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立与自我和他人的连接

重新建立与自我和他人的连接

题记:“不要问自己,这个世界需要什么。

问问自己,什么会使你鲜活起来,然后就去做这些事。

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就是充满生命力的人。”

---哈罗德·惠特曼

我们内在鲜活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的内在,鲜活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使生活更美好?

要表达我们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我们要学会不参杂评论地表达内容。我们之前学习了观察和感受,今天继续探讨“感受的根源”。

要想说清楚我们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是什么,必须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感受,但是却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有意识的觉察我们内在的鲜活生命状态。也不知道我们内在有什么感受。

我们的一些认知已经被文化编程,在特定的场域中我们更多去关注外在,很少觉察内在,如果有了对自我感受的觉知,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愉悦和滋养自我的世界,重新建立与自我和他人的连接。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

例如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

“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选择。

责备自己: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太自私了。【会导致自己内疚,惭愧,会讨厌自己。给自己负面标签。】

指责他人:你没有权力这么说我,你才自私!【这样的反应的人会因此发生争吵,而让关系冲突。】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很难过,因为我看重信任和接纳。【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我们不会去评判和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你渴望每个人能够公平对待,你看重平等,对吗

【当我们了解到对方的需要和渴望,我们可以和对方建立联结,而进行深度对话。】

利用他人的内疚

作为家长常常会利用孩子的内疚,把自己的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孩子。例如:你这个成绩太让我失望了。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心情全是因为你的不好表现造成的。看到父母痛苦,孩子就能就会内疚,而调整行为来迎合父母,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来自对学习的热爱。对孩子的批评暗含了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也是间接表达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不希望通过引起内疚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刻意练习

例如,你从来不理解我。他是渴望得到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有什么需要。

1、“她不负责任,我们之间已经说好了,如果来不了,就要先说一声。”

2、这里所有的人都比我更懂非暴力沟通。

3、“他又跑题了……我希望有人能让他闭嘴。”

4、“走着瞧,等下周轮到我做主持人,我会打断他,就像他今天打断我那样。看看到时候他会有什么反应!”

5、“这是他第三次因为迟到而干扰了我们的开场。”

6、“有的人自己不准备,而指望我们这些完成作业的人提供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求:

1、 自由选择:选择梦想、目标等,制订计划实现梦想和目标。

2、 庆祝:庆祝生命里高光时刻或是表达悲伤。

3、 言行一致: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

4、 滋养身体:空气、食物、运动、免受伤害、休息、住所、水等。

5、 玩耍:乐趣、欢笑等。

6、 情意相通: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等。

7、 相互依存:接纳、欣赏、亲密关系、社区、体贴、成长、安全感、爱、尊重、支持、理解等。

当我们了解我们的需要,我们的需要就已经满足一半了。关注自己的需要就不太容易受人奴役。当我们在需要层面进行连接时,看起来的冲突就变得能够解决。

我们可以把上面6个内容改成“我(感到)……因为我……“表达句式。会有怎样的体会?

1、“当我听到大家都没有得到他的通知,我感到失望,因为我看重言行一致。”

2、“当我看到你们这么快就说出需要,我觉得焦虑,因为我希望自己更熟练些。我还有些紧张,因为我希望自己能被接纳。

3、当我听到他又一次开口说话,我感到着急,因为我希望理解和支持。

4、看到他没有等我说完就开始说,我很生气,因为我希望得到倾听。

5、当我注意到第三次迟到,我感到烦躁,因为我希望得到配合。

6、当我看到仍然是那三位朋友完成作业,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大家能够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