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狗脚” 》

“狗脚” 

前几天下班,在通勤车上,与我同座的一位女同事,拿着一小块烤得焦黄的面疙瘩在那里啃。尽管它的形状非常不完整,甚至可以说已经被小姑娘啃得没有了形状,但我一闻到那带着甜甜碱味儿的香气,立马就叫出了它的名字:“狗脚!”正啃得有劲的小姑娘瞪大了眼睛:“您怎么知道这是‘狗脚’?”
噢,我太知道“狗脚”了。它是黄冈县(现团风县)的特产。它的原料与做馒头的原料差不多,只是碱要稍稍放重一点,使它烤出来颜色更好看一些,也更香一些。把面和好后,做成七八岁孩子拳头大小的圆柱形,在其中一端用刀切一个半寸深的十字(也有切成六丫的),然后放进炉中用文火慢慢烘烤,一直烤到它里里外外都象锅巴一样脆硬,才算完工。烤好后的“狗脚”一端有切口而开裂,状如狗的脚爪,这便是“狗脚”的来历。听当地的老人们说,正宗的“狗脚”,还应当在前面所说的工序完成后,放冷,再回炉烤一次。据说,回炉的“狗脚”会更香、更酥。
其实,再香再酥的“狗脚”,说到底不就是一团面疙瘩么?
我认识“狗脚”,是在一九七零年。当时,我下放到黄冈县上巴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的条件之艰苦,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在生产队里,我们的口粮是每月四十五斤谷,折合大米不到三十五斤。在缺油少菜的情况下,这样的定量,对于我们这些十六七岁每天都要付出很大劳力做农活的小伙子来讲,是肯定不够的。所以我们基本上长期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中。我一年大约要回两次武汉,一次是在“双抢”以后,一次是春节。我所在的上巴河与武汉的公路距离大约只有一百四十公里,但是我回去一次得一天一夜!因为,我没钱坐汽车直达武汉。我要先花九毛钱坐早上的车到团风镇,然后再花一块二毛钱坐深夜十二点左右的小轮船,到汉口是第二天早上八点。这样至少比汽车直达要节约一倍的钱。时间肯定是浪费得多了。可那时我们多的是时间少的是钱,而且我们的“时间”并非“就是金钱”,比如一九七零年我在生产队里出一天工的价值,只有三毛六分钱。
我与“狗脚”就是在此时相识的。为了等深夜的船,我必须在团风镇呆十几个小时。这之间,我得吃两顿饭。这两顿饭的主食,多半情况下就是“狗脚”,因为它便宜,而且耐饿。当时团风镇有一个很破的电影院,电影院的隔壁有一家餐馆,该餐馆卖的“狗脚”最正宗。所谓正宗,就是又大、又脆、又酥。当时的价格,是一个“狗脚”一两粮票六分钱。花一毛二分钱买两个“狗脚”,再花一毛钱买一碗阳春面,可以管饱。然后,考虑到深夜时分肚子饿,再买两个“狗脚”揣在怀里。五毛六分钱,就打发了一天的伙食,还十分潇洒:夜半时分,在一大群饥肠辘辘翘首盼望小火轮到来的人群中,有一个知识青年在格嘣格嘣地啃着又香又脆又甜的“狗脚”,那年月,这是何等潇洒而又奢侈的享受!
现在看来,那时的“狗脚”之所以能成为黄冈县有名的特产,主要是因为大家太穷。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嘴里能有这样一个东西慢慢地啃着,鼻子里能闻到粮食的香味儿,胃里能得到食品的安慰,这就该满足。何况在鄂东南一带它还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后来,跑的地方多了,才晓得普天下穷人太多,而且穷人过日子的办法又大同小异,于是,又发现了“狗脚”的“亲戚”。比如江汉平原就有一种烤制的面食叫“金刚角”,口味与“狗脚”几乎没有差别。再比如与“金刚角”形状口味一模一样的食品,在襄樊(现襄阳)也有,且名字更厉害,叫“金钢钻”。其实意思差不多,就是一个硬。
象“金钢钻”一样硬的食品,绝不是好的食品。在贫穷年代,只是聊胜于无罢了。所以,近十几年来,很少看到“狗脚”或“金钢钻”一类的东西了。忽然闻到它久违的香味儿,又看到有人有滋有味地啃着它,不禁感触良多。它令我回忆起那不堪回首的磋砣岁月,又令我庆幸赶上了今天的好日子。现在的人们之吃“狗脚”,不是用它来填肚子,而是一种讲究营养平衡、提倡吃粗粮的时髦。就象一则手机短讯调侃乡里人对城里人的埋怨所说的:俺们吃野菜的时候,你们吃肉;俺们现在赶上吃肉了,你们又吃上了野菜。
写罢上面这些文字,心中便十分想念“狗脚”了。我有朋友住黄冈,下次来时,定叫他带几个来啃一啃。

