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难道只会说台词?

女性主义题材。
22集体量,每集30分钟。
周迅、惠英红、赵雅芝三个实力派女演员挑大梁。
无论从哪方面看,《不完美的她》都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国产剧之一。
它完美契合了当下观众在对国产剧不断失望后的几大诉求——
不要再家长里短,多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题材剧;
不要再疯狂注水,20集能讲完的事不要抻到80集;
不要再鼓吹少女感,多给成熟有演技的女演员机会。
但就是这么各方面占尽好感的一部剧,依然逃不出翻拍日剧必翻车的魔咒。
01 

作为翻拍剧

《不完美的她》改编翻拍自高分经典日剧《母亲》。

豆瓣9.4分,韩国、泰国、中国三版翻拍,足以证明原作的扎实。

《母亲》通过35岁的小学教员铃木奈绪“诱拐”7岁小学生道木怜南的故事,讲述了催人泪下的非血缘母女之爱。
其中情感、道义与法律之间的角力,形成了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

除此之外,还有被生活逼成恶魔的母亲,将养女视如己出的母亲,为女顶罪的母亲,害怕自己做不了好妈妈的母亲......

通过“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的群像,向我们传达了母性的强大坚韧。

以及女性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与牺牲。

一部合格的翻拍,不说等比例复刻,但起码要抓住原作的内核气质。
《母亲》的内核是什么?

情感。

更准确的说,是两个萍水相逢之人逐渐产生的情感羁绊。

但《不完美的她》最失败的地方也恰恰是这一点:

情感戏一路走偏、坍塌。

首先,生活剧走偏成了悬疑剧

日剧胜在真实细腻,《母亲》既温暖又催泪的原因就在于它充满了生活的细节。

比如怜南有个记录喜欢的东西的小本子,它贯穿了全剧重要的节点。

初相识,人小心细的怜南就发现奈绪是个不太开心又很疏离的大人。

她拿出自己的记事本“强行”分享,试图拉近两人的距离。

还人小鬼大地反过来教给奈绪自己的处世哲学:

“要一直一直想着喜欢的东西,于是就会治愈了”。

这些具体的细节不仅组成了怜南眼中的童真世界,也反衬出了怜南需要以之抵消的痛苦有多少。

她越是乐观懂事,就越让人同情怜爱。

结局母女两人无奈分开时,依旧互诉自己喜欢的东西——全都是跟对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正是这些日常细节,积聚成了母女之爱本身。

同样的情节,表现到《不完美的她》里面,就只剩下穆莲生对着林绪之的一句喊话:

“以后要忘记坏事,想着好事啊。”

单看不赖,但与原版一对比,就显出它的单薄和生硬来。

没有细节,全靠台词,是绝大部分国产剧的通病。

剧中周迅的大段旁白,除了给剧情做画外音解说,没起到任何别的作用。

而她与小女孩和两个母亲的戏份,除了台词,几乎没有形成任何记忆点。

必要的情绪特写环境交代氛围镜头,吃饭、陪伴的生活动作,全部被精简快进成一幕幕对话场景。

仿佛赶着把台词说完了,叙事任务就完成了。

▲赵雅芝作为生母,居然没有一点自责躲闪的心理表现
反而,没必要的悬疑戏份倒是一大堆。

大概因为诱拐情节的敏感性 ,林绪之的身份从小学老师改成了职业黑客。

她既要调查黑心企业,又要解开身世之谜,顺带还在百忙之中“诱拐”了一个小孩。

并且加入了大量男性角色的戏份。
金士杰饰演的变态父亲,虐待穆莲生的坏叔叔,替父弥补遗憾的年轻警察,各个或跟踪、或恐吓、或调查林绪之。
再加上一个黄觉饰演的公众号记者田放,在这些人之间窜来窜去。

▲哪儿都有这俩人系列

打假+犯罪+童年阴影+解谜等元素,一路将画风带到悬疑刑侦的路子上去。

而这些,除了将人际关系复杂化,不断重复林绪之的内心创伤外,对主线剧情毫无助益。

当林绪之忙着工作调查、应付各路男人,她还怎么展示“成为母亲”这一主题?

