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学院的历史

铁道兵风采-490

原创:向楠的世界 铁道兵公众号 2018.12.21

从我懂事起就知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有一个兵种叫铁道兵。

这一点儿不奇怪,军队大院的孩子,对各个军兵种都如数家珍。我在子弟学校的同学就来自各个部队。

但我对铁道兵最初的记忆却是灰色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者)

因为在石家庄的西北方向,紧傍石津运河边,有一个著名的军队院校铁道兵学院,代号501。

展开剩余96%

在那个特殊年代,军队也被搞得一团糟。我所住的部队大院代号320,与501分属不同派别。

军队之间的争斗拿什么说话?枪杆子呀。

有一天夜里,大喇叭里传出广播声,让家属孩子都在家里闭门不出,说501会攻打320。

整个大院都是一种备战的气氛。军号声,口令声令我们这些小孩子心惊胆战,感觉要打响了。

我年龄太小,对人世间的纷争懵懵懂懂,但从此对501深恶痛绝,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战争来临一般的恐惧。

十年后,我当兵到了部队。才发现我所属的基建工程兵部队,有两个师就整编自铁道兵。我的战友中,有很多人的父辈都是铁道兵的。

那时运动已经结束,我与铁道兵的后辈们也就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了。提到这段往事,也不过当作笑谈。

那时,我对铁道兵学院并不了解,对于铁道兵的历史也并不关注。

直到30年后,我收到了一位朋友送给我的书。

朋友也是个大院子弟,而他所在的大院正是501。

朋友的父亲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以铁路员工身份参加了四野的铁道纵队,担任宣传干事,从此跟着部队南征北战。

在35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亲历了铁道兵从成立到最后建制集体撤销的全过程,对铁道与军营都怀有一腔炽热情怀。

作为多年从事部队新闻宣传的老兵,他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用手中的笔,在铁道兵的历史丰碑上,刻下一笔又一笔印迹。

“面对这样一个英雄群体,你不能用手中的笔颂扬他们,你一定会有一种负罪感。”

因此,他在跟随部队征战的过程中,记录下了铁道兵战士的光荣与牺牲,并在晚年将这些伴随他一生的文字汇集成册。书中很多文章,都是他“在朝鲜老乡的茅草屋里,借着微弱的烛光,趴在旧弹药箱上,含着眼泪写成的。”

比如,在《会师吕家寨》一文中,他用充满豪迈的笔,生动记述了在解放战争战场上,两支打道钉部队为抢修津浦路连镇至吕家寨路段的铁轨而展开竞赛的全过程。

竞赛开始前,“每个人都把胸脯挺得高高的,手里的道钉锤握得紧紧的,像在战斗开始之前那样冷静而又稍微有些急躁地等待着”,战士们在等待评判员的哨声。而当哨子吹响时,“队伍立刻像海浪一般涌上了路基……”,“只听得铁锤打着道钉的声音,像爆豆似地响成一片,只几分钟功夫,几根钉子便笔直地钻进了枕木里去”。

而竞赛结束时,“当这两支英雄的部队会师在吕家寨站时,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放射着辉煌的光芒,照射着两面血红的大旗。在胜利的欢呼声里,打完了最后一颗道钉,英雄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高唱着战歌,前进了。”

这样的细节,书中随处可见。我仿佛亲临了现场,看到在每一寸铁轨的延伸中,那些英勇无畏的铁道兵战士的身影。

《在朝鲜铁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一文中,他更是极尽笔墨,描绘了铁道兵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一千多个昼夜里,冒着敌机86次大规模轰炸和洪水的侵袭,守卫连接南北交通的清川江桥,终于以停战后六小时最后修通大桥的壮举迎接停战的胜利。

我那时才开始了解一些铁道兵的历史。

史料上是这样介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铁道工程技术部队。194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1954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时铁道兵总兵力达40余万人,先后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在战争条件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在和平建设时期,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有8000多名官兵为铁路建设献出了生命,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136人,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392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抛头颅洒热血,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气壮山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看了这些资料,我对铁道兵部队肃然起敬。

想起小时候,我还曾对501有过恐惧与仇恨,顿生愧疚。

我想,我一定要去501大院里看一眼。

我的朋友杨也是一位铁道兵,她的先生正是501子弟。得知我去现如今已改为铁道大学的校园参观,盛情邀我去家中做客。从她先生口中我知道了很多关于501的故事。

她先生的父亲,是当年501在石家庄筹建时八人小组中的一位。亲手为铁道兵学院的建立绘下了蓝图。

她先生打开电脑,为我翻看儿时与发小们的合影,回忆在部队大院度过的往昔岁月。

在他讲述时,我好似已忘记了我与501的恩怨情仇,满脑子想的都是,501真了不起啊!铁道兵真辉煌啊!

