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戴枷锁的他,在南京写下流传千古的诗篇——金陵驿
文天祥,乃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在点评二十四史时,对岳飞、文天祥等诸辈的评价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文天祥与南京的关系十分微妙,只来过一次,停留数十日,且是元朝囚徒的身份。就是这数十天的时光,赋诗二首,让南京一处本来并不见经传的地方——金陵驿,放出异彩。
伟哉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政治家,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从容就义。毛泽东同志赞扬他的伟大,在于“以身殉志”。兹举两例,以印证之。
北宋德佑元年(1275年),小皇帝赵显只有五岁,元兵攻宋已势如破竹。此时,文天祥却不顾时局已危如累卵,奋起义兵,响应者有数万人。有友人,劝止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陆,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是时,不但有不少文武官员或投降或避散,多城陷落,并且举兵亦无钱粮,而文天祥竟然拿出全部家产,以为军费,奋不顾身,毅然举兵,可见其“以身殉志”之坚决。
宋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于广东海丰五坡岭遭元将张弘范突袭,被执。张弘范为文天祥之凛然正义所镇,乃以客礼见之。当张弘范要文天祥为书招降张世杰的时候,文天祥反问道:“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张弘范逼之太甚,文天祥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以明死志。诗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久,宋元海军在厓山对决,宋军大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张弘范摆酒庆功,对文天祥说:“囯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元)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以宰相高官之位诱之,哪知文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面对失败,面对死亡,文天祥皆不失节操,始终葆有“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壮志。
古代金陵驿
古金陵驿,据宋《景定建康志》和元《至正金陵新志》记载,亦名蛇盘驿,在上元县长乐乡蛇盘市。俗呼“佘婆”,是有佘婆其人而名其地,后因音讹为蛇盘。淳熙十二年(1185年),留守钱公良臣建。今在栖霞区金陵驿社区。
所谓驿站,乃古代官方供应食宿和喂马、换马的所在。其作用便是提供军用和官用,传递军事情报或官方文件,同时亦为经历此地的上任或转任官员供应食宿。沈括的《梦溪笔谈》说:“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镶金字,日行五百里”,岳飞一日之内在前线接到的12道金牌,便是通过驿站如此传递的,可见驿传之快速。
一定规模的驿站,一定要有可供食宿的场馆、一定数量的马匹,以及养马、喂马的场所。现存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江苏高邮盂城驿,原规模极其宏大,除驿站本身的牌楼、照壁、鼓楼、厅房、库房、廊房、马房等外,临里运河堤有迎饯宾客的皇华厅,驿内有秦邮公馆,驿北有驿丞宅等房屋。驿站鼎盛时期有厅房100多间:正厅、后厅各5间,库房3间,廊房14间,马房20间,前鼓楼3间,照壁楼1座,驿丞宅1所等;驿马65匹,驿船18条;马夫、水夫200多人。知州赵来亨《公馆记》记云:“皇华有堂,堂构峨峨,后寝渠渠,缭以周垣,启以高门,赭垩黝碧。”气势何等宏壮。
南京金陵驿,虽无高邮盂城驿宏大,也是一座大型驿站,具体规模如何,未见记载。南宋诗人曾极有《蛇盘驿》诗云:
枳篱华屋半雕残,列肆屠羊客卸鞍。
霸气销沉形胜歇,龙盘何事作蛇盘。
由此可知,金陵驿南宋时已“霸气销沉形胜歇”,有“华屋”、“列肆”,驿客下马卸鞍,驿丞屠羊待客,看来也是颇具规模的。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亦有两首诗写到此驿,一首为《重过佘婆冈市》,一首为《题金陵驿》。《题金陵驿》写道:“重冈古道春风里,草色花光似故人。却喜此身今漫浪,回(一作田字)家随处得相亲。”可见金陵驿当时的风光。
宋元时期,60里设一驿站,南京共有20多个驿站。金陵驿虽有规模,并非最早设立。据《景定建康志》记载,永宁驿的建立,就比金陵驿早了40年,还有更早的,时属建康的溧阳县太平驿,建立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又非最早,而且日渐衰颓,金陵驿又何以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呢?盖因地以人名,是伟人文天祥,令其名声远扬。
文天祥赋诗
文天祥一生和南京仅发生的一次关系,是他落难的时候,在南京停留了数十天时间。他被元军所俘,押解北上,祥兴二年(1279年)途经南京,先关押在天庆观(即朝天宫),不久,即转押至金陵驿(能关押如此“要犯”亦可见金陵驿当时不但有一定规模,而且有一定军事监控力量)。在此,文天祥写下诗作《金陵驿》二首: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领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这两首诗,虽无《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样的豪言壮语,其诗意却一脉相承。写诗时,南京已值深秋,又临傍晚,夕阳掠过长满荒草的离宫,诗人不由得想到自己已如孤云无所依托。再看看山河依旧,而城、人皆非,百感交集。文天祥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不可能让他久留于此,必然北送元都,那就让自己化作啼血的杜鹃鸟归去吧!意思很清楚,那就是以身殉志的决心。
第二首诗,诗旨相同,表明自己虽然失败,仍然不会低下自己的头颅,要做人间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据《宋史》记载,三年后,即至元十九年(1282年),天祥从容而赴刑场,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目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金陵驿社区
国家需要伟人,人民不会忘记英雄。即使文天祥在南京只逗留数十天,只留下两首诗,不管时隔多么久远,南京人民还是怀念着他。1991年,在金陵驿原址蛇盘、今南京外郭城栖霞区段马群街道所属一个小山岗上,兴建起文天祥诗碑亭。亭内诗碑,正面雕刻文天祥像,背面雕刻当代书法家凌文铨书写的《金陵驿》中的第一首诗,成为开展中华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地。2013年,栖霞区人民政府将文天祥诗碑亭及金陵驿旧址,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又在外郭城南、社区办公地对面,竖起更大景观石,正面朱笔写有“金陵驿”三个大字,背面仍用朱笔写有文天祥此首《金陵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