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仁之端——《素书》悟读之【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原始章第一》【6】

【原典】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译文】

所谓仁,是指对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悲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能遂其所愿。

【悟读】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庙的对联很多,进门便是清代大才子纪昀的这副联语。对联高度评价了先哲孔子的“文章道德”,与天并老,据传“富”字上没有一点,寓意富贵无顶

本章强调的“仁”之思想,恰恰也是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慈,关系友善;,经济共赢;恻隐,则是不但要爱,而且要平等。把怜悯之心藏起,以平等之心待人。

“仁”,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字从人从二,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存互助互爱,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恻隐之心,仁之端(开始)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义联系起来 ,以仁义作为道德行为之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仁”,既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涵盖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提出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
为人谨遵仁义礼智信,处世恪守忠孝廉耻勇。这既是先贤之追求,也是时代的需求。

仁爱之心,贵在心到,难在做到。

(0)

相关推荐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周君)用德行来理政,如同北极星,居于它所固定的方位,而其他星环绕它身边. 赏析 奇怪的是,孔子一直主张推行用"仁义"治国.以"礼 ...

  • 恻隐之心仁之端——《论语》悟读【153】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论语>第七篇第九章: [原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办丧事的人家吃斋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孔子在吊丧当天哭过,就不再唱歌 ...

  • 君子三德仁智勇——《论语》悟读【354】

    步小人之途,或赢一时: 行君子之道,方得永恒.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 ...

  • “敬爱恕和”仁之风——《论语》悟读【275】

    仁作春雨润万物,爱如东风泽千秋. <论语>第十二篇第二章: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 ...

  • 敬畏天命行仁道——《论语》悟读【203】

    敬畏天命,且行仁道. <论语>第九篇第一章: [原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却看重天命与仁德. [悟读] 吾道一以贯之. 本章体现了夫子一贯的思想主张. 在夫子 ...

  • 有度有节是仁心——《论语》悟读【170】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六章: [原文]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 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网来捕鱼:用带的箭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 [悟德] 自古为人谋有 ...

  • 恭而有信达仁心——《论语》悟读【5】

    恭敬诚信爱人达仁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第一篇第五章: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 ...

  • 修己养德仁其中——《论语》悟读【467】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第十九篇第六章: [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意志 ...

  • 唯其义尽方至仁——《素书》悟读之【7】

    取义成仁千古事,立业扬名万年身. <原始章第一>悟读[7] [原典]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译文] 义,是人所遵循的与事理相适宜的原则,人们根据它来赏善罚恶,以建立功劳 ...

  • 有奇书读胜看花——《素书》悟读【开篇】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诸多古书,记载了中国先贤的独到的智慧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生命密码. 传言古书之中有三部最有名的"天书".其中,<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