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一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之二“阴阳五行”。
  
本节目推送内容将所选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2
内经名言:
阴阳五行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论述】

  

《内经》的这句话,反映了《内经》的辨证思维。阴阳,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阴阳概念最早产生于人们对日光向背的认识。如《山海经》说:“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据。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其后的先民们不断引申阴阳概念,使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具有阴阳属性。如《老子·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将阴阳发展成了一对哲学范畴,并进而形成了阴阳学说。《内经》引入阴阳学说解释中医理论,并对阴阳学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之成为中医理论构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灵枢·病传》所说:“何谓日醒?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在阴阳学说指导下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虽然形态各异,功能复杂,但都可以根据其特性,分为阴阳两个部分。如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而体表又可再分阴阳,如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以脏腑来分,六腑属阳主传化物,五脏属阴主藏精气;而五脏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如心与肺属阳脏,肝、脾、肾属阴脏;再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肝有肝阴、肝阳,肾有肾阴、肾阳,等等。从病理状态来看,发热属阳,恶寒属阴,气机上逆属阳,气机下陷属阴,病在表属阳,病在里属阴。清代李宗源在《医纲提要》中对阴阳的辨证说得十分细致:“内伤者多阴,正气虚也;外感者多阳,邪气实也。在里为阴,在表为阳——而里寒者,为阴中之阴;里热者,阴中之阳也;表寒者,为阳中之阴;表热者,阳中之阳也。寒者属阴,热者属阳——寒而正虚者,阴中之阴;寒而邪实者,阴中之阳也;热而实者,阳中之阳;热而虚者,阳中之阴也。湿者为阴,燥者为阳——燥而热者,阳中之阳;燥而寒者,阳中之阴;湿而寒者,阴中之阴;湿而热者,阴中之阳也。升者为阳,降者为阴——升而热者,阳中之阳;升而寒者,阳中之阴;降而寒者,阴中之阴,降而热者,阴中之阳也。通者为阳,塞者为阴——通而热者,阳中之阳;通而寒者,阳中之阴;塞而寒者,阴中之阴;塞而热者,阴中之阳也。”

  

阴阳学说把人体看作是由各种既对立矛盾、又协调统一的结构所组成的统一体,它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指导诊断治疗的重要理论。如:健康就是阴阳匀平状态,疾病就是阴阳失调状态,死亡就是阴阳离绝状态。诊断疾病的基本标准就是要分清阴阳,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失调的阴阳两方面恢复到匀平状态,可见阴阳学说已渗透到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

  

【病案举例】

  

苏某,女,47岁,农民。

患者患胃痛已10年余,初则痛即泛酸,继则痛而无酸。其间曾经纤维胃镜并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胃窦部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因胃脘胀痛,嗳气加重而于1984年12月11日延余诊治。

  

刻下,除上述见症外,并感口燥咽干,渴不欲饮,心烦不眠,纳食欠馨,大便溏薄,小便正常,神疲乏力,舌质黯红,少苔,脉细数而无力,证属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治以益胃生津,除火降逆,方选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门冬30g,淡竹叶20g,细生地、北沙参各15g,紫苏子、紫苏梗、清半夏、粳米、大红枣各10g,5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12月28日二诊:自诉药后口干咽燥、心烦不眠均有所好转,又进服10剂,嗳气呃逆似减,然脘胀痛反而增剧,大便稀薄,每日二三次,苔薄白,脉如前。复审其证,可能因方中所用北沙参、麦冬、生地多味养阴之品碍滞胃气,而大剂量淡竹叶寒凉又伤中阳,遂使其证转为中焦虚寒,脾胃失健。治宜温中健脾,理气和胃,方选桂附理中汤加减,处方:潞党参、焦白术、云茯苓、川厚朴各15g,淡干姜、高良姜各10g,制香附、熟附片(先煎)、上官桂各12g,广木香、炙甘草各5g,7剂,如前煎服。

  

1985年1月4日三诊:大便正常,脘痛已除,脘胀嗳气减轻,舌苔如前,脉转细缓而有力,续宗原方先后迭进30余剂,诸症悉除。

  

按语:此证初诊时虽以口燥咽干、渴不欲饮、心烦不眠、舌质黯红、少苔脉细数等胃阴亏虚为主,但亦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脉无力等脾胃阳气不足之象。医者但见其胃阴不足,而投诸多甘寒之品以益阴生津,忽略温补中焦阳虚,故阴虚内热之证好转而阳虚中寒之证反增,后用桂附理中汤加减温中健脾,理气和胃,使处于失调状态下的胃阴、胃阳趋于匀平,终使诸症悉除,而奏全功。

(本文选自张恪 编著《内经名言三百句》学苑出版社出版.  2005.8)
医道传承丛书
                                   醫道傳承系列叢書
                                           (繁體豎排誦讀本)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醫學教程。
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第一輯:醫道門徑
《醫學三字經》  〔清〕陳修園著
《藥性賦·藥性歌括》〔金元〕張元素,李東垣著,〔明〕龔廷賢著
《瀕湖脈學》〔明〕李時珍著;
《長沙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金匱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時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醫方集解》 〔清〕汪昂編著;
第二輯:醫道準繩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唐〕王冰次注〔北宋〕林億等校正 孫兆重改誤
《黃帝內經靈樞》〔北宋〕史崧    音釋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西晉〕皇甫謐 撰集〔北宋〕林億等校正;
《難經·新難經集注》〔明〕內府 刊印〔北宋〕王惟一   集注 ;
《神農本草經》〔齊梁〕陶弘景編  尚志鈞輯校;
《傷寒論》〔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撰次〔北宋〕林億等校正;
《金匮要略》〔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集〔北宋〕林億等詮次;
《脈 經》〔魏晉〕王叔和撰集 〔北宋〕林億等類次 ;
第三輯:醫道圓機
《溫熱論·濕熱論》
〔清〕葉天士〔清〕 薛雪 著
《溫熱經緯》〔清〕王士雄 著 ;
《溫病條辨》〔清〕吳鞠通著〔清〕汪瑟庵參訂;
第四輯:醫道溯源
《宋刊周易本義》〔南宋〕朱熹 撰;
《道德經》〔東周〕老聃  撰 〔西漢〕河上公注;
《五行大義》〔隋〕蕭 吉  撰;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方位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内经> 里论述的五行理论体系有如下两种, 即 方位五行理论和生克五行理论.生克五行理论中, 五行各自地位是相同的, 配属四时的关系为木春. 火 夏. 土长夏. 金秋. 水冬.而方位五行理 ...

  • 升脾降胃丹

    降胆降胃升脾中药方 您好!降胆降胃升脾一即升脾降胃利胆的中药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橘皮竹茹汤加减.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肝胆相照,疏肝才能利胆,两方相配相宜. 不是脾升胃降吗?怎么变成胆升了呢?爱问知 ...

  • 《临证指南医案》研究叶天士的杂病辨治理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 邓飞强 脏腑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脏腑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八纲辨证是中医临床辨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即本于此.叶氏将气血津液辨证发展为卫气营血 ...

  • 《内经名言三百句》“阴阳五行”之八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五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四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三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阴阳五行”之二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 脏腑理论二十四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 脏腑理论二十三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脏腑理论”之二十一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

  •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脏腑理论之二十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