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之成德,实力强大却只想世代割据,梁晋两强之间的墙头草

唐末诸侯争霸赛这幕史诗大戏的主线是朱温与李克用之争,同时还有些支线剧情,其中之一就是河朔三镇中的成德镇、五代十国中的割据政权赵国的覆灭。

成德镇是个实力强大到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传统强藩,但是在唐末乱世中,统治成德镇38年之久的最后一任节度使王镕主动放弃了争霸天下,一心只想着永远割据河北,成了梁晋两强之间的墙头草,哪边占上风倒向哪边,先投晋,再投梁,最后又回晋。

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误,反而是乱世中一种明智的选择。可惜一次偶然事件让王氏家族永镇成德的梦想化为泡影,王镕被自己的义子杀死,全家也被屠戮一空。之后围绕成德镇的归属,当时三个最强大的势力晋、梁、契丹都卷了进来,爆发了五代史上一次空前的大战。

【源于安史余孽的河朔三镇】

成德镇最早起源要追溯到百多年前的安史之乱,当时唐王朝急于结束安史之乱,接受了安禄山义子李宝臣等叛军将领的投降,任命为卢龙、成德、魏博等镇节度使,这三镇也被称为河朔三镇。

这些安史余孽和朝廷互不信任,之后由于仆固怀恩叛唐、吐蕃入侵,唐王朝放弃了秋后算账的想法。这些藩镇仅凭数州之地也无力和整个大唐对抗,自保有余、扩张不足,首领父子相继,名义上臣服大唐,实际上是独立的割据势力。

唐王朝中后期国内的一条主线就是削平这些藩镇,这里要强调一点,并非所有藩镇都是割据势力,除了河朔三镇之外,其他藩镇大多数时间还是服从唐朝皇帝领导的,唐宪宗元和中兴甚至短暂的把大唐重新归于一统,到黄巢之乱后藩镇割据才成为主流。

成德镇位于现在的河北省中部地区,最多时统御七州一直到渤海,后来在唐德宗、唐宪宗等朝被朝廷打压分割,势力范围有所减小,但其以恒州(现河北正定)为核心区域的四州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前后延续了一百六十年。

到了唐末,成德节度使是王镕,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后被加封为赵王。

王镕继任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2年),那时王镕刚刚10岁。王氏家族是回鹘族人,到此时已经统治成德六十年之久,王镕是第五世、第六任,多年经营根深蒂固,“士马强而畜积富”,这也是王镕一个小小少年能够坐稳节度使宝座的根本原因。

那一年唐王朝正在从黄巢手中收复长安,包括李克用和朱温两个未来的霸主都在长安周边努力为大唐而战。成德镇远在河北,与长安战事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朝廷原本就不会轻易干涉成德等河朔三镇的人事更替,现在天下大乱,成德不来找麻烦就是万幸,更别说对王镕继任指手画脚了。

光启元年(885年)三月,唐僖宗从蜀中回到了长安,王镕“献耕牛千头,农具九千,兵仗十万,算是给唐僖宗剿灭黄巢的贺礼,也让自己坐稳了成德节度使的位置。

从这时起,整个中原大地进入了群雄争霸淘汰赛阶段,成德镇也没有置身事外,这也是唐末成德镇主动参与中原争霸的少数几年。

(河北正定古城——唐恒州)

【选择李克用为敌人,王镕彻底打消了争霸天下的想法】

按远交近攻的原则,王镕把目标锁定到了李克用身上。黄巢被镇压之后,李克用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与成德镇接壤。河东还有几个邻居,其中包括李克用的宿敌吐谷浑人和幽州卢龙镇势力,另外义武军王处存和河中王重荣是李克用的盟友。

成德和幽州卢龙同为河朔三镇,多年来守望相助,是天然的盟友。几方协商之后,准备让吐谷浑人在李克用背后吸引注意力,同时成德、幽州联合攻打义武军王处存,以剪除李克用羽翼。

李克用当时处在一个上升势头,兵锋正锐,击退吐谷浑人之后救援义武,对成德镇数战连胜,给成德军极大的打击。当时年仅十二岁的王镕虽然没有率军亲征,但不断从前线传来损兵折将的坏消息,这个小小少年想必是印象深刻。

类似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景福二年(893年),成德、幽州、吐谷浑联盟与李克用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战役,都是李克用取胜。最后一次,幽州卢龙镇发生了内乱,还波及到了成德,王镕险些被尊为叔伯的原卢龙节度使夺了基业,之后成德和幽州盟友关系破裂,更是开始刀兵相向。

有李克用这样无法战胜的敌人,有翻脸无情的盟友,王镕成长过程始终被阴影覆盖。于是,王镕彻底打消了一切争霸天下的想法,没怎么犹豫就决定向李克用求和,付出兵粮二十万的代价,转而与李克用化敌为友,至少是保持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

