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样式是对病毒的吞噬、共生还是驯化?看看书中怎么说
华大基因的CEO尹烨曾说,细菌来到地球34亿年,而我们700万年,其实我们浑身都长满了细菌。他说夫妻正是由于一起生活而是个体的菌群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了夫妻相。
伴随着生物的进化与发展,可以说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细菌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发展到今天,如果说你被感染了,其实上说的是我们身体的细菌群被感染了,就如2019年全球感染新冠病毒。
我们本身的菌群跟病毒谈判破裂,这个感染的个体就会死亡。如果谈判成功了,这个人就会康复。那么是我们身体的菌群把新冠病毒吞噬了,还是跟它们达成和解了,亦或是把它驯化了,我们不得而知。
直到最近我读了这本《看不见的敌人·病毒的自然史》,心中对病毒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据说这本书是英国著名病毒学家、双院院士 多萝西·克劳福德 写给所有人的病毒百科。
知名媒体杂志《新科学家》将这本书推荐给每个想知道病毒的本质以及病毒与疾病关系的读者。它说《看不见的敌人·病毒的自然史》像一座灯塔,用一道明亮的光束,穿透了媒体报道、坊间传闻和各种谣言的重重迷雾。
01
到底谁是统领地球的最大霸主
《极度恐慌》剧照
1995年上映的电影《极度恐慌》中,在一开始银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人类继续统治地球的额最大威胁是病毒”,这句话出自诺贝尔奖获得者乔舒亚·莱德伯格,足以说明病毒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25年中,新型病毒传染病的爆发显著增加,像拉沙热、埃博拉、HIV、汉坦病毒以及近两年的新冠病毒,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它们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和极高的致死率,并且传播迅速引起极大的恐惧和社会恐慌。
在这个时代,新的思想令人困惑、高深莫测,难以理解,只有专家才能领会,而作为普通的公民的我们即便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是早已被甩在后面。
所以我们对科学的困惑与迷茫,或许没有那么多专家以及科学家出面解释,或是站出来澄清进来的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是这本书的出现,让我们更加全面又权威的了解了病毒。
多萝西教授对人类病毒的叙述可靠且易懂,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及时又清楚地解释了一个常常被无知者曲解的科学领域。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并了解更多的有关病毒的知识,知道它们与其他微生物的生命形式有何不同。
02
害怕源自无知 就从正确认识病毒开始
《寄生兽》剧照
曾经日本的一部科幻电影《寄生兽》,讲的是可怕的孢子突然降临地球,它们钻进人类的身体,从而将其据为己有,最终控制其大脑,将其吞噬,它们将人类作为猎杀吞食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寄生兽都是坏的,就比如居中寄生在主角右手的寄生兽“小右”就与主角展开了奇妙的共存。那么病毒会不会也和人类达成共存呢?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微生物寄生在我们身体中,他们绝大多数是不致病的,甚至跟我们存在一个共生的关系。但是病毒不是这样,作者在书中这样阐述病毒:它们为了生存和繁殖,必须入侵活细胞,而一旦进入活细胞,病毒就会从细胞中获取所需。虽然它们经常与其他微生物形式混为一谈,但病毒是寄生虫。
这是病毒与微生物的本质差别。
病毒是迄今为止最小、最简单的病原体,代表着最原始的生命形式。而细菌是地球最早期生命的直系后代。它是最小的微生物,无须依赖其他生物便可存活。
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存在都离不开细菌。只有极少数的细菌会入侵其他生物,引起疾病。而病毒只靠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它们想要繁殖,必须入侵活细胞,并对其进行控制。
03
病毒与生活
对于多种致命性病毒,像埃博拉,沙拉热等这些看不见的入侵者听上去或许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2019年迅速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让我们对病毒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切身体会。
它们就爆发在我们身边。今年7月底开始在各地散发的聚集性疫情,使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德尔塔”跃入了大众的视线,看起来“更快、更强”的变异毒株给全人类带来了新的棘手难题。
后来又有了新的变异,殃及到了学校以及婴幼儿群体,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恐慌之中。
冷静下来思考,病毒为何会变异,变异还要持续多久,最终会更加致命,还是变得温和?这些问题萦绕在每个人心中。而所有人最关心的还是,这场疫情何时能够终结?
在这本书中我们更深的了解到,关于基因的复杂和多样,以至于我们对感染的应对方法也同样多种多样。病毒作为一种擅自闯入细胞的小且相对简单的遗传物质,教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基因治疗的概念。
在任何疫情中,总是有一部分人被感染,而另一部分未被感染或者只是轻微患病。因此,正如作者所说,总有一部分人,无论其比例有多小,总会在最致命的攻击中存活下来。
说在最后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我们或许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要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走在人生旅途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节奏、色彩和旋律,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结局没有丝毫悬念,哪怕百转千回,必定殊途同归。
是啊!与生的权利一同降临你我的,是死的归宿。
于我们短暂的一生,如果对病毒和基因有了更多的科学认识,那么或许这短暂的一生,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将会呈现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