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子•品诗8首《看》《脸》《读某中国诗人的诗集》《稀为贵》《父亲的心思》《桂花树下》《考场静悄悄》《别样咖啡》

注:排名不分先后,按时间顺序

黄平子读劳淑珍《看》
——《新世纪诗典》3827
劳淑珍
坐在火车里
看周围的人
低头看手机
只有我
看车外被屠杀的
树林,忍不住跳起来尖叫
于是大家抬头看我
而在周围的眼睛里
我只能看到
迟钝的
拖延的
等待
黄平子读诗:诗的题目叫做《看》,本诗一共写了五组看。第一组看,“周围的人/低头看手机”。手机已经深入现代人的骨髓。第二组看,“我”看周围低头看手机的人。“我”是唯一一个放下了手机的人。第三组看,“我/看车外被屠杀的/树林,忍不住跳起来尖叫”,这里的“屠杀”是指砍伐吗?不管是不是,这个“春秋笔法”式的用词都表达了“我”的不满。“我”的尖叫触发了第四组看:“于是大家抬头看我”。大家都在玩手机,只有“我”又跳又叫的,在大家的眼睛里,“我”是一个疯子。大家看“我”,“我”自然也看大家。在“疯子”的眼睛里,大家又成了“傻子”:“而在周围的眼睛里/我只能看到/迟钝的/拖延的/等待”。这是第五组看。这是另一个版本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021年9月25日9点17分
黄平子读沙凯歌《脸》
———磨铁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沙凯歌
我能在很多人脸上看到一座庙宇
一个魔鬼正在里面清扫银杏叶
黄平子读诗:张德义《董小宛传奇》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能够察言观色,这当然很了不起。不过更了不起的是:“我能在很多人脸上看到一座庙宇”。能够在别人脸上看到庙宇的人必须自己心里有一座庙宇。据说,有一次苏东坡跟佛印胖和尚斗法,苏东坡说:“大师,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却说:“我看你像佛主。”这当然让苏东坡很难堪。“据说银杏树是作为菩提树的替身与佛教结缘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菩提树就以神圣的姿态跻身圣树之列。但菩提树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适合我国的气候环境。佛门弟子只好选用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代替菩提树,北方的寺院多选用银杏树作为佛门圣树。”朱熹《朱子语类》云:“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正在清扫银杏叶子的魔鬼又有什么可怕呢?2021年9月25日10点22分
黄平子读沈浩波《读某中国诗人的诗集》
———磨铁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读某中国诗人的诗集
沈浩波
读某中国诗人的诗集
我已经读到
他的九十年代了
一九九一年
一九九二年
我开始替他着急
怎么还这么青涩
这么优柔寡断?
快成熟起来呀
诗人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四年
我越来越
着急
能不替他着急吗
我他妈的都
快要写诗了
你怎么还这么
有气无力?
历史不会停下来
等你
诗歌在暗处
蓄积着勇气
一九九五年
一九九六年
时间越来越紧迫
一九九七年
一九九八年
我已经开始写诗了
他还在
不紧不慢地
感伤
你在等什么?
怎么还没有
从年龄中汲取力量?
你的人生呢?
何其虚无缥缈?
一个世纪
都快结束了
剩下的一切
都意味着陈旧
一九九九年
二零零零年
我的名作已经写出
对他过去所有的诗歌
完成了一场
屠杀
现在我
为他
默哀
黄平子读诗:这首诗是“某中国诗人”的诗歌死亡史,是沈浩波个人诗歌的成长史,也是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本诗时间跨度为十年,分五个阶段写。第一阶段,“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二年”。沈浩波生于1976年,1991年才15岁,中学生一枚。但是这个毛头小子不简单,自己“乳臭未干”却敏锐地嗅出了“某中国诗人”诗歌的“青涩”和“优柔寡断”。第二阶段,“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四年”。沈浩波17岁,快要写诗了。“诗歌在暗处/蓄积着勇气”,“某中国诗人”却还“有气无力”。