【朱温兴起,王镕投梁】

这时也是李克用实力最强大的一刻,吐谷浑被灭,成德镇归附,之后不久还占领了幽州,河朔三镇三有其二。可惜盛极而衰,不久幽州叛晋自立,李克用和朱温之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朱温开始占了上风,若非最后一刻朱温缓了一口气,李克用险些彻底覆灭。

天下十有七八的朱温也不会允许河北不受控制甚至仍然倾向李克用,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朱温开始对成德下手。

王镕没做什么战争准备,朱温来攻时无力抵挡,于是很识时务的向朱温求和。朱温也知道这种传统强藩不可能一战而下,只是让王镕提供钱粮及子弟作为人质,双方结成了新的同盟,从此成德镇开始成为朱温的附庸。

转变立场的王镕仍然没有任何改变,继续在成德过自己的小日子,静观天下之变。随后几年天下大势变化太大了,很快朱温篡唐,王镕从大唐节度使变成了大梁的节度使、赵王。

成德镇虽然开国变成了赵国,但与大唐时一样,不用向大梁朝廷缴纳固定的赋税,只是以“贡献”的名义表示臣属关系。为了不给朱温借口,王镕表现的比较积极,“贡献甚勤”。不过是一些钱粮士兵罢了,只要王氏家族能永镇成德,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朱温一生当中最严重的的错误,把成德推给了李存勖】

于此同时,王镕并没有彻底与山西李克用、李存勖势力决裂,王镕母亲去世,李克用和朱温双方的使者都出席了祭奠仪式,这让朱温心里非常不痛快,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成德镇。

也许李克用的去世让朱温认为沙陀人已经不堪一击,所以把注意力放在身边的成德镇身上,这是朱温一生中犯下的最严重错误之一,后果严重到朱温无法承受。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朱温对成德这个盟友出手,借双方共同作战的机会偷袭占领了成德的几个城池。王镕一直担心朱温对自己下手,反击很迅速,但实力不够无法取胜,于是向接替李克用继任晋王的李存勖求援,再次倒向了晋王势力。

李存勖也在思考如何打开梁晋争霸不利的局面,和手下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有人担心王镕已经投靠朱温多年,还有姻亲关系,朱温的女儿嫁给了王镕的儿子,认为此次王镕求援必定有诈。

李存勖是个头脑清晰的杰出王者,很清楚王镕这些传统藩镇的思维方式,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趋利避害,“王氏在唐世犹或臣或叛,况肯终为朱氏之臣乎?”当年在大唐的时候老王家就算不上忠臣,只是为了在成德世代割据罢了,唐文宗曾经把自己的姐妹寿安公主嫁给了王镕的祖先,也没得到成德镇更多的忠诚,现在即使娶了后梁的公主,同样也不会是朱温的忠臣。

于是,李存勖下定决心参与河北战事,全力救援成德,梁晋双方围绕成德镇展开一场大战,这就是五代时期梁晋争霸的转折点战役——柏乡之战。此战李存勖率领成德、义武联军大破后梁八万大军,朱温征战天下积攒下来的精锐损失殆尽。

从此,后梁开始走了下坡路。

【识时务的王镕】

这时王镕已经年近四十,他的年龄比李克用小近20岁,比李存勖刚好大一轮12岁。李存勖虽然年轻,政治上却非常成熟,把王镕当做李克用的好友来尊重,并把自己女儿嫁给王镕的儿子,“由是晋、赵之交遂固”。

当然,这也不过是在双方利益关系上加上一层薄薄的姻亲面纱罢了,王镕和朱温也是亲家,该翻脸的时候还是一样会翻脸。

不得不说,王镕总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是传统强藩的底蕴所在,晋强则依附晋,梁强则投靠梁,只要家族的核心利益不受损害,一点点脸面上的事情算不了什么。

收复成德之后,李存勖又彻底消灭了幽州卢龙镇势力,这个过程中还击退了朱温来援的五十万大军,柏乡之战后朱温实力大损,只能靠数量取胜,这最后堆积出来的五十万大军还不如之前的八万精锐战斗力强。朱温回到洛阳后被儿子杀死篡位,李存勖“南破梁军,北定幽、蓟”,军事才能和战绩不在父亲李克用之下,这更坚定了王镕死心塌地跟着李存勖走的态度。

于是,王镕不但出将领、出士兵、出钱粮协助李存勖作战,还在政治上积极鼓吹,主动推举李存勖为尚书令。当年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之后大多数时候空缺,这个举动搔到了李存勖的痒处,这是拿李世民和自己比,于是李存勖三次推辞后接受,并按照当年李世民一样开府建牙,“如武德故事”。

