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女以簪抒情

《红楼梦》是中华古典名著中当之无愧的奇珍瑰宝,其中的人物个个鲜明立体,成长历程也曲折而真实。其中,曹公对于情节的巧妙设置铺垫下了人物的转变,为人物的性格变化提供了逻辑性极强地解释,同时,还使得人物在当下的处境中做出了最符合他(她)的身份和性格,对其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塑造。其中,龄官以簪“画蔷”的情节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十分重要。这个情节推动了宝玉彻底明白自己心意,并悟得爱情真谛,称得上是贾宝玉的“爱情启蒙课”了。并且,最重要的是,这段情节中宝玉的心理变化体现了他对于黛玉的感情,为他下文中对于黛玉的告白埋下了伏笔,使得他那些言语显得自然不突兀。
在原文第一段中,宝玉(在第一反应是疑惑之后)起初以为龄官在学黛玉葬花,既感叹龄官痴,又腹诽她是“东施效颦”——在这里,他的情思已经显现出来。他不愿让其她少女模仿黛玉,甚至先行对龄官有了错误的初印象,开始少有地对一个妙龄少女产生了厌恶。宝玉一向热衷于欣赏美人,并执着地认为男人比女人污浊许多,这次在面对龄官时却破了例。可见在他的心中,不愿任何人尝试撼动黛玉的唯一与独特。但他却没有开口,只将想法藏在了心中,但其中缘由还是和他心心念念的林妹妹紧密关联——他清楚地记得上次就是由于自己口不择言,才伤害到了黛玉。宝玉担心口无遮拦后会有像从前那样的结局,出于不想再得罪别人的心理,他便斟酌再三,观察起龄官来。
在第二段中,宝玉因为不熟悉所以认不出龄官。待他细看后,发现此女子极似黛玉,就目不转睛地盯着龄官痴看。看清她没有在学黛玉葬花,也并无作诗的打算,而是用簪子写了数千个“蔷”字时,他怜惜起她来,心道她一定有无法排解的心事,猜测她内心的煎熬,一面还分神想到她的身体会不会承受不住。他看似十分在意这位素不相识、容貌倾城的龄官,但是,他关心的角度全部是根据黛玉的特点出发的。黛玉弱不禁风、久病缠身,他便担心龄官的身体是否能够禁住这份悲伤;黛玉常有郁结的心事不肯说出口,宝玉就体贴地去换位思考龄官内心可能正在经历的苦痛。他透过龄官与黛玉的相似,将对于黛玉的挂念迁移到了龄官身上,这才是表现出他对于黛玉的情深之处,以至于看到和她有些许相似的人后,关注点全在黛玉突出的方面上,用关心她的方式关心他人,不自觉地被改变。日久生情便是如此了。
第三段,宝玉看到龄官在雨中依旧痴痴地画“蔷”,才打断她。他发挥了自己坚持而又显得滥情的怜香惜玉品性,被误认成“姐姐”(倒也侧面说明了他的俊美)。他惦记样貌与黛玉有些相似的龄官淋雨后身体是否会有不适,其实正是他关心惯了黛玉的结果。而这次的“画蔷”事件真相大白后,宝玉竟“痴”起来,满脑子都是他们美好的爱情,心下万分了然,对爱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可见龄官对贾蔷的情之真切,深深地动容了贾宝玉,让他反思起自己从前的行为来。
后文中,宝玉对黛玉所言的“你放心”,可以理解为开窍后的告白。宝玉终究是懂得了,一生一世一双人。但黛玉,终究是香消玉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