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稀缺”在经济学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一门科学的建立通常需要有假设,而经济学的假设之一,是资源稀缺。有个问题想问你:经济学为何将“资源稀缺”作为假设?是真实世界的资源并不稀缺还是经济学家无法证明资源稀缺?我的看法是后者。若资源不稀缺,经济学不必研究资源配置;而假设资源稀缺,最大可能是经济学家说不清资源到底是否稀缺。
从需求角度看,资源稀缺的实质是指人的生命有限
是的,因为资源稀缺,经济学才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可问题是世界上的资源真的稀缺么?从某些资源供给看,比如目前煤炭和石油储量急剧下降,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枯竭,此类资源无疑是稀缺的。但也有一类资源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人们享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类资源似乎又不稀缺。那么经济学的“资源稀缺假设”能否成立呢?
有两个解释要点:第一,资源稀缺假设是为了界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意思是经济学只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供给无限的资源不研究;第二,所谓“稀缺资源”是指有价格的资源,物以稀为贵,价格越高,说明资源越稀缺。
然而,新的解释:对“资源稀缺假设”不仅仅应从资源的供给看,而应从需求的角度看。换句话说,从需求角度看,资源稀缺的实质是指人的生命有限。人的生命有限与资源稀缺有何关联?下面我分四个层次来论证。
第一层:人的欲望无限。说人的欲望无限应该不会错,欲望乃人之天性,而且人的欲望大小与身份地位无关,与钱多钱少也无关。
第二层:人的欲望无限而需求有限。经济学所说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而不是指人的欲望。何为有效需求?通俗的解释,是有购买力的需求。比如我希望拥有直升机却无钱购买,我的希望就是欲望,不是需求。这方面的例子多,也不难理解。但经济学但凡讲需求,不论是否提“有效”皆是指购买力。欲望与购买力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第三层:购买力有限源于生产有限。萨伊定律说: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是的,人们卖出自己的商品,是为了购买别人的商品,既然大家都是为买而卖,这样有供给当然就有需求。再往深处想,该定律还有一层含义,即购买力要受商品生产能力的约束。举个例子,假如你只能生产1万元商品,将商品卖出后你得到1万元货币,而1万元货币也只能购买别人1万元商品。由此可见,一个人购买力有限,归根到底是他生产有限。
第四层:生产有限是由于人的生命有限。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是人的生命有限。今天科技进步、医疗发达,长命百岁者已不罕见,可即便活到一百岁,人的生命却仍然有限。前面我说一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商品去交换别人的商品。之所以如此,原因是他的生命有限。生命假若无限,他就能生产出无限多的商品。
综合起来的结论是:资源稀缺假设的依据是生命有限。一方面,人的欲望无限;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生命有限,有生之年的劳动时间有限,导致生产用于交换的商品有限,于是有效需求(货币购买力)有限,这样才使得人的欲望与需求之间出现了缺口。
在马克思看来,资源稀缺即为时间稀缺
其一,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今天只研究“效用价格”,不再讨论商品价值,但不讨论不等于不存在。马克思说,商品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劳动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时间是最重要的资源,资源稀缺即为时间稀缺。
其二,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另一原因是人们做选择存在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读者都熟悉,是指作一种选择而放弃另一选择的代价。要追问的是:人们在作一种选择的同时为何要放弃另一选择?
答案当然是时间稀缺。理由简单,时间若不稀缺,不会有机会成本;没有机会成本,也就无需研究资源配置。
有人说,人类选择存在机会成本不单是劳动的时间稀缺,也可能是资本稀缺,比如同一笔资金,投向甲项目就不能投向乙项目。我的看法,资本是物化劳动的载体,本身来自剩余价值的转化,而剩余价值由劳动创造,将资本还原也是劳动时间。从这个角度看,资本稀缺其实就是时间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