【统治成德百年的王氏家族覆灭】

王镕投靠李存勖之后,成德镇再次远离了战争威胁,王镕也彻底没了原本就很少的野心和欲望,大肆修建楼堂馆所,成德镇治所、赵国都城镇州城可以算得上唐末五代第一豪华都市。

王镕喜好外出游玩,一出去往往几个月,军政事务几乎全部放手,到了晚年更是佛道兼修,一边听佛经,一边炼丹求仙,成德镇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被挥霍不少,士卒百姓也颇有怨言。

长期安逸生活让王镕失去了对自己身边人的警惕,乱世从来不缺乏自不量力的野心家,像王镕这样安于现状的绝对是少数。

后梁末帝朱友贞龙德元年(920年),王镕的义子张文礼收买几个亡命徒半夜潜入王镕府邸,趁着王镕在焚香祷告举办求仙仪式的时候砍了王镕的脑袋,之后张文礼杀光了王镕全家并自立为成德节度使。

这纯粹是个极端事件,任何人也想不到王镕一直看重并委以重任的义子会有如此野心,几个亡命徒竟然能够在重兵护卫下刺杀王镕成功,更别说张文礼丧心病狂的杀了王镕全家。但不管怎么说,王氏家族在成德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开始的统治结束,刚好持续了100年。

(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河北正定隆兴寺)

王氏家族虽然被灭,但成德镇仍然存在。

张文礼也知道要找个靠山,所以虽然杀光王氏一家,却留下了早先嫁过来的朱温女儿普宁公主。至于李存勖嫁过来的女儿史书中没提到,估计是早就去世了,这位公主如果活着张文礼也不敢下手。

之后,张文礼派人联系李存勖,想得到李存勖的承认继任成德节度使。李存勖虽然表面上表示悲伤流泪,但和王镕之间毕竟只是利益关系,另外梁晋之间战事正紧,为了避免张文礼带着成德镇倒向后梁,李存勖同意张文礼继任。

张文礼担心李存勖是对自己行缓兵之计,于是继续寻找盟友,“南通朱氏,北结契丹”,一方面找到了塞外的异族契丹,另一方面又找到了后梁末帝朱友贞,告知在乱军中救下了公主,请后梁发兵援助。

这些小动作没有瞒过李存勖的耳目,李存勖知道这个张文礼不是之前毫无野心的王镕,估计这时就已经下定了彻底铲平成德割据势力的决心。朱温当年吃相太难看,李存勖这次是打着为王镕全家报仇的旗号,名正言顺的多。

(契丹)

【晋、梁、契丹三个当世强者的一场大战】

几个月后,李存勖组织力量攻打张文礼,张文礼惊惧而亡,他的儿子张处瑾坚持抵抗。成德镇多年经营,城池坚固、守备齐整,晋军虽然占优势但进展不快,这就给了后梁和契丹介入的时间。

当时晋梁对峙,得知李存勖出兵成德,后梁就在正面战场组织进攻,只是为了给李存勖制造麻烦。结果李存勖预料到梁军要有所行动,将计就计设伏大破梁军,暂时缓解了后梁的威胁,之后李存勖亲自赶到成德督促作战,包围了镇州城。

这时,对中原早有野心的契丹耶律阿保机南下中原,李存勖留下偏师继续包围镇州,主力北上迎战契丹,虽然契丹人数众多,但李存勖仍然坚决迎战,以晋王之尊亲自率军冲阵,大败契丹,还活捉了阿保机的一个儿子。当时正是隆冬,连降大雪,平地积雪五尺,契丹人粮草断绝,人马倒毙无数,只得空手北返。

这也是李存勖第二次击退耶律阿保机的大举进犯了,之后耶律阿保机放弃了入寇中原的企图,转头攻打渤海国,估计是觉得在李存勖面前占不到便宜。

而后梁攻势又盛,李存勖摊子铺的大了就有些将领水平不够,被后梁占据了一些重要城池,“晋人失军储三之一,梁军复振”。

不过既然北方后顾无忧,南方战线又在一个新的平衡点得到稳定,李存勖可以把精力放在彻底解决成德问题上,再次亲征镇州。

成德确实不好打,李存勖手下先后有大将李嗣昭、李存进、史建瑭等人战死。经数月围攻,成德内部生乱,有将领擒了张处瑾一家及其党羽,镇州城破。(《旧五代史》说是成德将领在城头接应晋军入城,本文按《资治通鉴》记载。)

张处瑾一伙自然是被处死的下场,张文礼的尸体也被挖出来分尸。王氏家族已经全部被灭族,成德镇就成了无主之地,原来的成德镇将领推举李存勖兼任节度使,李存勖顺水推舟接受,成德镇割据河北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就此结束。

(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

王镕这人应该算是唐末五代乱世中的聪明人,知道自己不是争霸天下的材料,索性死心塌地的依附强者,至少可以保一方百姓平安,家族荣华富贵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绝大多数割据势力都是这种心态,战乱可能会结束的更快,中原元气的损耗也会更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