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二甲双胍、雷帕霉素等“延寿套餐”,或能实现人类长寿梦
作者:怀瑾(笔名)
复旦大学药理学硕士
写在前面:作为阅读材料,欢迎讨论,切勿草率实践!
导读:有些读者觉得保守地讲药物原理没意思,那这篇文章就比较“激进”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于治病的药如此,于长寿药可不一定,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抗衰老斗争中,多药联用,或许能达到加成的收益。
我们既可以把衰老看作最致命的疾病,也可将其看作大量疾病的“潜伏期”。不胜枚举的证据表明,衰老这项“病”可以被治疗、被干预,从而延迟大量年龄相关疾病,甚至死亡的发生。
作为处方药,雷帕霉素活跃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作为抗衰药,从低等生物、动物到人体研究,已确定雷帕霉素(rapamycin)是保障动物健康衰老(aging well)、促进动物长寿(to increase lifespan)的最佳候选药(之一)。
自2009年以来,十几项研究证实雷帕霉素可增加小鼠寿命(无论是健康老龄鼠、癌症鼠),这暗示雷帕霉素在哺乳动物中强大的、保守的抗衰老机制。
延寿方式有若干种,我们曾说:“热量限制是已知最有效的延长寿命措施”,雷帕霉素又算老几呢?它比起热量限制,倒还真有“长处”。
2019年发表在《Nature·代谢》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老来才“克制饭量”的小鼠,可能不会长寿。研究对象为24个月(相当于人类70岁)的小鼠,结果如下:
该研究说明,从老年/晚年开始热量限制很可能没效果。
同样是“延寿疗法”,服用雷帕霉素就不怕晚,“还活着,就有希望♂️”。
发表于Nature主刊的一篇论文证实,600天的老年鼠(相当于人类60多岁)服用雷帕霉素后,癌症发生推迟,中位寿命、最大寿命、健康寿命均有效延长。
无独有偶,2016年一项研究证实,在25个月大的小鼠(相当于人类70多岁)身上分别使用雷帕霉素或间歇性禁食(热量限制的替代手段),前者延长健康寿命(healthspan)的效果更强!
抗衰老、延寿药的主战场肯定是中老年人,因此在小鼠实验得到有力证据后,雷帕霉素的抗衰老研究进行到了临床阶段。
安全性方面,由于抗衰老的剂量比较小(小于器官移植、抗癌用量),在老年人中无显著不良反应。
功效方面,短期雷帕霉素用药提高了老人免疫力,减少了感染的风险,已知免疫系统老化是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免疫可看作整体水平的“抗衰老效应”。
既然这么强,雷帕霉素的名声为何不及二甲双胍?
在雷帕霉素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几十年中,口腔炎症、血小板减少、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增高、伤口愈合变慢等副作用历历在目;
小鼠延寿实验中,雷帕霉素导致葡萄糖代谢改变、性腺萎缩,大家难免心怀芥蒂。
因此,目前在抗衰老研究领域,对雷帕霉素的关注,已从“反复求证其延寿效应”转为“如何推广给普通人”。
1、科学家们的“续命套餐”
David A. Sinclair在新书《Longevity:Why we age and why we don’t have to?》中分享,他和同行们都在亲身实践一些抗衰老分子:sirtuins激活剂(如NAD补充剂)+二甲双胍,David有的朋友会还在“抗衰套餐”中加入小剂量的雷帕霉素。
在David的启发下,我们探讨雷帕霉素的给药方式,以及和其他抗衰老药联用,是否能最大化雷帕霉素的“利”,减少其弊。不同药物的“相生相克”,既能协同放大共有的益处,又能通过拮抗弱化彼此的害处,可能是未来抗衰老疗法的趋势之一。
2、“改善”雷帕霉素副作用
我们将从雷帕霉素常见副作用,葡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性腺萎缩、血脂升高等问题着手,讨论抗衰老分子二甲双胍、他汀类、阿司匹林、沙坦类,NAD+增强剂与雷帕霉素的联用。
① 二甲双胍作为抗衰老药,与雷帕霉素联用
我们先从二甲双胍说起。
虽然临床医生不一定会以“抗衰老药”的新面貌看待这个80多岁的便宜货,但目前老年医学领域基本认为二甲双胍属于抗衰老药物,有的文献推荐二甲双胍与雷帕霉素一并服用,以克服雷帕霉素引发的糖耐量下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代谢“问题”。
② 其他药物与雷帕霉素、二甲双胍联用
除了二甲双胍这名得力大将,几名“副手”能为抗衰老大业锦上添花,他们分别是降血脂药、降压药、阿司匹林和NAD+前体。
除了联合用药,调整给药方式也是降低雷帕霉素“威胁”的一种办法。
脉冲给药,指单次较大剂量地用药,随后停药一段时间。
脉冲给药需要计算单次剂量和空窗时间,例如每天1毫克雷帕霉素(这是对老年人安全友好的剂量),脉冲给药可改为:每周服用1次,每次7毫克。
那么脉冲给药是否能延长寿命?能。
elife杂志一篇论文写到,短期给予雷帕霉素即可延长小鼠最大寿命35%,中位寿命也增加,如下图。
剂量越大,雷帕霉素效果越好,但长此以往副作用也更大,在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之间取得平衡,是未来雷帕霉素抗衰老研究的重点。
关于脉冲时单次较大剂量的服用,安全性无需太过担忧,曾有一名少女吞服100多片雷帕霉素自杀,除了血液固醇暂时升高,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脉冲给药的空窗期,雷帕霉素的益处依然“拖尾”存在,已在动物、干细胞层面确认,雷帕霉素药效主要和血药浓度峰值有关,和服用频率关系不大。
以下讨论属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突然想到“是药三分毒”,和“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总比不做好)”两句话。
对于抗衰老,总要有人敢为人先。按照目前抗衰老研究所受的非议和推广实践的难度,若等到一切就绪,医生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给我们处方:“来,这是你这个月的延寿药”,恐怕我已风烛残年。延长一具病躯的寿命意义大吗? 大,但趁健康的时候开始延寿意义更大。
追求健康寿命(healthspan)也罢,追求最大寿命(lifespan)也罢,如果不是我们自己,要谁给答案;如果不是现在,要何时才行动?
我们是国内首家致力于抗衰老领域的专业科普品牌,这里有最全面的衰老/抗衰老理论基础,我们追踪最前沿的抗衰老研究进展,致力于让抗衰老脱离错综复杂的商业魔掌,回归科学的轨迹!
惜命的人注意了!获取科学、严谨、最前沿的续命学资讯,立即关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