第三阶段,“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六年”。沈浩波19岁。“时间越来越紧迫”,这是指留给“某中国诗人”的成长时间不多了。要不成长,要不被淘汰。时不我待。第四阶段,“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沈浩波21岁,开始写诗。八年时间,沈浩波由一个读者成长成了一位诗人,而“某中国诗人”呢,却依旧“不紧不慢地/感伤”着,“虚无缥缈”地生活着,“陈旧”落后地写作着。第五阶段,“一九九九年/二零零零年”。沈浩波23岁,写出名作,对“某中国诗人”“过去所有的诗歌/完成了一场/屠杀”。大家在为“某中国诗人”默哀的同时,也要向沈浩波致敬。沈浩波向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流。沈浩波1998年在发表在《中国图书商报》的《谁在拿“90年代”开涮》,成了后来“盘峰论争”的导火索。这不仅是沈浩波的荣耀,也是中国诗坛的大幸。盘峰之后,“民间派”不仅在诗坛有了一席之地,还逐渐成了诗坛的中流砥柱。2021年9月25日15点11分
黄平子读宗尕降初《稀为贵》
——《新世纪诗典》3828
稀为贵
宗尕降初
在诗会入住酒店
题字时
我轻轻挥手
写上四个大字
扎西德勒
一旁服务的女孩
惊奇地欢叫起来
一群人
也蜂拥而至
吓得我一时没恍过神
原来——
我用母语藏文
写下的这四个字
在巴蜀绵阳
显得特别稀有
2021.6.14
黄平子读诗:“在诗会入住酒店/题字时”,宗尕说的诗会是新世纪诗典的绵阳诗会,酒店是子云大酒店,题字是参会诗人们的题字留念。“我轻轻挥手/写上四个大字/扎西德勒”,宗尕是藏族诗人,扎西德勒是藏族人表示欢迎、吉祥如意,使用频率非常高,非常普通的一个词。“一旁服务的女孩/惊奇地欢叫起来”,这是服务女孩的“稀为贵”。声音描写。“一群人/也蜂拥而至”,这是一群人的“稀为贵”。动作描写。“吓得我一时没恍过神”,这是“我”的“稀为贵”。神态描写。“原来——/我用母语藏文/写下的这四个字/在巴蜀绵阳/显得特别稀有”,这是补叙,解释。宗尕是阿坝州人,阿坝是四川省辖自治州。阿坝到绵阳也就四百公里左右。如今交通发达,在绵阳这样的城市,不要说藏族同胞,就是外族同胞,也已多见了。宗尕引起围观,还因为小伙子长得帅帅的吧?2021年9月26日8点15分
黄平子读夏微《父亲的心思》
——《新世纪诗典》3829
父亲的心思
夏微
父亲生前是军医
部队在河北古城
只有探亲假时
才回北京和母亲团聚
那年我三岁
家住新街口前帽胡同
母亲在协和医院
生了妹妹
父亲带我去医院探望
乘坐公交车时
不知道他怎么
把手给挤了
一路没好气的
本来就对他陌生
脸色又那么重
到了医院一见着母亲
所有的委屈瞬间爆发
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母亲知道,父亲是
因为她生的不是弟弟
和我一起哭
黄平子读诗:“父亲生前是军医”,父亲的身份。“部队在河北古城”,父亲的工作地。“只有探亲假时/才回北京和母亲团聚”,为什么说“和母亲团聚”而不说和一家人团聚?母亲当然很重要,其他人呢?“那年我三岁”,夏微简介写的是64年,三岁大概是67年。“家住新街口前帽胡同”,家庭住址。老北京。“母亲在协和医院/生了妹妹”,协和医院是北京名医院,能进这家医院生孩子的人当然不简单。“父亲带我去医院探望/乘坐公交车时/不知道他怎么/把手给挤了/一路没好气的”,父亲没好气的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把手给挤了”,更主要是“母亲”“生了妹妹”。“本来就对他陌生/脸色又那么重/到了医院一见着母亲/所有的委屈瞬间爆发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是“我”的心思,“我”的委屈。我因父亲而哭。小孩子用“哭”来表示一切无法诉说的东西。“母亲知道,父亲是/因为她生的不是弟弟/和我一起哭”,67年虽然还没有开始计划生育,但是看得出,又一个女儿给“父亲”带来了不小压力。重男轻女,根深蒂固,军医也不例外。2021年9月27日16点31分
黄平子读沈浩波《桂花树下》
———磨铁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桂花树下
沈浩波
我的老家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庄
原来叫沈家巷,现在这个名字
已经消失了。家里的老楼还在
院子里种着一些蔬菜,还有几株
杏树和桃树。最高大茂密的
是一棵老桂花树,秋天的时候
满树花香,浓郁如蜜,这是我家
最珍贵的东西,陪伴过好几代人
我家的微信群,就叫“桂花树下”。
老楼盖于三十年前,我爸我妈
和伯父伯母,想尽一切办法
花了三万块钱,盖起了这座楼。
现在里面只剩下伯父伯母两个
