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辨证论治
一、气滞血瘀
主要症状: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挟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瘀斑或瘀点,脉弦涩。
治 则: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方 药:当归15g、川芎12g、赤芍15g、桃仁12g、红花12g、枳壳9g、延胡索12g、五灵脂12g、丹皮9g、乌药12g、香附12g、刘寄奴15g、牛膝15g、丹参30g、甘草6g。
服 法:每日一剂,水煎三次混匀服。
加减用药:腹痛伴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12g、姜竹茹9g、黄连6g;腹痛兼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去乌药,加栀子9g,夏枯草12g;胸闷食少者,去五灵脂,加焦山楂15g,鸡内金9g、炒白术12g。
二、寒湿凝滞
主要症状: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 则:温经化瘀,散寒利湿。
方 药:小茴香6g、干姜6g、延胡索9g、没药12g、当归15g、川芎9g、肉桂6g、赤芍12g、蒲黄12g、五灵脂12g、苍术9g、白茯苓15g、乌药12g、吴茱萸12g。
服 法:每日一剂,水煎三次混匀服。
加减用药:痛甚而厥,手足不温,冷汗淋漓者,加熟(制过的)附子15g(先煎一小时),艾叶12g;月经量少,腰痛者,加牛膝15g、杜仲15g、鸡血藤30g。
三、气血虚弱
主要症状: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阴部下坠,痛而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舌质淡,脉沉弱。
治 则:益气补血止痛。
方 药: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5g、川芎9g、熟地15g、白芍18g、香附9g、鸡血藤15g、红花12g、甘草9g。
服 法:每日一剂,水煎三次混匀服。
加减用药:头晕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30g、柏子仁15g;纳呆便溏者,加炒白术18g、白茯苓15g、焦山楂15g。经量甚少而色淡者,加何首乌30g、阿胶12g(烊化)。
四、肝肾亏损
主要症状:经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胀,经色暗淡而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或潮热,脉细弱,舌苔薄白或薄黄。
治 则:益肾养肝止痛。
方 药:当归12g、白芍15g、山茱萸12g、巴戟天15g、阿胶12g(洋化)、山药12g、枸杞30g、熟地15g、丹皮9g、香附12g、甘草6g。
服 法:每日一剂,水应三次混匀服。
加减用药:胁胀、小腹胀痛者,加川楝子12g、延胡索9g;颧红潮热,口干者,去巴戟天,加鳖甲30g、地骨皮12g、青蒿9g;腹痛及腰骶痛、夜尿频而清长者,加益智仁15g、桑螵蛸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