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拟收集已上市流感中成药处方及古籍中流感相关处方,基于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探讨古今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结合流感证候分布特点及专家临证经验,制定“表寒里热证”流感新方,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分析新方核心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流感的中医药临床诊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1)检索各中成药目录及指南收集治疗流感的中成药处方信息,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筛选流感相关古方信息,按标准进行数据清洗后,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IBM SPSS Statistics等软件进行药物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统计,通过k-means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得到处方的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
(2)选取流感新方中的核心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收集药物的有效成分、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OMIN数据库中检索流感相关靶点,将已收集的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利用R软件制作Venn图取得交集靶点。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的作用关系后,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互作关系、通过GO及KEGG富集分析获得核心药物治疗流感的可能作用靶点及通路。结果:处方分析部分:中成药处方共纳入69个,共涉及137种中药,其中
金银花、连翘、甘草、黄芩、板蓝根等的使用频率最高,以寒性药物为多,占50.5%,味苦、辛、甘药物使用较多,归经以肺经、胃经、肝经为主,功效分布以清热类、解表类、补虚类为主。通过k-means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4个。古籍中流感相关处方共纳入211个,共涉及176种中药,其中
甘草、石膏、葛根、黄芩、麻黄等的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分别占35.6%、35.0%、18.9%,味以辛、苦、甘味药物使用较多,归经方面以肺经、脾经、胃经、心经和肝经为主,功效分布以清热类、解表类、补虚类主。通过k-means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获得古方的核心药物组合6个。对古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得到13组聚类方。
(2)网络药理学部分:利用TCMSP数据库,根据筛选条件获得四味中药共含有活性化学成分77种、靶点454个,去重后共有70种活性化学成分、219个靶点,在3个疾病数据库中获得疾病靶点1201个。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核心药物治疗流感的潜在作用靶点共54个。通过复杂网络构建,结果显示化合物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连接靶点较多,PPI网络图中显示AKT1、IL-6、VEGFA、PTGS2、IL1B等为核心药物治疗流感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靶点富集程度较高的功能是细胞因子受体结果、细胞因子活性等,靶点富集程度较高的通路为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讨论:中成药处方的用药以寒性和凉性药物的使用频率高,占所有药物的64.7%,治法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重,兼见祛风散寒、宣肺利咽。
古方以寒温并用为整体用药特点,所体现的治法更为多样,如解表、清热、散寒、祛风通痹、养阴清肺、益气健脾除湿、利水泄热、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止痛等。古今处方的用药存在差异,考虑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有关。流感的中医证候分布,不仅与六淫邪气有关,亦由体质、年龄、气候、地理等因素共同决定。现代人饮食偏嗜辛辣油腻、情志易郁化火,且北方气候干燥寒冷,“表寒里热证”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专家临证经验,针对表寒里热证流感“寒邪在表”与“热邪在里”的核心病机,拟“葛芩表里双解方”。选取其核心药物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药物中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黄芩素等活性化学成分,可通过调控IL6、PTGS2、IL1 β、JUN、CCL2、CXCL8、CASP3、IL10、ICAM1等靶点,调节IL-17、TNF、Toll样受体及甲型流感等信号通路,在流感患者免疫、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