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成为寒假推荐书目,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这两天,摸史君朋友圈里的几位老师,不约而同转了个新闻。原来,据媒体报道,重庆一些中学老师推荐的寒假书目里,赫然有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很多人感慨,以前我看武侠小说,可要偷偷摸摸,冒着被父母打骂的风险呢!

还别说,摸史君小时候,在邻居家里发现一本《薛刚反唐》,看得是如痴如醉,没少被妈追着骂。说要你翻晒谷子你答应得好好的,一个下午没翻两次,这谷子得什么时候才会干呀!没办法,谁叫《薛刚反唐》那么好看呢?我到现在还记得书里的两句诗,“聚义反武二十载,薛刚助李又兴唐”。还知道了武则天、薛丁山、薛仁贵、樊梨花。这些人在近十来年的电视剧里,可以被唱烂了呀——看的时候,完全没有当年的感觉了。

(薛刚反唐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庸的小说,由闲书变成经典,由被父母所不喜到承认这书确实还有些营养,是十分正常的事。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毕竟,金庸的小说,语言优美,且又基于正史记载或野史传说,从这里面学到的知识,可能比教科书上还多呢。

其实只要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与历史沾边的小说,曾经被当成雕虫小技,但长远来看,绝不是洪水猛兽。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啊。它最初的名字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一千多年流传下来的故事,经过人们不断加工,到元明时期,成为说书人的底本——什么是说书人啊?说书人的故事,是讲给谁听的?

(《三国演义》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书人可不是当年的百家讲坛上的教授,他不过是靠着讲历史上的故事而谋生的人罢了——他们更像摸史君这样的自媒体人啊——他们用最浅显直白的语言,讲出一般百姓不可能读懂的书里的故事。他们的读者,是学历极低甚至连字都不认识的贩夫走卒、农民仆妇——最后,他们这些故事的底本,被文人一整理,就成了著名小说了。

还有红拂女、虬髯客、聂隐娘……是不是都很熟悉呢?他们都出自唐人传奇。

传奇是文言小说,在那个以吟诗作赋写文考进士才是正道的时代,写这种玩意儿,就是末技,会被人瞧不起的……

(天龙八部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无数帝王将相消逝在历史长河里,连渣子都不剩,但这些小说人物及其故事,千年后都耳熟能详。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戏与俗文,各有所好,关键,只要能做到各自门类中的极致,青史留名就不是传说。金庸小说登堂入室,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