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丈夫出门三日,被人装棺而回,妻子看到后却笑了
明朝末年,西山脚下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叫梁大旺的男子。十七岁时,他娶了邻村的三巧为妻。自从成了家,梁大旺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他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即便如此,一家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为了增加收入,农闲之时他就走街串巷卖些针头线脑,有时候也贩卖些瓷碗之类的东西。梁家的日子慢慢地变得比以前好多了。
有一天,梁大旺挑着担子从外面归来。他路过邻居陆文庸家时,突然听到一阵啼哭声。陆文庸和梁大旺从小一起长大,两人感情一直非常好。听到哭声,梁大旺感觉非常好奇,他放下担子,走进了大门。进屋一看,原来陆文庸的母亲过世了。陆文庸自幼丧父,母亲独自一人把他拉扯大,看到母亲不幸离世,他悲痛万分。
陆文庸本想买口棺材,让母亲入土为安,可是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早已穷得叮当响。梁大旺得知了他的难处,赶紧跑回家。他把刚刚攒下的一两银子全部都给了陆文庸。有了这些钱,陆文庸买来了棺材,处理完了母亲的丧事。从那以后,兄弟两人的感情就更深了。梁大旺隔三差五就给陆文庸送些米面,帮着他渡过难关。
一天晚上,陆文庸睡不着了,母亲这一走,他倒是了无牵挂了。思来想去,他决定去参军,兵荒马乱的年代虽然参军有一定危险,但是总比天天吃不饱饭要好得多。第二天,陆文勇跟梁大旺道完别,含着泪水离开了家。他暗自发誓,不混出个名堂来,绝不回家。
陆文庸一走就是一年,自从他走后,梁大旺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又过了半年,梁大旺突然收到了一封来信。他根本不识字,就找到一个秀才让他帮忙给读一下。原来,信是陆文庸写来的,信上说他现在一切安好,由于他骁勇善战如今在军营中担任总旗一职。梁大旺得知兄弟当了官儿,心里欢喜不已。
两年后,清军入关,到处都是饥民,梁大旺一家也陷入了困境。看到妻儿老小食不裹腹,梁大旺心急如焚。正在这时,他又收到了陆文庸的来信,信上说他现在正带兵驻扎在京郊守卫京城,公务在身不能抽身回家。如果大哥有难处,可以随时到军营找他。看完这封信,梁大旺心里激动万分,看来一家老小终于有救了。
第二天,他就步行去二百里外的军营打听陆文庸的下落。两天后,他终于到达了军营,兄弟两人相见把酒言欢。交谈中得知,陆文庸现在已经升为了千总。梁大旺听闻后,真是惊喜万分。酒足饭饱,他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陆文庸一听说大哥要向他借钱,突然脸色大变,声称自己这些年并没有攒下银子。
梁大旺听闻后,气得破口大骂,一怒之下掀翻了桌子。士兵们听到响声跑进屋子,看到兄弟两人翻了脸,纷纷拔出了刀。陆文庸示意他们退下,梁大旺怒气冲冲地往外走,谁知刚走了几步,突然倒在了地上。陆文庸走上前,探了探他的鼻息,对身边的士兵说道:“马上去帮我准备一口棺材”。
没用多久,一辆马车拉着棺材就到了军营。陆文庸亲自把梁大旺的尸体放入棺材中,然后命人快马加鞭连夜将尸体运回家乡。第二天下午,马车就拉着棺材来到了梁大旺的家门口,全家看到棺材后都失声痛。士兵们卸下棺材,驾着马车返回京城交差去了。
一家人守着棺材大哭不止,梁大旺这一死,全家人顿时没了希望。突然,妻子三巧听到棺材里传来“咚-咚-咚”的声音,接着传出丈夫的说话声。她赶紧拿来斧头,打开棺盖,只见丈夫忽然坐了起来。全家人看到梁大旺死而复生,顿时转忧为喜。听闻了梁大旺的一席话,全家都非常惊讶,没有想到陆文庸竟然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梁大旺看着棺材,怒发冲冠,感觉自己受了奇耻大辱。
他举起斧头,把棺材劈了个粉碎。忽然,他在底部的棺材板夹层里发现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竟然是满满的一袋银子。这时的梁大旺一下子跪倒在地上,顿时明白了兄弟的一片苦心。兵荒马乱之时,陆文用担心大哥独自一人带着银子回家,恐有性命之忧。当他见到大哥的时候,就猜想到他一定是遇到了难处,所以就在酒中偷偷地下了迷药。
全家人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悔不已,没成想竟然冤枉了好人。梁大旺跪在地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他后悔自己错怪了好兄弟。妻子三巧看着死而复生的丈夫,开心地笑了。全家人如同做梦一般,一时间尝到了悲喜交加的滋味儿。
结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生命是相互依存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处处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赐”。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旅途,遇到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珍惜身边每一个朋友,感恩今生相遇的每个人。
人活在世,要心存善念。别人有难,扶一把;别人落后,拉一把。不要落井下石,不要看人笑话。心存善念,多行善举,温暖他人,快乐自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