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还是造神?昂山素季的诗歌或将被写入教材!
【缅甸中文网讯】3月14日缅甸民族院议会会议中,健康、体育和文化委员会主席梭林退特博士表示,应该将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诗歌《如果》缅语版,加入缅甸国民基础教育教材中,并向议会提出了申请。
昨日的第二届民族院议会第四次常务会议中,健康、体育和文化委员会主席梭林退特博士,提议民族院议会轮值委员会,将昂山素季的诗歌《如果》,加入国民基础教育教材序列的议案,应立即加入议程目录中。
梭林退特博士表示,“《如果》这首诗歌可以提升民众的精神面貌,也是能够让读者更多的注重自己的品德和操守,因此我们正在修订教材,将国务资政所翻译的诗加入教材里面。”
据悉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诗歌《如果》,最初时是由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在1895年所作,名为《IF》是吉卜林写给12岁儿子的励志诗,曾被翻译成27国语言作为学习的教材,特别是青少年常以此勉励自己,激发前进的动力。
1989年昂山素季女士在对民盟青年人演讲时,曾经使用了缅语版的《IF》,受到了热烈支持,因翻译的水平极高,其斗志昂扬的文字和不屈精神,致使其缅语版本也在国内流传开来。
到底这样的诗歌是否适合放入教材,我们一起来欣赏下,《IF》的英文版本和缅语版本和中文对照版吧。
英文版本
再来看下缅语版本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文译本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骂你,你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你仍能坚信自己,让所有的怀疑动摇;如果你要等待,不要因此厌烦,为人所骗,不要因此骗人,为人所恨,不要因此抱恨,不要太乐观,不要自以为是;
如果你是个追梦人——不要被梦主宰;
如果你是个爱思考的人——光想会达不到目标;
如果你遇到骄傲和挫折把两者当骗子看待;如果你能忍受,你曾讲过的事实被恶棍扭曲,用于蒙骗傻子;看着你用毕生去看护的东西被破坏,然后俯身,用破烂的工具把它修补;
如果在你赢得无数桂冠之后,突遇颠峰下跌之险,失败过后,东山再起,不要抱怨你的失败;如果你能迫使自己,在别人走后,长久坚守阵地,在你心中已空荡荡无一物,只有意志告诉你“坚持!”;
如果你与人交谈,能保持风度,伴王行走,能保持距离;如果仇敌和好友都不害你;如果所有人都指望你,却无人全心全意;
如果你花六十秒进行短程跑,填满那不可饶恕的一分钟——
你就可以拥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是个顶天立地的人。
小编寄语
真的是感受到了作者拳拳爱子之心,其饱满的文字流露出对青年人的关爱,难怪会深受民众喜爱。看来录入教材也是不错的,对年轻人来说还是好的。但吉卜林到底是谁?又是怎样能写出这般文章。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Rudyard Kipling
1865年生于印度孟买,英国作家及诗人,在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89年吉卜林开始了返回英国的长期旅行,他途经了缅甸、中国、日本,又抵达美国,再横穿大西洋,到达了目的地伦敦。1910年出版《报答与仙女》(Rewards and Fairies),其中包括短诗《如果》,在1995年BBC的“英国人最喜爱的诗”的民意调查中,《如果》被选为吉卜林最著名的诗。
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被授予英国爵士头衔和英国桂冠诗人的头衔,但都被他放弃了。
1890年,24岁的吉卜林乘船来到毛淡棉,在一座佛塔的高台阶上,他一见钟情的爱上了一位缅甸姑娘,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 ── 《曼德勒》。虽然只是在毛淡棉短暂停靠,但吉卜林后来说,自己“盲目地”爱上了缅甸,甚至希望来生“要作一个缅甸人”
《曼德勒》节选
毛淡棉的古老佛塔,慵懒地面对大海,
塔边站一着位缅甸姑娘,我知道她在想着我,
棕榈树际的风儿吹着,寺庙的铃儿吟唱:
“回来吧,英国大兵,回到曼德勒!”
看来我大美缅甸的风采已经是无人能挡,吉卜林说,自己“盲目地”爱上了缅甸,他像每一个缅甸人般的热爱这个国家,写下了自己的所有。同样是在英国,昂山素季女士放下自己所热爱的一切回到祖国。
她(缅甸),就是那么可爱,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