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的青葱岁月-专栏】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 文:馨 怡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中师生为了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精心组建《我们曾是中师生》平台,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欢迎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本人“醉卧蘭亭”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北方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曾在乡村中学做过三年英语教师,后辞职继续读书,2004年硕士毕业后来到从小就朝思暮想的古都金陵一所大学从事英语教学至今。
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自己的“中师生”身份,更为自己曾经也是全中国400万中师生的一员而骄傲!
为了方便我们这个曾经的师范生群体交流学习,特组建"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欢迎朋友们加入群聊,共话当年的青葱岁月!您可以添加主编醉卧蘭亭(yf476800)微信好友,然后拉您入群(请注明:“中师生群”)。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文:馨 怡
1978年,教育改革的阳光普照全国各地,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在农村下乡劳动了三年的我,荣幸地考入凤翔师范学校英语班。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在我们家族,都是一件大喜事。全家人非常高兴。父亲为我准备了一个小木箱,用来装衣服和一些零碎,母亲给我缝制了一床新被褥。
开学那天,父母亲送我到汽车站,千叮咛万嘱咐:"要好好学习,与同学友好相处,照顾好自己……" 在父母的目送下我离开了这个从小到大一直生活着的小县城。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亲爱的父母。当汽车慢慢向前行驶时,我看见父母亲向我招手,我强装笑脸,母亲的眼睛润湿了,瞬间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涌上我的心头。直至今日,当时的情景还依然历历在目。
我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这里的老师、同学、教室、宿舍,食堂等,既新鲜又陌生,我小心翼翼的在不安和紧张中开始了我的师范学习生活。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每天都快乐的生活着。我们英语班一共35人,有像我一样从农村考出来的,有初中毕业生,还有当了好几年的民办教师,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差距11岁。
带我们英语口语的是年轻漂亮、端庄大方的尹珠珠老师。第一节课同学们就被她那流利的口语和灵活娴熟的教学方法所吸引,她德才兼备,兴趣爱好广泛,乒乓球打得特别棒,看她打球真是过瘾。尹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为了让我们练好口语,她随时随地用英语跟同学们交流,吓得大家在校园看见她就立马躲起来,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唯恐对答不上来而尴尬。她也有和蔼可亲的一面,周末亲自下厨给同学们做好吃的,和大家一起谈笑风生,结下了浓浓的师生情。
王晓宇是我们的语法课老师,他个子高高的,很精神。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字,板书特别漂亮,课后,同学们都舍不得擦黑板,模仿他的字体。王老师有非凡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过程游刃有余,风趣幽默,上他的课完全是一种享受。语文课上有幸结识了袁青山老师,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即使最基础的知识,他都能做到循循善诱,精益求精。是他给我们开启了另一扇门,带我们进入到了文学领域,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字的魅力!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班主任温正和老师,他穿着朴素,平易近人,性格温和,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关怀备至。有一件事情至今想起来悔恨交加,愧对老师。
有一次,学校开大会,我们一帮女生躲在教室学习,不想开那个无聊的会议,班主任温老师三番五次地来喊叫,我们吓得躲到门后面的桌子底下不应声,老师只好到体育班搬来凳子踩着爬到门上的窗户看,结果凳子倒了,老师被挂在门上,我们才开门把老师救下来,过后很内疚,感觉太对不起老师了,那时,我们轻狂又顽皮,做事不过脑子,不计后果,望老师能够原谅我们当年的幼稚和不懂事。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生活条件有些艰苦。我们的宿舍是平房,第一学期22个女生同住一个宿舍,非常热闹。尤其晚上熄灯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白天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天南海北的聊天,有时叽叽喳喳,满屋都是笑声,吵得老师敲窗户时大家才能顿时鸦雀无声。当时师范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不但教材就连生活费也是全免的,一个学生每月生活费18元,女生基本都用不完。最难忘的是中午的那顿"钢丝面",是一种用玉米面做的,类似于现在的饸饹,因为是粗粮,所以没有白面那么滑润,每人两大碗,油汪汪的,感觉那是我们那个年代最好吃的面了,至今回味无穷。
那个年代,我们的青春时光中,男女同学同桌,但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用粉笔划上了"三八线",谁要是过了这个线都会被对方用胳膊狠狠的撞击。记得有一次,我、秋凤和几个同学上课时间偷着去电影院看《红楼梦》,我们是第一次看《红楼梦》,被感染得哭的稀里哗啦的,手绢都捏出了水,一个个哭的跟泪人一样,眼睛像桃子似的,悲伤的不得了,结果更可悲的是团委书记堵在校门口抓我们,吓得我们撒腿就跑,趴在麦田里大气都不敢喘,才躲过了被抓捕,但还是被告发,集体写检讨,好丢人啊!
