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哪有什么天选之女?不过怀揣梦想,咬牙硬撑
40年,从第一个世界冠军到第十个世界冠军,中国女排几经沉浮却百折不挠。
一种精神,两次传承,三代传奇。
《夺冠》以此为主题,在国庆期间带领国人重温了书写了传奇的“女排精神”。
燃!
看完《夺冠》,你要问“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这远不是一二句口号可以概括的。它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升华为一种国民精神,这里面更有一份人人可借鉴的创业精神。
01
如今,我们看到的郎平,是那个荣誉等身、被载入史册的传奇人物,但她背后的负重前行,又有多少人知道。
郎平曾经是一个连摸球资格都没有的替补,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
她经历的伤痛、误解、嘲讽和艰辛都刻进了这个伟大的生命里。
陈可辛卸下了她成功者的“滤镜”,让观众看到如今女排脊梁过往的不堪与艰辛。
然而,功利的社会奉行“成王败寇”,容易把各类成功者光环无限放大,忽视了他们成功之前在失败边缘痛哭得夜不能寐的事实。
一些年轻人看不到这些九死一生,只被光环迷惑,认为事业成功者的人生主题只有“顺遂”。
咨询客户小郑是一位驻村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满目青山,不知路在何方。她在咨询中反复提起,自己的发展不如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妹,心里不甘心。
表妹在一线城市开着一家服装设计公司,收入丰厚,时间自由。小郑认为,表妹比自己过得好,都是因为她有一个比自己更强的爸爸。
我以为小郑表妹是富二代,一了解才知道,表妹的父亲只是国企的普通员工,而小郑的父亲是一位官员。
但在小郑看来,表妹的父亲性格温润,照顾家庭,给表妹很多的自由和关爱。而她自己的父亲个性强硬,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比较紧张,小郑从小生活得没有安全感。
在了解表妹与小郑的经历后,我更是大跌眼镜。
表妹从小贪玩,大专毕业后在职场上吃了不少苦头,只因不愿放弃“从小爱给芭比娃娃设计衣服”的梦想,摸爬滚打,经历在服装企业打工,一周画20张设计图,到创业失败,负债百万,东山再起,才有了今天的幸福顺遂。
这期间,表妹父亲也曾对她的选择有过不同看法。
而小郑985研究生毕业,以选调生身份高调回乡就业,单位一把手是曾经同住政府大院的邻居,下乡驻村也只是量身定做的“镀金”锻炼,而她却认为表妹才是“天选之女”。
有没有搞错?
小郑把自己憋在小山村的囹圄都归结父亲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表妹风光背后是多少个独自流泪暗夜里的咬牙坚持。
其实,小郑与表妹的对照,在于小郑从来都没有触底,她一直在风险可控的现实里,却不曾有过对未知的触摸。没有体会触底的千钧一发,自然不能收获反弹那一下的爆发力。
古往今来,多少“天选之子”不过是失败边缘力挽狂澜的逆袭者。
炸药发明于诺贝尔差点被炸死之时;
法兰西帝国成就于拿破仑战败后逃到农家的圈舍里看到蜘蛛结网之后;
《史记》写成于遭受宫刑的司马迁;
阿里巴巴创立于高考了3次的马云之手;
就连你现在点开的微信,也是曾被《人民日报》描述为“互联网大潮涌动下的悲剧人物”的张小龙郁郁不得志十几年后的作品……
是啊,成功的人生就像一颗底气十足的排球,往往是在破釜沉舟的触底之后,才能发出反弹时最有力的回响。
02
电影中,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应邀回国执教。
回国后,她没有立刻展开组织训练,而是给女排姑娘们发了一份问卷调查,其中的问题有“你爱排球吗?你为什么要打球?”
看似简单明了的问题,却让所有人难以回答。
郎平瞬间就明白了,在条件好起来的当代,队员们什么都有了,但心里在没有了愿景。
一份让人向内探索的问卷,成功开启了新的维度,也让整部影片的人文情怀向上迈了一大步。
现在很多迷茫的职场人,何尝不是和当初的女排姑娘一样,生活条件更好了,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老一代女排的意义感。
关远是一位富二代,衣食无忧,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先后捣鼓过五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服装店、甜品店、家具店、修车行、火锅店......我笑称,他这是要把“衣食住行”都实践一遍。
“可是老师啊,我为什么做什么生意都不行?”关远沮丧地皱着的眉头足以夹死一只苍蝇。
我告诉他,“生意”,就是生的意义,是一个人自我意志的表达。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意志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生意”自然做不好。
“生”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土。人在土地上,即为生。
“意”字,是音、心,即与内心共振的声音。
“生意”就是立在天地之间,表达与你心共振的声音。
因此,要做成生意,第一是要找到你的心在与什么共振。第二是要知道自己的定位,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也就是你做这件事的愿力或愿景是什么。
就好像郎平要女排姑娘们知道,自己是否爱排球。这就是你的内心能否与你手上的这件事共振,你对它有没有感情。
其次,“你为什么要打球?”这是在回答你做这件事的愿力是什么,在满足什么需求。是赚钱?满足自己的温饱?名利地位?国家的荣誉?体育精神的传承?
