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学-专栏】爱好写作 / 文:曹永亮
爱好写作
曹永亮
大冷天周末没事,一个人在家看书写点东西,同事小赵老师来我家串门看到了,急忙催促我跟他出去:走走,曹老师,写什么写?不能挣两毛钱稿费,寂寞得要死,带你出去钓鱼玩去!
我微笑着婉言谢绝了小赵老师,仍我行我素起来。
本来对于写作没有什么话要说,经小赵老师这一“刺激”,我还真想说两句了。
生活中的每个人,尤其是“工作人员”,像教师,业余时间都不少。考虑到工作和生活的“劳逸结合”,就要培养选择一个或几个业余爱好。这是为了更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滋润生活使之丰富立体有色彩的重要表现。人如果一天到晚地尽干“正事”,岂不成“机器人”了?长时间机械麻木地劳作,思想不润滑放松,人不老早“累毁”才怪呢!
“小赵老师”喜欢钓鱼,那是他的爱好,我爱“写作”是我的选择,井水不犯河水,各图所乐,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这样,世界才叫“大千世界”。
就以“钓鱼”为例,其实也是很好一种爱好:悠闲地甩线入水,聚精会神静观鱼浮变化,钩沉就有“上钩”的激动;水面老是“风平浪静”就心急冒汗但不表现出来吃根烟静等。这是一种扣人心弦“动静结合”“人鱼大战”的游戏。过程中人的感官被“渔”刺激着,时喜时忧的,不自觉地达到了“玩”的目的。
“钓者”一般不在乎鱼钓的多少,重在过程中的精神受到的刺激和“麻醉”,这也许就是一部分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一种“玩”中“养生”方式吧!有什么不好的呢?
但人各有志,我的爱好就是“写作”。学生时代就喜欢写作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那时这是老师对我作文水平的肯定和鼓励,它进一步激励了我写好作文。
后来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爱好就进一步加强,除了语文课上认真辅导学生写好作文以外,我还时不时的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教学专业论文或生活杂感。尤其是进入到今天信息化波澜壮阔的“自媒体”时代以后,写作的舞台空间迅速变大,使人产生如鱼得水之感。我就经常把“文章”投给很多自媒体平台:“生活的结晶”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晾晒给大家,即加工过滤美化了自己的生活,又能得到些许“辛苦费”,何乐而不为?
我总认为“写作”是老师的一种高雅文明的精神活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喜怒哀乐之情,对客观事物随时都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能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使事件事物情感留有“作者”加工过的“痕迹”,难道不是在做一种文化精神的创造发酵工作吗?
普通人的写作,其实就是使个人生活的雪白面粉掺和着情感的纯净水,以爱为催化剂,在语言文字的温火中慢慢加热,蒸出热气腾腾劲道奈嚼的精神文明馒头,用以飨食文化和精神方面饥饿的人们。
有的人以工作“忙”或不爱好为理由不愿意“写作”,有“话”都“憋”在心里。这不好,这样,一个人的“话”就永远只能以个体的静态的私密的状态藏在心底,如果哪天一不小心人“不自觉”地“走”了,这些“话”就只有带到棺材里去说给鬼听了,到那时,即便原来你的“话”比“莫言”的还值钱,也只能留下后悔。
“写作”了,“话”公开了,大家共享了,一个人劳动的社会性就变得更强了。普通人“写作”也许写一辈子也写不出什么“名堂”,也发不了什么“大财”,但它可以作为人的一种业余“生活方式”存在。
她是人们“物质”后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文化服务”,是一种善良和责任的施展。理解和考虑到这些,“写作”成不成“名”和挣不挣“钱”就太降为次要了。
在我眼里和心里,生活中“一草一木总关情”,我都想随时用心用笔用情把她们“记录”下来。
这辈子“身不强力不壮”的我打算就这样拿“写作”当“家常便饭”吃了!
【作者简介】曹永亮, 男,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现本科文凭,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中学。三十一年来先后担任教师.团委.教导主任.校长等工作,业余爱好篮球和写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