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癌症表现 还是抗癌能力的指标?

  在咱们的日常交谈中,感冒与发烧,经常是联合使用的。感冒,是人们观念中的健康小事;如果发烧,通常被视为病情加剧的信号;而那些平常很少经历发烧的人,会被看成是身体素质较好的象征。那么,大家是否思考过,发烧与癌症有什么关系吗?平时不发烧的人,会不会在癌症风险面前显得更脆弱呢?长期发烧,是癌症表现,还是抗癌能力的指标呢?咱们现在就来解疑释惑。

  咱们首先来谈谈发烧的基本概念。机体产生热量以及散热的过程,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是由大脑的体温调节中心所控制的,并且处于相当恒定的平衡状态。如果产热增加,而且散热延迟,体温就会超出平时的正常范围,引起发烧。正常体温,37摄氏度,这个标准是1851年由德国人设定的。不过,1992年,美国学者经过测试发现,健康人的平均体温是36.8摄氏度;2017年,英国对35000多人的测试结果是,平均体温为36.6摄氏度。

  发烧,从文化角度看,在整个的演化历程中,充满着恐惧的色彩。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发烧是1种反自然的神秘现象,并且将发烧的程度与病情联系。但是,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生理现象。只要体温没有超过40摄氏度,那么,短暂的体温升高或降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判断病情变化,体温并不是可靠的指标;发烧本身,不是疾病,仅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

  发烧的核心原因,是机体内存在异常的热源。产生热量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2个类别。外源性热源,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内源性热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因此,发烧对于外源性热源而言,是自我保护机制,代表着身体免疫力量与感染等侵袭的较力。

  经常不发烧的人,的确代表着自身免疫力的状态。比如,身体抵抗力较强,外来的细菌或病毒来不及大量复制,就被清除,还没有触发大量产热的过程,机体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但是,长期反复发烧,则可能是癌症的表现,比如,白血病引起的发烧,由于白细胞异常,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同时,白血病也会产生内源性致热源。

  发烧,从生理机制来看,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比如,发烧会改变淋巴细胞的表面蛋白,通过整合素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的黏附近,帮助淋巴细胞更快地到达感染部位,清除病原体。此外,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白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进入下丘脑,就会将体温设置点提高,调动免疫系统应对病毒。

  2021年7月,德国学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1篇论文。研究发现,体温升高有益于优化CD8 T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功能,增强线粒体蛋白的翻译效率,从而有效抵御癌细胞。研究者认为,发烧会对效应T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产生有益影响,使得效应T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分子,抑制病原体,发挥抗肿瘤作用。就是说,发烧代表着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而且,适当提高体温,未来可能是1种辅助的癌症治疗方法。最后提醒大家,短暂的发烧,不必过于紧张;长期反复发烧,尤其是平时不烧的人,突然出现发烧,应该引起警惕,那可能是癌症信号;此外,发烧是多种疾病的症状,需要仔细分辨病因,不宜将发烧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或抗病能力,进行简单地类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