非常巧的是,当我在铁道大学校园内追念徘徊时,正好是学生们上课时间,一阵熟悉的军号声突然响起,我当场就愣在了原地。

从小伴着军号声长大,又度过几年军旅生涯的我,最熟悉的曲子就是军号的旋律。

我拦住几位学生询问,得知学校每天起床和上课时都会吹号。这在全国的地方大学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这飘荡在校园上空悠扬嘹亮的军号声让我知道了,铁道兵虽然撤销了,但铁道兵的精神永在,解放军的军魂永在。

这里就是石家庄铁道大学。位于石家庄北二环西路,运河桥的西北边。

1984转归铁道部成石家庄铁道学院,后划归地方,2010年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是原铁道部所属十所大学中,唯一名字带“铁道”的大学。

原北京铁道学院,京校外迁中改为北方交通大学,如今改回北京交通大学。

原唐山铁道学院,南迁四川后改成西南交通大学。

原长沙铁道学院,源于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另一半为湖南大学),2000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原大连铁道学院,2004年改为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原兰州铁道学院,与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同根同源,2003年改称兰州交通大学,后有兰州铁路机械学校和兰州铁路运输技术学校整体并入。

原南京铁道医学院,源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后中大医学院变为第五军医大学,主体搬往西安成为,留宁部分变成南京铁道医学院,现成为东南大学医学院。

原上海铁道大学,1995上海铁道学院与上海铁道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铁道大学,2000年合并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

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世界著名的铁路教育高等学府,也是江浙地区唯一的国家重点师范院校,2001合并为苏州科技学院,现改为苏州科技大学。

原上海铁道学院搬迁(未搬迁完)而成,华东交通大学自在江西建校以来,从未变更过校名。

铁道大学校史馆在学校中心广场这座楼的19楼。

(友情提示:电梯只能坐到18楼。因为校史馆从步行梯就开始了。)

走进安全门内,就看到了校史馆的牌子。

沿步行梯拾级而上,走廊墙壁上挂着十几幅军校时期的老照片。

走进校史馆大门,迎面便是一列铁道兵号火车的浮雕。

车头部位。

进入大厅,迎面也是浮雕。上面的年号代表了学校名称变化的不同日期。

上面图案是学校最初成立时的大门。

1984年,铁道兵工程学院改为石家庄铁道学院。图案为青藏铁路。

2000年,学校改为铁道学院。图案上是唯一保留下来的铁道兵时期的办公楼。

抬头看,房顶的LED灯是铁道大学的校徽。

石碑上的序言,简略介绍了学校的变迁史。

将军们对学院寄予厚望。

这篇《铁道兵赋》,是为纪念铁道兵成立65周年、兵改工30周年而作。由全国政协委員、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長、中国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撰写。当年她也曾是一名铁道兵。

书法作品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著名书法家卢中南楷书而写。

这是铁道兵的军歌《铁道兵志在四方》、以及学校的变迁史。

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大门原貌复制。

铁道兵团干部学校,1950年9月在洛阳成立。

1951年11月由洛阳移驻石家庄。

1954年4月30日改称铁道兵学校。

看一张当年的老照片。

参观者只要走进这个大门,感应门铃就会自动播放铁道兵军歌《铁道兵志在四方》。

我当场打开录音机录了下来。即使我不是一名铁道兵,也听得我热血沸腾。

大厅里摆满了照片和模型。

铁轨和钢架模型。做的非常精致。

大学生张凯丽全程为我讲解。

顺便说一下,校史馆的讲解员都由大学生担任。从上大一开始就可以申请讲解员职位,属于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一个项目。

这张照片形象地展现了铁道兵的光辉形象,图上是叶剑英元帅1978年7月4日,为纪念铁道兵组建30周年的亲笔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这是当年部队用的放映机。

