20剂,1973年2月8日来诊,月经未行,恶心呕吐,妊娠试验阳性,诊断为早孕。
坤强谨按语:本患者结婚5年不孕,月经错后,量少,面色白,腰痛,均属脾肾两虚之证,但患者又有形体肥胖,胸脘痞闷,泛恶,舌苔腻,脉滑等痰湿之象,故先以健脾化湿为主,佐以益肾。
二诊时除形体肥胖外,其他痰湿之症状已除,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
三诊正值月经中期,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加活血调经药,以促进排卵。
病案5:周某,女,33岁,已婚。1977年4月21日初诊。
患者月经正常,多年来经常少腹痛,白带量多,质稠,色白,腰痛,纳差,失眠,大便干。经期头痛,恶心,腹痛加重,乳房胀。6年前生产一子后未避孕,一直未孕。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妇科检查: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后倾,双侧附件增厚,轻度压痛。
西医诊断:继发性不孕症;盆腔炎。
中医诊断:不孕症;带下病。
辨证分型:肝郁化热,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
处方:银柴胡三钱,丹皮二钱,川楝子三钱,败酱草四钱,苍白术各三钱,黄柏三钱,当归三钱,白芍四钱,生地四钱,砂仁一钱,木香一钱,元胡末一钱(冲服)。
外用子宫丸,治疗宫颈糜烂,每周1次,经期停用。
二诊(1977年5月17日):患者服上方加减26剂,服药后少腹痛明显减轻,白带减少,仍感腰痛,眠差,大便干。末次月经4月22日,4天净。妇科检查:宫颈轻度潮红,子宫平位,附件右侧轻度增厚,左侧未见明显异常。再拟前法继治。上方去银柴胡,加柴胡三钱,乌药三钱,夜交藤四钱。
三诊(1977年7月27日):服上方加减约1个月,症状明显好转,月经正常,少腹轻微疼痛,舌苔薄白,脉弦。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活动好,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继续上方加减治疗。
患者于1977年9月16日行输卵管通液,结果为通畅。再予健脾化湿,补肾调经中药治疗。
处方:党参四钱,茯苓四钱,苍白术各三钱,当归三钱,赤白芍各三钱,川芎一钱,陈皮三钱,砂仁一钱,川楝子三钱,木香一钱,覆盆子四钱,女贞子三钱。
先后治疗约1年,于1978年6月妊娠。
坤强谨按语:本例患者继发不孕,月经尚调,主要表现腹痛,白带多,质稠,为湿热下注之证,乳房胀,脉弦,属肝郁气滞,故辨证为肝郁化热,湿热下注,予清热化湿理气法,待湿热清,带下病除,再拟健脾补肾调经而获效。
六、小结
通过以上5个病案的分析,可以看出家母治疗不孕症的用药特点。
1.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即根据病的特点有专方专药,如在不孕症病机中所述,本病与肾关系最为密切,故补肾药在不同证型中几乎自始至终应用,常用的药物如杜仲、巴戟天、仙灵脾、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等,可酌情选用。
冲任不调亦为不孕症的根本原因,故调理冲任、调经养血也贯穿在治疗始终,代表方为四物汤。
辨证即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疾病亦是千变万化,家母治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辨证用药非常灵活,既有定法,又有变法,以补肾调经为中心,一般若兼有气滞、血瘀、痰湿、湿热等实证者,先祛邪,后治本,或据情况标本兼治。根据患者症状、舌脉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药。
2.治疗中重视湿邪的影响,有湿先祛湿。
3.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注意月经周期的变化,不同时期用药亦有所侧重,如月经周期的前半期以补肾为主,后半期以补肾加活血调经为主。
4.伴有大便不成形,或慢性腹泻患者,常用以四逆散加薤白,此方出自《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之后加减方:“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家母曾跟随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学习,范先生平日常用本方以治泄利下重,颇见疗效。他认为,“本方枳实能宣通胃气,芍药疏泄经络,柴胡启郁,甘草调中,四味已具升降通调之妙用,再加薤白通阳,俾中焦气机宣通,阳气外达,则泄利下重自愈”。用本方时注意薤白用量为30g,与一般治疗胸痹者不同。
谢海洲经验
病案1:札某,男,34岁,工人。1980年4月3日初诊。
婚后10年无子。症见阳痿早泄,腰酸疼痛,神疲乏力。舌质胖嫩而有齿痕,脉虚无力而尺尤甚。查其精液,精子成活率仅10%~20%。证属肾阳衰微,阴精亏耗。以温肾壮阳、益阴填精之法治之。
处方:柴狗肾1具,韭菜子15g,蛇床子10g,五味子10g,菟丝子30g,补骨脂12g,桑螵蛸30g,覆盆子15g,生山药15g,盐知柏各9g,全当归12g,车前子9g(包)。水煎服,14剂。
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并嘱其慎起居,节房事,以养精蓄锐。
二诊(1980年6月4日):服上方60剂,阳痿早泄已除,精神好转,脉亦渐趋有力,精子成活率升为70%。原方更加熟地15g、白芍15g、山萸肉12g等,以加强养阴益精之力。继服30剂。
三诊(1980年7月5日):服上方30剂。脉象有力。上方去知柏,加入羌活10g、益母草15g、丹皮9g、川芎9g。继进20剂。
四诊(1980年7月26日):前后共进110剂,诸症悉除。精子成活率增至80%~90%。效不更方,继服10剂。
随访:次年爱人毓麟,至期顺产一子。
病案2:李某,女,28岁,农民。1983年6月3日初诊。
婚后6年未孕。经期错后,量少色淡,小腹冷痛,手足不温,经行前后腰腿疼痛,精神委靡,舌淡,苔水滑,脉沉细而迟。证属肾阳虚衰,宫冷不孕。治以益肾暖宫,温经散寒。
处方:艾叶12g,香附9g,吴茱萸9g,当归9g,川芎9g,桑寄生15g,赤芍15g,川断12g,熟地黄15g,肉桂6g,黄芪15g,狗脊12g,小茴4g,台乌药9g。
另加服七制香附丸及益母草膏。水煎服,12剂。
二诊(1983年6月17日):服上方12剂后,经行量增,舌已转红,脉象转弦。原方加党参10g、白芍12g,继服6剂。
三诊(1983年6月24日):经血正常,为巩固,以上方继服6剂。
随访:次年怀孕,足月产一男婴。
按语:古人论无子,谓男则主于精,女则主于血。论其治则,男以补肾为要,女以调经为先。此言诚为不谬,临证遵之,多得其效。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化血,为生殖之源。《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又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此言男女之孕育乃由肾气之盛也。继云:“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而无子耳。”是言无子之由在乎肾气之衰。此虽为生理之变化,而病理之无子亦未尝不关乎肾气之盛衰。肾气盛者,天癸按时而至,精血充盛,自能有子。若夫肾气虚衰,则天癸不能按时而至,或至而不盛,或精血不充,或冲任不通,焉能有子耳。即或成孕,则气血虚弱亦夭折腹中,故无子之治,应以治肾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