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四九

6月1日

四九:「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解,就是还有表证,不可下也,千万不可攻下,下之为逆,医生的过失,欲解外者,「桂枝汤」。

当医生在决定攻下的时候,就是知道病人肚子里面有干大便,才会攻下,攻下之前,看还有「桂枝汤」证,先不要攻下,怕下陷入胸,所以要先去解表,再去攻里。

本文由公众号医经整理,版权归倪海厦老师。转载是为了传播中医文化,不会用于营利!

——完——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如果人一直流汗,体液一直在丧失,摸他的身体很烫,这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风温」. 过去环境不同,是因体力透支造成,例如在我在佛州有一个案例,一个木工在伤寒快痊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一七:这硬块可能是大肠癌的出血硬块,不管是什么,芒硝可以散掉

    一一七:「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已而微下利,日晡所发潮热,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药丸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胸胁满而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三

    二三: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 吐家,没事会呕吐的人,常常会恶心呕吐的,肠胃不好,没事吃完东西会呕酸的人,不要开桂枝汤,因为吐家可能是胃破了,桂枝汤一下去,桂枝芍药发阳的力量很强,血液循 ...

  • 卷五、六 47,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解少阳微结之证.口不渴身有微热者,法当去人     参,以六.七日邪虽未解,而正已虚,故仍用之.外证     虽在,而病机已见于里,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上,     为双解两阳之轻剂也. 伤寒五 ...

  •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伤寒论有很多讲述下之后的问题,相关条文多达90条.其中讲太阳病的很多误治就是讲下之后出现的问题,相关的条文有57条之多.也由此可见,太阳病很容易引起误治,而使用下法治太阳病更是最常见的误治. 本条文也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伤寒论》六经条辨内容

    六经本身即是专门的系统,只是医圣在<伤寒杂病论>中没有加以"明确的说明",这也正如人类虽发明了钻木取火,而没有说明摩擦生热一样!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一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因为病在阳,六天足尽,到第七天的中午,事实是足六天,就是巳时到未时,中午的时候解掉. 所以开给病人处方的时候,如果是太阳病,晚上九点吃药下去,十点的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九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如果白天得到的病,就是发于阳,过一个晚上,就是第二天了,所以如果足足六天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