她还怎么与穆莲生缔结比血缘更深刻的母女之爱?

仅仅靠台词来总结强调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现代剧都喜欢加入悬疑元素来吸人眼球。

仿佛整点奇奇怪怪的音效、灯光、构图,叙事就高级了,节奏就紧张了。

根本不管跟剧情的整体风格冲不冲突。

实际上,剧情紧凑永远只有一个原因:紧扣主题。

否则20集的电视剧,照样看出注水之感。

其次,好的文本也需要好的视听技术来呈现。

《不完美的她》之所以完全丧失原作的情感优势,除了编剧没有描绘生活的能力,导演拙劣的视听语言也是一大原因。

比如《母亲》里最为经典的名场面:

饱受创伤的怜南对着天边的候鸟大喊:“带上怜南吧”。

被此情此景感染的奈绪,做出了要当怜南妈妈的决定。

也就是在这里,怜南第一次对奈绪喊出了“妈妈”这两个字:

“妈妈,妈妈,怜南的妈妈。”

这个场景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多种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首先它有着丰富而写意的镜头景别

有小小的人在广阔海天下的大全景,也有突出人物动作与表情的近景,以及情感爆发时及时推到脸部的特写。

还有代表自由和迁徙的候鸟意象,象征着两人日后走出阴影却无法安顿的生活。

加上两位演员的优秀表演台词“妈妈”的一再重复,以及音乐的烘托......

不仅给人带来审美上的舒适,情感上的浪潮也一波波冲向观众。

《不完美的她》呢?

这段重场戏居然全程在黑漆漆的宝马车里完成。

在僵硬的侧打镜头里,周迅和小演员冷静而平淡地讲完了台词。

“莲生,你跟我走,你怕不怕?”

“不怕!”

“那我也不怕。”

就这???

除了秀一下宝马的广播功能,我不知道安排这段戏的出发点是什么。

重场戏如此,其他戏份更不必多说。

置景、构图、机位、景别、镜头切换、音乐等等,毫无讲究。

只剩下大量呆板的正反打,让镜头画面成为提词机器。

影视作品不仅仅关乎一个故事,更在于如何呈现这个故事。

它是由技术手段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同样的故事放到中国,为何总是变得神采全无?

我们都能看到编剧的水准之低,但也常常忽视了:

中国的很多导演,连最起码的技术活儿都做不好。

02 

作为女性题材剧

相比原版,《不完美的她》有着更鲜明的女性意识。

它提出了女性在当下社会面临的诸多不公。

比如开头的家暴地图:

女性的生育风险:

重男轻女的思想:

被侵犯窥视的女性身体:

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姿态。

比如单身也可以过得很好:

女孩可以不必讨好别人:

女人也不一定要谈恋爱、喜欢男人:

包括林绪之所在的技术安保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全是女性。

很明显是一种要打破刻板偏见的女性职场宣言。

的确,国产剧需要输出进步的时代观念。

尤其在一个夫妻问题主要是出轨,父母子女问题主要是升学,女性问题主要是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国产剧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一部更深入揭示女性群体痛点的作品 。

演员阵容、题材类型、观念态度......

《不完美的她》可谓步步踩在点上,但是最后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归根到底,原因还是第一部分讲到的,影视剧首先是人物、情感、故事的艺术。

当人物不饱满 ,情感很平淡,故事没感染力,你的价值观根本无法有效地输出。

价值观要靠人物命运展现出来,而不是靠角色的嘴巴在那儿说。

▲日版“坏妈妈”的绝望 

▲国产版“坏妈妈”的绝望

叙事能力的薄弱,让许多国产剧在故事和态度上本末倒置。

本应该是好的故事传达态度,现在却要靠态度装帧故事。

仿佛你在剧中各处点缀一些相关元素、几句台词提及,就是在讨论社会议题了。

这不是好的创作心态,这是深知作品不行的事后找补。

而相比一个有社会讨论度的题材,国产剧更需要的是扎实的创作手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