那时我们学习抓得很紧,利用一切时间,东湖边,城墙上,路灯下,厕所外,校长的窗外,凡是熄灯后有灯光的地方都有英语班的同学在记单词背课文,老师还没上的新课,我们预习时都背出来了! 记忆犹新的是"小煤油灯学习",晚自习熄灯后,我们点起了小蜡烛和煤油灯,熏得每个人的脸和鼻孔黑乎乎的,我们还乐在其中,互相取笑,真是天真烂漫,好可爱啊!
有一次李瑞欣的头发让油灯给烧着了,只听她大喊一声:"妈呀!我的头发!"我们抬起头,只见她的头发瞬间变成了卷毛,我们取笑她"卷毛,卷毛!"李瑞欣气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当年的我们真的很淘很拼很棒!每每想起就觉得很激动,后来作为典范用来教育孩子和学生,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根本就不相信。为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们点赞!
记得翠英姐,凤翔,王筠,永珍还有毅梅同住一个宿舍的时候,晚自习前大家都把被子温好,下自习回宿舍就直接钻被窝了,可刚一躺下,就觉得有个东西在枕头边上动,打开灯一看是个老鼠在被子间乱跳,大家吓得跳下床大喊大叫,前排的老师还告到尹老师那里了!凤师的老鼠真多,我的饼干都被老鼠拖到褥子下去了。
每个人都力争上游,不负年华。我们班的集体荣誉感特强!十个人跳“年年难忘九月九”纪念毛主席的舞蹈,惊艳四座,压倒了音乐班,我们得意了好一阵子呢!
大合唱比赛,我们英语班力压群芳,获得第一,气势又一次超越音乐班,连体育班都羡慕嫉妒恨!这都源于同学们齐心协力,献计献策的结果。是陈凤琴指挥的,大家都称她是小能豆,学习最刻苦,天天晚自习熄灯后在周校长窗外背字典,感动的校长让我们在他卧室外边的小会议室学习,大会小会的表扬我们英语班!我们嘚瑟了好长时间,特别自豪!想想心里都美美的,当年的我们咋这么可爱,这么棒呢?
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生病了,好久不见好,头昏得狠,我们宿舍几个同学用架子车把我送到县医院看病,玲丽哭得不行,唯恐我有个好歹,她们每天轮流请假照顾我,就像我的亲姐妹一样,这种同窗情谊让我屡屡想起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一下课我们都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奔向食堂排队打饭,排一个人插进去一大群,经常和体育班的男生吵架,尤其是小李瑞欣两手腰间一插,丝毫不让步。还清楚地记得我们集体罢饭的事,饭里有煤油味,男生把蒸的红罗卜块倒在饭堂厨师操作间门口,于是学校当即开现场会挨批。有一件事大家至今难以忘怀,就是全班女生集体大哭,与音乐班篮球比赛输了,认为张周辉老师裁判不公平,吹偏哨,觉得很委屈,好久见了张老师都愤愤不平,不理他。当年的我们年少气盛,团结一心,同甘苦,共患难,在35个人的大家庭里快乐幸福地学习生活着!
我们现在之所以有满满幸福的回忆,是因为我们没有虚度光阴,奋斗的青春最美好,燃烧的生命最靓丽!短短几年的学校生涯,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友谊。回首三十八载的风风雨雨,我们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追忆......
尽管岁月的风霜已经悄悄地爬上我们的眼角,满头的青丝已有少许的白发,可岁月的积淀,让我们有着更加丰富的人生色彩,生活的磨砺,让我们有着更加沉稳的人生态度! 三十八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
往事如烟,温馨如昨,回忆那段青葱岁月,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我们共同期待着年老的时候,还能象那时一样的年轻快乐!
【作者简介】
馨 怡:
原名:孙小兰,女,陕西宝鸡人。1980年师范学院毕业,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有三十五年高中英语教学生涯。曾获得《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陕西省电子厅"优秀教师"、宝鸡陈仓区"教学能手"等称号。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中学英语之友》、《中学生英语园地》上发表,现已退休。闲暇时喜欢写点东西来娱乐放松心情。
作者风采
《我们曾是中师生》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