王建福,在黄石工作的武汉人。年轻时曾在《长江文艺》《湖北日报》《中国故事》《五彩石》《黄石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故事、散文。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政府奖“群星奖”银奖,省文化厅颁发的“楚天群星奖”银奖、优秀社文奖。之后离开文坛二十年。退休后写点小文章,出版有散文集《人间有味》。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0)

相关推荐

  • 2021湖北省高二七月统一调研下期期末(黄石黄冈高二下期末考)

    2021湖北省高二七月统一调研下期期末(黄石黄冈高二下期末考)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鸡汤》

    鸡汤 王建福 过了霜降就要立冬了.冬天是进补的季节.   在中国,无论东西南北,城市乡村,说到滋补身体,老母鸡煨汤几乎都是必选.我小时家贫,是否喝过鸡汤?毫无印象.估计没喝过.现在日子好过了,物资丰富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阳春面》

    阳春面 有同事问我: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我还真回答不上来.于是赶紧查,一查才知道,吃了多年的阳春面,其实也叫素面或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10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便称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价十文,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戏说港饼》

    戏说港饼   前些日子清理家里过年剩下的糖果零食,林林总总一大堆.夫人说多半过期了,赶紧扔掉.我把夫人的命令打了个折扣,留下了几个港饼,舍不得扔.   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农村招工到黄石,每逢回武汉探亲,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春来又想个儿粑》

    春来又想个儿粑 前天,诗人胡晓光在作协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白瓷盘.盘里摆着两个蒿子粑,深绿细腻如墨玉璧.还附了几个字:"春天来了,就欠这一口!" 我回答:"哈哈哈,我也欠这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湖鲜美在梁子湖》

    湖鲜美在梁子湖   重阳前夕,几个老同事相约到梁子湖去吃螃蟹.酒足蟹饱后,就想到应该说说梁子湖的湖鲜了.   据说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我没有认真去查证落实.湖北的大湖太多了.一头一尾与人家相邻的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过早》

    过早   武汉话之"过早",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吃早点.   我相信过早这个话题肯定被很多人写过,但是我仍然时时冒出要写它的冲动.是这个话题太有汉味?还是过早对于我本人有太多的记忆?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粽子》

    粽子 这两天粽子丰收了.先是银行回报客户,送了一篓嘉兴粽子.后是儿子单位发福利,提回两盒粽子.今天又是隔壁邻居包粽子,热腾腾香喷喷端来一筲箕!   端午节到了,该说说粽子.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东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竹笋》

    竹笋   竹笋下山啦!   每年清明到谷雨,集贸市场里的竹笋就压断了街.各种各样的竹笋,一堆堆任人挑选.肥肥的毛竹笋,一个能有七八斤.细细的水竹笋,一斤能有一大把.剥开一层层笋衣,或嫩黄,或洁白,或翠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米粉》

    米粉   我爱吃米粉.米粉爽滑.不烧口,易于消化.米粉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吃不厌.比如,按形状分,有宽粉.粗粉.细粉:按做法分,有汤粉,捞粉,炒粉,凉粉:按配料分,有荤粉,素粉:荤的有肉蛋海鲜多种选择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红菜薹》

    红菜薹   红菜薹本是贵菜,但它的生长对气温特别敏感,因此时常出现"价格坐过山车"的情况.若天气暖和,菜薹就疯长,搁地里不管,两天就会变老:买回来不吃,两天就会空心.于是菜农割不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