八十多岁的老人。伯父已瘫痪
坐在轮椅上,语言功能障碍
无法说话,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四月四日,我回老家,大姐
大姐夫、二姐、二姐夫、大哥
都回来了。兄弟姐妹,相聚于
共同的家。大姐二姐做晚饭
我和大哥大姐夫二姐夫喝酒
伯母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
我们聊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
我爸揍我的时候,伯母心疼得
直抹眼泪;二姐小时候脾气坏
她舅舅气得要用斧子劈死她;
大姐结婚的时候,来接亲的人
在夜晚黑暗的马路上,载着大姐
在前面慢慢骑,我和二姐送亲
沉默无语,在后面跟着走。
大哥对我说,你写写家里的事
我说我早写了,比如写你爱哭
大哥哈哈大笑。伯母已经困倦
但不肯去睡,她要和我们一起
听我们聊天。这些天她心情好
先是大哥和二姐把她接到上海
检查身体,她腿疼得不能走路
终于查出病因,可以对症下药
我们又都回到老家,桂花树下
充满了笑声。伯母年轻时很美
现在,和我们一起,在餐厅灯光
的映照下,满头银发闪闪发亮
依稀能看出年轻时的美丽容颜。
她不知道,大哥最近经常偷哭
哭完告诉她,她得的病是骨结核
慢慢治,就能治好,伯母相信了
充满了期待。此刻我们都在欢笑
没有人告诉她肺癌晚期的真相
这是笑中带泪的相聚,简单
而值得珍惜的生活。哥哥姐姐们
紧密相挨,以最深切的爱意
陪伴他们的母亲。他们比我大很多
带领我长大,直到现在,这个夜晚
仍在给予我,有关生活和爱的教育。
黄平子读诗:诗的题目叫做《桂花树下》,沈浩波却没有就树写树,而是写了一段小小的家族史。诗从一个“已经消失了”的“苏北的一个小村庄”沈家巷写起,以“哥哥姐姐们/紧密相挨,以最深切的爱意/陪伴他们”肺癌晚期的母亲作结,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有关生活和爱的教育”课。诗中有“高大茂密”,“满树花香,浓郁如蜜”的老桂花树。有“我爸我妈/和伯父伯母,想尽一切办法/花了三万块钱”,“盖于三十前”的老楼。有“坐在轮椅上,语言功能障碍/无法说话,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已经瘫痪的老伯父。有“满头银发闪闪发亮”,“肺癌晚期”却以为是骨结核,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老伯母。有温柔的大姐。有脾气坏的二姐。还有爱哭的大哥……写作课讲过泼墨如水,也讲过惜墨如金。沈浩波这首《桂花树下》当属前者。2021年9月27日21点04分
黄平子读霍巧玲《考场静悄悄》
考场静悄悄
霍巧玲
村里一所学校
教室里
三名学生
考试
两名老师
监堂
另外一个人
巡视
2021.5.6
黄平子读诗:“村里一所学校/教室里/三名学生/考试”,只说村里而不说具体的村名,估计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室里三名学生说明学生少。我们村也一样,五个年级八个老师只有七个学生。学生哪里去了?都进城去了。父母进城打工,孩子进城读书。留在村里的几个,都是因为父母无能,带不出去。霍老师写的也是这种情况吧。“两名老师/监堂/另外一个人/巡视”,有学生就有考试,有考试就有监考,有监考就有巡视。老师监学生,巡视监老师。这样的“考场静悄悄”,这样的学校平时也静悄悄。2021年9月28日14点33分
黄平子读蓝色妖姬《别样咖啡》
——《新世纪诗典》3831
别样咖啡
蓝色妖姬
村里的王某
儿女都有出息
喝的茶水
也由原来的大叶茶
换成了咖啡
他的邻居和朋友
也时不时地到他家蹭喝
但是
泡咖啡用的是原来的茶具
黄平子读诗:古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有王某儿女有出息,邻居和朋友蹭咖啡喝。儿女有出息,给老爸改善生活,当然是好事情。儿女有出息,让老爸享受一下“小资情调”,当然也是好事情。王某也不错,有了好东西愿意和邻居分享,愿意和朋友分享。诗中有两个生动的细节。一个是王某原来喝的是“大叶茶”,一个是“泡咖啡用的是原来的茶具”。前一个细节说明王某原来家里穷,喝不起好茶。后一个细节说明王某虽然改喝咖啡了,但是并不懂如何真正品味咖啡。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呢。据说中国的茶叶刚传入西方时,有人将茶叶洗了,放了油盐到锅里煮了来吃呢。我一个朋友去店里吃牛排,就喜欢用刀子一次性切好,然后用叉子一块块叉了慢慢地嚼。2021年9月28日20点09分

作者简介:黄平子,男,70后,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