愿力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
一份事业的愿力里,包含的他人越多,愿力越大,越能够支撑你走得越稳、越远。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豪壮的口号回荡在神州大地上已有一百多年了。它穿越历史烟云,震撼着雄阔的时空,至今仍迸发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喊出这句口号的周恩来当时只有13岁。
这句话的愿力里饱含着托起整个民族的责任,它不仅成就了话语的主人,成就了一整个民族,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学子为报效祖国而奋发于学海,砥砺前行。
马云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愿力,创造了4000多万个就业机会,促进中国企业全面进入数字化,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消费结构。
然而,在咨询中,我发现一些咨询客户,本有着更高的愿力,但却不敢想、不敢讲。
妙妙是一所985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应届毕业生她为选择哪个行业前来咨询。
在说到事业愿景时,她刚眉飞色舞地说完:“希望能为中国的环保世界做贡献,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
我还没有回应她,她马上用暗淡的语气说:“唉,想得太大了,我又不是环保专业的,还是乖乖做个码工比现实。”
看,这就是很多咨询客户的写照。
明明有些想法,却羞于启齿。好像心怀梦想等同于好高骛远,是脚踏实地的对立面。
“火把生涯”的愿景是以职业规划为主题,支持中国女性活出更高版本的自己。致力于让普通女性成为独立女性,让独立女性成为专业女性,让专业女性成为更有领导力、影响力的女性。这就是我们这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愿力。
这个愿景并不小,但无论是创始人、管理层、咨询团不都是兢兢业业地一个咨询一个咨询地接,一个字一个吭哧吭哧地码着,写文章给你们看吗。
心怀梦想,脚踏实地。
发大愿、做实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伟大愿景。
03
郎平问朱婷:“你为什么打球?”
朱婷说:“为我爸妈!”
朱婷是来自河南农村的女孩,务农的父母把几个女儿养大非常不容易。朱婷是非常孝顺的孩子,成名之后一直没有忘记补贴父母和姐妹。朱婷喊出这4个字,是最真实的反应。
但郎平直接否定了她,指出你如果带着这样的私心打球,那你一辈子都打不出来。
郎平让她再想,结果朱婷这一次暴力一球扣碎了窗户,让队友们惊愕不已,然后大声地回应说:“成为你!”
一念之转,似乎比之前包含了更丰富的内容。朱婷要成为的郎平,不单纯是成为冠军,更是希望成为像郎平一样拥有伟大人格魅力、女排精神的标签、传承女排精神将自己载入中国体育运动史册的英雄人物。
但是郎平却对朱婷说:“你永远成为不了我……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一语惊醒梦中人。
中国近代真正的新女性杨绛先生曾在100岁生日时感叹:“世界终归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上文的小郑对表妹的愤愤然,不过是表妹活出了她想活的样子,刺痛了她高傲的神经。
小郑早就不甘心困在家乡,却又考虑父亲为了她的工作,从大学选专业时便开始谋划,她从未看到一生好强的父亲低三下四地求人,她不想因为自己的“任性”让父母的心血付诸东流。
经过咨询,她发现是自己一直鄙视自己“缺乏成为自己的勇气”,却将这一份鄙视投射到了父亲身上,让他来背锅。
其实,最大的利他就是利己。
当我们谈“爱自己”时,很多人会认为是自私。甚至还有人把“一辈子为别人活”当成一种美德歌颂。
可是他们不明白,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也不可能懂得如何爱他人,当没有体验到自己给自己的爱是怎样的,那么给出去的“爱”,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代替品,它们真实的名字应该叫交换、讨好、依赖、需要……
无论如何,都不是真正的爱。
对阵巴西的前一夜,郎平给给朱婷发了一条信息:“你不是第二个郎平,你是独一无二的朱婷”。
迷茫了很长时间的朱婷决定留下来,留在了这个拥有辉煌历史的队伍,她要和这个队伍一起,问鼎世界冠军。
电影最后的20分钟,还原了巴西奥运会的比赛场景,陈可辛没有选择决赛,而是挑了一场最具有女排精神的比赛——对阵巴西的淘汰赛。
朱婷脱胎换骨、激情四射,因为她有了目标,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打球。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但即便知道结果,当再次看到那个比赛场景的时候,影院观众的眼泪还是不住地往下淌。这帮女孩得有多么坚韧的精神,才能拿下这场比赛啊!
女排精神,绝不仅是夺冠。
是在失败边缘煎熬的强者力挽狂澜的魄力;是每一个平凡人暗淡低谷和高光时刻的交错;是从“为了他人”到“成为自己”的勇敢;更是一个崛起民族拼搏奋斗继续前行的模样!
别忘了,生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我们,今生最大的任务就是成为自己:活出自己、做自己所爱、知道为什么而做,这是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做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