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 今
“老面技艺,童年味道”。河西乐山路上,“童年坊”不仅店招别致,其菜包,烧麦,蒸饺等各类点心也颇具特色。然而最吸引我的,是8个员工,有5个残疾人,其中4个聋哑人。这个店是疫情的产物。老板童腊梅是某酒店的店总,春节后餐饮业的惨淡,使她在寻找新的生存中看到包子店的生命力。她想起住城东时的一个扬州包子店,因为味道好,每天都有人排队。真诚的洽谈,童总和这个店主交上朋友,提出拜她为师,以股份合作方式买下了她的老面技艺。并因为这个店主的母亲和她的老婆婆同龄,用“同年”的谐音,起名为“童年坊”。店主的助手是个心灵手巧的聋哑人,做的蛋糕多次得奖,也使童总在用工上得到启发。多年的酒店经营,童总深深体会餐饮用工的难处,熟练工流动性很大,往往刚刚培养出来,就会有饭店用更高的薪酬挖走。用点聋哑人,能行吗?也许会稳定许多?童总决定自己亲自招工面试。她联系了市、区残联,得到领导的积极支持,说你为残疾人做了大好事。
第一个录取的是小杰。30多岁,一米七几的个头,眉清目秀,天津理工大聋哑工学院的本科生,还是党员,以前在江宁一家福利工厂做管理工作,幼年打针导致的聋哑。因为包子店离家很近,当天就来报名了,他直接用手机和童总进行交流。童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小伙子,当场邀请他参加下面的招聘,当翻译。身材壮实的贵祥,不太识字,干过运输工、饭店清洁工,快递中转,都是苦力活。由于文化不高,沟通起来就比较困难。依靠小杰的手势,童才了解了他以前的情况。30多岁的小平是单身,因为聋哑在单位受欺,工作量大但收入比健康人低,赌气跳槽来应聘。还有一个在服装厂工作的小月,厂子面临破产,欠了上万元的工资,为了养活女儿,积极寻找工作到了“童年坊”。这是一个无声的大家庭,童总请来在酒店做面点的姐姐来当主管,聘健康的小姜做前台销售,“童年坊”就这样开业了。
“都是零基础,但聋哑人聪明,专注细心,而且执行力特别强,所以进步很快!”令童总欣喜的是,这个以聋哑人为主要劳力的小店没到一个月就进入正轨,两个月时间,小杰就熟练地掌握了和面、擀皮、包包子、做烧麦,捏蒸饺等各个品种点心的制作,成为店里的骨干。因为本身是聋哑人,易于和同伴进行交流,童总就把许多任务交给他,由他交代大家共同去做。做餐饮必须起早,这对新员工是个考验。面试时,童总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能吃苦吗?早晨五点就要上班的。好在应聘的聋哑人都十分珍惜工作机会,没有人迟到,有的还提早到达。
聋哑人由于不会说话,常有自卑心理,童总对姐姐说,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尊重他们,使他们在店里感到温暖,一定做到同工同酬,工资福利一定要好于他们以前的单位。平时酒店职工发点农场送来的鸡蛋,葡萄,也会给“童年坊”的员工每人一份,使大家感到团队的温暖。
职工进店,给大家缴了养老保险。贵祥来店之前,是拿低保的,但缴养老保险就必须取消低保,他有点纠结。因为不太识字,沟通半天也没有说通。童总就把他的家人请来,说店里缴的养老保险将来肯定比低保收入高,这才打动了贵祥。
那天,负责做工作餐的贵祥发现因工作忙迟上楼吃饭的员工菜不够了,很生气,就在工作群里用不太熟悉的汉字发了一条信息,意思是“菜都吃完了,后人吃什么?”前台小姜发信调侃:“话都不会讲。”童总看到了,立刻把小姜剔除出群,私信批评:“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会伤人家自尊心的。你先回家,暂时不要上班了!”姐姐说,你也太严厉了?童总说,残疾人自尊心特别强,要留住他们,一定要尊重他们。后来小姜主动向贵祥赔礼道歉,一星期后重新上班。小杰对其他聋哑人说,我们是个温馨的大家庭,团结一心好好干!
半年多了,这个“童年坊”的老面点心已经在奥体中心一带小有名气,“卖一个包子就给残疾人基金捐一分钱”的爱心吸引了众多顾客。不少人把包装好的烧麦、核桃包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我就是吃了朋友送的那个有东北大红松子的烧麦,作为回头客找到“童年坊”的。这才和小杰交上朋友,知道了这些故事。11月,“童年坊”二店在江东中路开业,小杰又介绍了两个聋哑同事加入进来。他还高兴地告诉我,老板已经让他买了店里的股份。
作者简介:
韩 今,男,南京市市级机关退休干部,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作品百余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和地方报刊中获奖。所著文学作品集《老团长与新房客》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老团长与新房客》 韩 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