学校历任领导。里面有三位将军。

展柜里陈列着军校学员用过的实物。

对抗美援朝战争中铁路抢修经验的总结,很珍贵的资料。

挂图。

当年施工用的工具。

师资力量雄厚。

铁道兵的军徽。

最后的军礼。呈现了军校撤销时的场面。

一种伤感的情绪笼罩了我,想起我的老部队。

1982年4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

1983年2月1日,铁道兵党委、机关并入铁道部党委、机关。

至此,铁道兵党委、机关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同年10月1日,铁道兵正式归国家铁道部建制领导,编制为铁道部第十一到二十工程局。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

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

军校撤销仪式上用过的军旗。

这里面包含着多少军校老兵和学员的情感。永远难忘,当年曾向你行过最后一个军礼。

曾担任过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题写的校名。

地砖图案是一条铁路。走在上面就好像走在铁轨上。

此生我也与铁轨有不解之缘。请讲解员为我留个影。

当年军校时期的办公楼。

八一军徽也是我心中的最爱。

铁道学院时期用过的牌子。

这个厅里,是中国铁路和火车的一部发展史。

中国第一列火车模型。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火车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1893年时的火车。

中国的铁路与火车发展史,跨越了百年。

现在的和谐号多么漂亮!带着现代化气息。

这列火车模型“铁道大学号”,已接近真实大小。

还真挺像的,感觉坐上去火车就要开了。

这个沙盘是中国铁路网布局。

中华大地上,铁路线密如蛛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里有着多少铁道人付出的牺牲与奉献。

这是北京地标性建筑望京SOHO模型。

曾在此做过风洞试验。

从该校毕业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校友们。

这个沙盘展示了铁道大学全貌。

走出校史馆,门外有一座八零广场。

“铁道兵”三个大字雄浑有力。

这座广场是铁道兵工程学院的校友们捐建的。浓缩了铁道兵的历史。

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题的词: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我猜想,这块雕塑做成方形的也代表了铁道人的理想和志向:志在四方。

转过去果然看到了八个字:精心育人,志在四方。

简略介绍八零广场的来历。

捐建八零广场的四个学员队简介。

八零届的学员,是铁道兵学院最后一届穿军装毕业的军校生。

铁道兵的军歌。

《广场赋》表达了军校学员们对母校的情感。

这是现在的铁道大学校歌,秉承了前辈们的志愿。

在军旗下诞生,在征途上前进,我们的学院欣欣向荣,欣欣向荣。严谨治学,精心育人,课堂里洋溢着我们的青春;努力实践,结合工农,天地间飘扬着我们的歌声。丹心报祖国,热血筑路魂。为钢铁长城铺大地,我们志在千山万水中。

在校园里发现了雕像。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塑像。

这也是学校的校友们捐建的。

基座上的赠言,饱含着校友对母校的深情祝福。

捐建校友的名录。

校园道路也带有铁道系统的特点,都是以铁路干线的名字命名。

这是学校唯一保留下来的办公楼旧址。现在被命名为“开元楼”。意指是学校的开端与发源地。

墙上的字,是我军提倡的三八作风。在所有的部队院里都能见到。

“三八作风”是从1939年5月为延安抗大所写文章中提炼出来的。

三句话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林彪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通称“三八作风”。

一片茂密的松树背后,就是那八个字。

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塑像。

(1896—1989),中国现代科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早年赴美留学,获工学博士。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校教授。

1933—1937年,设计和指挥钱塘江大桥的建设。

1949年后,历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1989年病逝。有《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茅以升文集》。

顺便说说,茅以升有个非常著名的孙女茅为蕙,是国际上著名的钢琴家。按照她的说法,学钢琴是为了摆脱祖父的“阴影”。因为祖父实在太有名了。

在讲解员张凯丽的指点下,我找到了停放火车的地点。

与火车并列,铺设着一段铁轨。

走到车头前,豁然发现“铁道兵号”几个大字。

铁道大学至今仍保留了军校时的习惯,每天早晨会吹起床号,下午上课也会吹作息号。恐怕这在全国的地方大学中也绝无仅有吧?

我在八零广场追念徘徊时,正好是学生们上课时间,一阵熟悉的军号声响起,我当场就愣在了原地。

从小伴着军号声长大,又度过几年军旅生涯的我,最熟悉的曲子就是军号的旋律。

这军号声也让我知道了,铁道兵虽然撤销了,但铁道兵的精神永在,军魂永在。

看几张旧照片,感受一下铁道兵战士的风采。

铁道兵公众号第2018-422-2期

来源:美篇

编辑:大漠孤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