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回长安吓跑百官,宰相大将挺身而出能否挽救局势人心? 2024-05-09 05:44:32 长安动荡835年,大唐京城长安西面的金光门突然传来阵阵人喊马嘶,首都市民闻讯纷纷四散奔逃:“盗匪又杀来了,赶紧跑吧!”朝廷官吏们见状,也跟着一哄而散,有的人甚至连腰带和袜子都顾不上系就爬上马背开溜。奔逃的人群掀起漫天尘埃,整个长安陷入了一片兵荒马乱之中。 长安的平静被打破了中书省内,时任宰相的郑覃眼睁睁地看着属下的官吏们乃至卫兵们撇下工作岗位,没命地奔逃而去,心中也不淡定了。他起身对另一位宰相李石说:“现在的情况不对劲啊,咱们应该出去避一避风头!”李石却面不改色地答道:“身为宰相,你我地位尊贵,名望也重,乃是人心所属,不能轻举妄动啊!而今还不知道事情的实际情况,如果能坚定心志坐镇此地,或许能安定人心。如果连宰相都逃跑了,朝野必将大乱。况且,若是真有灾祸,咱们躲也躲不过啊!”作为执掌中枢、礼绝百僚的朝臣首脑,宰相的表现确实是臣僚和市民们判断形势的一个风向标。如果尊贵如宰相这样的高官都惊慌失措、狼奔豕突,那么天下人眼中的大唐朝廷必然已是摇摇欲坠、大难临头了,人心必然更加离散。至于逃出去避难,现在出城为时已晚,况且即便逃出了长安,到了荒郊野外,反而更不安全。 宰相位尊望重,人心所属想到此处,郑覃只得无奈地又坐了回去。他看了看李石,只见这位同事仍是坐在那里继续办公,神态安然自若,跟平常上班没什么不同,心中也渐渐安定下来。那么,闯进金光门的究竟是不是盗匪呢?来者何人来者并非盗匪,而是以宦官田全操为首的六道巡边使等一行人。此前,掌权的大宦官王守澄与同行田全操、刘行深、似先义逸等6人关系恶劣,唐文宗信重的大臣李训、郑注便借机把他们“发配”到盐州、灵州等6个边防重镇巡边。 中晚唐的宦官专权现象严重中晚唐时期,宦官专权的现象愈演愈烈,唐文宗本人也是依靠宦官拥立。但是,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一意想要铲除宦官势力。李训、郑注作为唐文宗的心腹,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宦官。等他们上了路,二人立刻发诏书命令当地主官暗中予以处决。然而,人算不如天算。835年十一月,唐文宗、李训、郑注等人以观看祥瑞甘露为名,意图诱杀掌控神策军的宦官仇士良等人,却被仇士良看破。随后,宦官们率军大肆捕杀公卿,软禁皇帝,控制了唐朝的军政大权,史称“甘露之变”。在此次事变中,李训、郑注都被宦官捕杀,他们发出的诏书自然也遭到了无视。待事件平息后,掌权宦官仇士良等人便将田全操等6人召回长安。回京路上,当田全操了解到背后的阴谋之后,庆幸之余也非常怨怒,扬言说:“我一进京,凡是穿儒生衣服的,不分贵贱一概诛杀!”京城危机他们进京后,长安便有了此前的那一幕幕乱象。当天,长安城中的不法之徒闻风而动,身穿军服手持弓箭刀枪,紧盯着北边皇城的动静。眼见城中动乱,宫中传旨宦官连声催促,要求关闭皇城各个城门。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在长安城中,正北方的宫城是皇帝所居住的区域,而皇城则是位于宫城与长安城相接之处。由于地处宫城南边,皇城又被称为“南衙”,是大唐朝廷衙署所在之地,驻扎着大量的禁卫军。一旦皇城大门关闭,禁卫军不再外出,无疑象征着大唐朝廷向长安的黑暗面示弱,城中的不法之徒必将横行无忌,大肆抢掠。这座近百年来多次沦陷在外敌、叛军手中,历经无数烽火的帝国之都,又将遭遇一场浩劫!稳定局势幸运的是,当宦官来到大明宫东南侧的望仙门传令时,率众驻守的左金吾大将军陈君赏劝道:“等盗匪真来了再关门也不晚,现在应该静观其变,不宜示弱啊!” 大明宫遗址内复建的丹凤门与《旧唐书》等史料记载不同的是,在陈君赏的墓志铭中,这位大将军是在大明宫正南的丹凤门值守,而最终丹凤门及其西侧的建福门等没有关闭,起到了威慑城中宵小的作用。就这样,到黄昏后,城中的秩序终于稳定下来。然而,此时的朝廷官员依然人人自危,上班前都要专门向家人道别,好似一去就不复返一样。李石等人为了稳定朝局,又做了很多工作。不久,朝廷下诏,不再追究受“甘露之变”中的“叛逆”牵连之人,赦免受胁迫的官员,并且不再搜捕逃亡之人,准许他们回来继续上班。读完《资治通鉴》中的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宰相李石是一位沉着冷静、清醒理智的重臣,具备一名宰相应有的风范。