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丨岭南清音,梅庵古韵—刘善教、朱默涵老师稼轩·进士会古琴雅集活动回顾
在南国的冬日里,久违的阳光破寒而来,为岭南琴友来带了一缕暗香。自1917年王燕卿先生于两江师范学院(今东南大学)李瑞清斋馆“梅庵”设帐传乐至今,已逾百年。盛放了百年的梅庵,如今早已是盛展于国内外,12月13日“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老师做客稼轩 · 进士会,为大家讲述了这一个世纪以来梅庵琴派的琴韵风采。同行的还有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辽宁省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朱默涵老师,让现场的琴友有幸一睹川派古琴的动人魅力。
刘善教:百年琴韵,缦妙梅庵
王燕卿先生初学山东诸城派,但因为他不满足于当时诸城派的现状,所以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云游四方,受到多方名师的指点,吸纳各派精华,逐步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后因其在孔庙里面担任一个小小的官员,故而得以认识康有为先生。在民国初年时,经过康有为先生的介绍,接受了时任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先生的聘请,在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梅庵”教授古琴。
“梅庵”原是清末临川名画家李瑞清(清道人)所筑,为他作画、临池之所,他亦自号“梅庵”。徐立孙先生编纂琴谱后,将其命名《梅庵琴谱》也是取纪念之意,而“梅庵琴派”也由此而得名。
刘善教演奏《平沙落雁》、《搔首问天》
“梅庵派”的特点
梅庵派在音乐的处理上大胆地引进了西方音乐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点拍,在古代的琴谱上是没有点拍的。 技法上也有创新,像大撮大猱、一指多弦等。梅庵派虽只有14首琴曲,但是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如《关山月》这样精炼顿挫的小曲,也有《长门怨》这样缠绵丰富的大曲。尤其《平沙落雁》加入了模仿大雁鸣叫的“雁鸣”一段,将大写形与大写意结合在一起。技法精妙,琴音清丽,使该曲更加贴近自然、华彩不断。
刘善教 《平沙落雁》
保护传承,留住精髓
刘老师说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使命是保护传承以及其流派的精髓,如果消灭了这些,全部用西方音乐来取代,一个曲子大家都弹得一样,千人一声的话便会失去了古琴的艺术价值。
所以我们虽然鼓励从时代的要求在学琴、弹琴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古琴核心的东西是不能被替代或改变的,如果全部音乐化了,那么就失去了它的艺术价值。
朱默涵:出于天籁,生于人心
由于幼时受家庭的影响,朱默涵老师自小就喜欢音乐,这也为她日后学习古琴音乐打下了基础。70年代后期,顾梅羮先生回到老家,学院里要为老先生选择学生。在此之前朱老师并未接触过古琴,也没有听过琴的声音。第一次见老先生的那天,也是她第一次听到“琴”美妙的声音,天性喜爱音乐的她立马就被古琴那种悠远的韵律给深深吸引了,于是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跟随顾先生学琴。
云和式 稼轩琴坊斫
在没有复印设备的年代,每次上课之前就得先抄谱,顾先生的《琴学备要》朱默涵老师全部都抄过一遍。但朱老师认为,她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很轻松的,因为老先生很慈祥,对她是鼓励和赞美式的教育。而顾先生的那种教学的方式也一直影响她到今天,将近四十年。
朱默涵《高山流水》
承于师,法自然
顾先生告诉她,古琴的音乐出自于自然,无论是技法、曲艺、意境都是出自于自然的,所以要尽可能在学习曲目之前去体验与琴曲相关的背景、人文。
于是在学《高山》之前朱老师特意去登了一次泰山,她从远处望山,到山脚下,到山腰,通过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去感受“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再到山顶俯瞰,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稼轩 · 进士会
80年代开始准备考音乐学院的时候,整个东三省学琴的就朱默涵老师一个,大家对于琴的认识是很不足的,不像今天有着“非遗”的加持。但钟爱古琴的朱老师最终仍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沈阳音乐学院。
1985年朱老师又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古琴硕士研究生。朱老师说,是顾梅羮先生将古琴专业级别提到硕士研究生,就犹如当初“梅庵派”的王燕卿先生第一次将古琴专业带入高等院校一样。那一辈老先生们对古传统艺术的传承所付出的心血,是所有我们后生晚辈都有目共睹也切身受益的。
程久霖 《长门怨》
纳百家之所长
流派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各家必定都有他的优秀的地方才能得以被传承下来,顾梅羮先生不仅仅让朱老师学习川派的特点,同时川派的琴谱也收集了很多其他派别的曲目,比如梅庵派的《长门怨》《捣衣》等等。
上一辈的老先生是遵循着这样一条路:既要传承自己流派的特点,也要吸收其他各流派的精华。
李德荣《碧间流泉》
徐思杭《乌夜啼》
答 琴 友 现 场 提 问
一、如何去学习古琴?
1、名师的传承:一定要选择一位好的老师,学琴几乎没有自学成材的,只能说通过老师的指点加上自身的刻苦最终超过老师。
2、悟性与刻苦: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足够的话对学琴会有很大帮助,悟性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因为勤能补拙,多付出、多努力就会有进步。
3、坚持不能少:既然选择了古琴最重要的是坚持二字,很多人并非不够聪明,只是没有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二、钢弦与丝弦的区别?
古琴作为一个非遗项目要传承保护,那么丝弦一定要有。保留传统的东西是必须的,但也允许根据时代的需要去改良。很多琴家包括我自己都有丝弦琴,因为丝弦在琴上的表达使我们更能感受到古代琴人演奏音乐的味道。
张倩《泽畔吟》
但是在舞台上灯光的强照下,丝弦遇热会有一定的伸缩,对音准会有变化。在台上要表现的完整的音乐给听众,所以要尊重到听众的听觉享受,这是时代的改变。那么钢弦的话就会更适应于正式舞台的表演,而丝弦则可以在一些更近距离交流的时候,比如说像今天这样的雅集活动用丝弦琴是没有影响的。
梁柏毓《忆故人》
孔浩泉《韦编三绝》
到 场 嘉 宾
邓启耀(左)、周楷模(右)
邓启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媒介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周凯模,星海音乐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倩(左)、许碧兰(中)、黄祎琦(右)
中国可演奏用古代箜篌复现第一人黄祎琦、许碧兰伉俪
張倩,星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广东古琴研究会理事
徐思杭
新浙派传承人徐思杭
主 讲 嘉 宾
刘善教,“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乐器协会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学会古琴委员会首届常务理事、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古琴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琴比赛评委、镇江梦溪琴社社长。
特 邀 嘉 宾
朱默涵,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乐器协会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理事、全国民族器乐演奏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古琴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古琴研究会秘书长、辽宁省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
稼轩古琴艺术家
程久霖,梅庵派第四代传承人、中国琴会理事、稼轩琴坊琴家、广州梦溪梅庵派古琴艺术传习所主持。
李德荣,岭南琴人,稼轩琴坊琴师、斫琴师、广东古琴研究会常务理事。
艺术家现场合影
程久霖老师与梦溪梅庵江门传习所学生
沙湾镇领导莅临雅集现场
程久霖、刘善教老师
现场合影
编辑 | 渔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