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病诊疗难点及规范用药
过敏性皮肤病比较常见,治疗比较麻烦,相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
因本篇文章字数过长,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多做解释什么是过敏性皮肤病了,我们直接进入重点,讲的非常专业,请耐心读完,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发病率与社会发展程度相关
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疾病,可发生于各类人群,但过敏原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具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儿童易发生食物过敏,成年人易发生环境过敏。过敏原又称变应原,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它种类繁多,大体而言可归为四类:食物过敏原、药物过敏原、吸入过敏原和接触过敏原。
食物过敏原:主要是一些高蛋白大分子类物质,比如牛奶、鸡蛋、贝壳类的海鲜等,像芒果、菠萝这类水果过敏也很常见;
药物过敏:是因为某些药物中含抗生素,比如头孢、青霉素等,还有一些止痛退烧的化学药物;
吸入过敏原:指通过空气吸入途径引起的过敏,像尘螨、花粉、动物皮毛一类;
接触过敏原:最常见的是合金类,比如裤带、把手、钥匙链、项链等,还有肥皂、洗衣粉、香精、防腐剂这类日化用品,尤其某些化妆品过敏十分常见。
“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率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韩永智教授表示,据统计,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率相对较低;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随之升高,一旦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此类疾病会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发病率,故过敏性皮肤病在发展中国家上涨最明显。
过敏原筛查是诊疗难点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提出了“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包括清除过敏原、患者免疫修复、过敏并发炎症适当的对症药物治疗、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
这种方案有其科学合理性,但在“清除过敏原”一项中,目前临床很难做到准确筛查。现在已经确定的过敏原在2万种以上,而医院通常只能检查出一些常见过敏原。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抽血,一种是过敏原点刺,有时医院会把部分常见过敏原做成斑贴,通过试验性方法锁定过敏原。目前有一些较新的研究,比如T细胞应激试验,但尚未真正投入临床。
“尽管过敏原难以检查出结果,在皮肤科临床诊断中属于常见现象,但不会影响对患者的治疗管理。”韩永智教授表示,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及其病史,制定安全可靠的用药方案,便能快速控制病情,达到管理目的。“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不仅是所有皮肤科医生的理想,也是未来皮肤科发展的方向。
医生指导患者自查锁定过敏原
临床上过敏原筛查相对困难,因此韩永智教授建议,患者应该具有自查意识,“筛查过敏原是为了帮助患者找到病因,以便患者在日后生活中做好预防管理,避免疾病再次复发。”
比如食物过敏方面,患者可以针对性的增减食材,通过长期观察身体反应,逐步锁定过敏原。吸入性过敏、接触性过敏,同样可遵循此规律,通过有意识地记录身体对环境的反应变化,寻找潜在过敏原。
另外,患者要同医生加强交流。患者将自身发病规律告知医生,让医生通过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以便规避疾病复发风险。患者要严格执行医嘱,坚持用药,不应擅自停药,导致治疗不彻底。
强化规范用药或是解决策略
药物治疗作为目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口服类药物和外用类药物两种。以治疗荨麻疹为例,目前临床较成熟的是阶梯治疗方案。据韩永智教授介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临床首选,即H1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既有利于长效管理,且安全有效。如果常规剂量无法控制病情,医生可以采用加量或加倍方法,达到进一步治疗的目的。
比如卢帕他定,作为第一代他定类药物改进版,在患者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仍然具有抗组胺活性,有利于增强整体药效。在抗组胺的同时,又具备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并且对心脏影响较小,即便是2~4倍的翻量,在国外文献有详实记载,从而在用药安全性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