他在危难关头坚守坐镇,在事后努力安抚人心,与将领陈君赏一道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维护长安乃至大唐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大唐已经辉煌不再但是,回京的宦官一行人在金光门纵马飞车,加上城中的些许谣言,竟然便能使首都市民们四散奔逃,使朝中百官作鸟兽散,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不仅仅说明整个长安城都处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状态,更是大唐官民心态的一个缩影。宦官之威“甘露之变”中,宦官们诛杀了大批官吏,受株连的更是数以千计。在可怕的屠刀面前,从天子、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们无不闻风丧胆,日日有朝不保夕之感。他们身上昔日唐人的蓬勃志气渐渐颓然散去,变成了一群群惊弓之鸟,有一点点风吹草动便会惊慌不已,唯恐大祸临头。宦官们则开启了大权独揽,“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的“黄金时代”,便是宰相李石也在他们的威吓之下惊惧离京。直到唐末,他们才被朱温一网打尽,随着煌煌大唐一起埋入历史的故纸堆。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赞 (0) 相关推荐 大唐最后的铁血宰相:从恐怖袭击中捡回一命 用四年时间完成复仇 从安史之乱后被平定的763年,到唐宪宗时登基的805年之时,唐朝已经处在中晚期,朝廷力量十分衰弱,藩镇林立,众多手握兵马的节度使割据地方.朝堂上分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野心勃勃的地方藩镇,酝酿出一起针对 ... 晚宰相崔胤,一心想要振兴晚唐,没想到却成了灭唐的助攻推手 天复四年正月,暮色初降,街鼓已歇,各坊闭户,大唐长安开化坊外,一队金吾卫军士正沿着坊墙悄然行进,他们不是在例行巡防,而是要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不久前的宰相,刚刚被贬为太子太傅的崔胤. 随后,这群披 ... 卿云缥缈覆长安,仙仗凌霄颂百官——凌霄花 凌霄花的花语是"敬佩.声誉",寓意着慈母之爱. 凌霄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代表母亲的花有很多,最被人们熟知的要数康乃馨了,193 ... 雍正王朝年羹尧回京为什么百官会跪拜?背后隐藏老八胤禩的计谋!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122期)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一直是雍正帝的得力干将,他人生的辉煌就是得胜回京的那一刻,从此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那么他回京的表现真的是他作死吗?还是说他也是受害者? 本期话题 ... 明朝百官为何“罢工”,跑到宫门前嚎啕大哭?只为一个女人 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七月初四,正值酷暑,天气非常炎热,可是紫禁城内却传来众人的哭声,声震阙廷.原来明朝的近百位官员没有上班,而是选择"罢工",他们来到紫禁城文华殿的门前,跪地 ...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将军说:我老了该退休了,百官夸他淡泊名利,谋士顿悟:他想称帝 还记得"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主人公吗?今天便来讲讲宋武帝刘裕的一段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刘裕祖籍位于当时的彭城县,是楚原王刘交的二十世孙.他的家族早年间跟随朝廷南迁,后来便定居 ...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唐朝历史人物——苏定方(十七史百将传)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深受太宗和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朝廷 ... 唐朝历史人物——薛仁贵(十七史百将传)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