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9【碛口庙会】
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是碛口古镇的庙会,房东老李一家起的很早,从他们的举止表情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兴奋。等着吃早饭的时间,我在街巷走过。昨夜的一场雨,让街巷有些积水,勤劳的孩子们已经在取土垫路。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碛口有黑龙古庙,又是曾经的水陆码头,自然便有规模盛大的会。
一些商铺的门口已经摆放着一些小摊子,摆放着手工制作的布老虎、藤编的篮子和小簸箕等土特产之类。但这些与庙会无关,只与古镇旅游及古镇历史有关。早在晋商称雄时,碛口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驼帮、船帮、票号、大院、茶路的所有缩影。近水楼台的关系,这里的人们也便形成了亦商亦农的特有性格。随着游人的增多,碛口人几乎家家门口都摆起了小摊。
吃过早饭,我急忙赶去码头,那里有陕西的人们渡河而来。渡口虽然已没有了当年船桅林立的壮观,但那不时满载而来的木船似乎可以满足镜头的复古感觉。
渡河的人们并非空手而来,随手携带着瓜果、农具、农作物等自家的特产,洋溢着满脸的笑容。乡村庙会,我们更多的可以看到古老易货交易方式,即便是不直接易货,人们总是售出自己多余的物品来换取需要的物品。
随着一船人,我回到了集市,碛口因为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期间的黄河暴涨,原来的二道街、三道街先后被冲毁,仅剩半条主街,现在的集市也集中在这里。窄窄的街巷早已被拥挤的人流塞满,接踵而至的人潮涌动着向前,我甚至没有举起相机的空隙。
终于被人流带到一处边缘,我寻坐在高处,打量着他们的欢喜。所有的人们应该都是集市的参与者,卖掉自己的,购买别人的。他们不分老幼、男女,用行为与欢声笑语渲染着整个庙会。高处的店铺前那小掌柜的神情与巷口的老者、打饼子的中年人如出一辙,静候着人们来挑选自己的物品。这是碛口当地人,他们对于庙会的喧闹早已熟知,不似周边村落的人那样兴奋。
街上不时有相熟的人碰面,男人见面,多是相互的调侃,香烟互敬后相约一会家中酒聊便散去。婆姨相见则亲热的多,先是拉着手不放,然后便是一番家长里短的询问攀谈。她们的热情总是当街爆发,总是惹得人流一阵怨言,人聚的多了,她们不免被挤着带走,那紧紧拉着的手在急切的念叨中才不得不撒开。最惹眼的还是俊男靓女的相遇,打扮一新的后生女子们总是约了几个好友同行,一旦相遇,其中熟识的一些便推搡着扭捏的新人相识,然后便是起哄般的笑声。乡村相遇不易,也许这人流中的一眼便可以成就一对佳人佳话。
我的镜头检阅着攒动的人面,不时也会遇到熟悉的面孔,寨子坪的王老头,李家山的李大爷,高家塔的老船王,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面孔,都夹杂在人流中给我亲切的感觉。这就是碛口的庙会,热闹而温馨的乡村相遇。
热闹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我从黑龙庙下来,集市已经散去。乡村的庙会一般多在午后4点左右结束,这个时间是河边人午饭的时间,忙碌一天的人们大都回去家中酒话家常。
夜幕来临的时候,碛口镇又恢复到宁静的夜,老李坐在自家的长兴店前,依靠着古老的木质挡板,抽着小兰花的香气,驱散着一日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