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代名医传承 癌症、险证方显大医本色|闫云科医案二则

中医学苑

ID:zyxy1988

闫云科医案二则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为医家圣书、千古不朽之作。其立论高深,组方用药谨严,开辨证施治之先河,为后世垂方法、立津梁也。诚如朱震亨所云:“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 是以余自步入杏林,即奉此书为圭臬,仰之钻之,情有独衷,践之验之,效若神功。四十余载,往返于芸芸病患之间,审辨而心有所本,组方而不忘所宗。每有山重水复之困,终得柳暗花明之径,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仲景

🔺小河头日出

🔺慕田峪长城

🔺滑冰车

 1.肺癌?治案

1

王翠珍,女,64岁,原平县未村人。2018年7月11日门诊。主述因腿脚水肿一年,2017年6月在山西省某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用激素等治,20余日后出院,12月病情加剧复住院,经肾穿确诊为二期膜性肾病。今年6月份因高烧(40℃)、腹腔肿物、疼痛住忻州市某医院,CT检查:左肺癌、右髂窝转移性瘤、腹壁肿物、左额颞占位病灶、双肺炎症、左胸腔积液,住院15日返乡治疗。

2

望其体胖面腴,眉间驻愁锁恨,目泪沾睫,殊少欢容,舌质淡红少津;询知不咳嗽气短,亦未咳血,易饥能化,口不干不苦,大便日一次,小便频,神疲乏力,畏寒喜温,盛夏犹不敢单衣薄被,下肢发冷,腿脚水肿,傍晚尤甚,血压高19年,不头痛,不眩晕,日服施慧达1片/2.5mg,血压仍170/86mmHg,一年来强的松不停,初服10片/日,三月后每三周减半片,刻下3.5片/日;切诊: 腹微满胀,右少腹可触及拳头大小癓块,质硬,无压痛,下肢不温,压之凹陷。脉象沉滑略数。化验室报告: 微量总蛋白定量0.50g/L,尿蛋白+。

3

天天住苦海愁城,日日与药箱为伴,如此东海捞月,愈期难料,着实苦不堪言。且癌瘤凶顽,怙恶不悛,蹂躏脏腑,噬肉食血,患之,多垂垂待斃、无复生理。今症状林林总总,然庐山之真面目——阳虚也。刻下饮食胜昔,脉沉滑数,大腹便便,形同发福,似属热象,实强的松之副作用。而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傍晚水肿,乃阳气虚损之明证也。阳虚则水谷精微不化津液而成痰,与气、瘀相合,凝结则成瘤、成癌,其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转移至腹腔不足怪也。治疗应以温阳之鞭直指其本,四逆汤则为首选方也,加白术、茯苓、黄芪,扶正健脾。攻坚汤为刘绍武老师所制,谓其无坚不摧,合之则阳气复,癥块消。然阳虚非短期形成,恢复亦需时日,若有水滴石穿之志,或可紫气东来。

4

附子45g 干姜45g 炙甘草45g 白术15g 茯苓15g 黄芪45g 苏子30g 牡蛎30g 夏枯草30g 王不留60g,七剂。西药除施慧达照服、激素缓减外,余皆停用。

二诊

水肿减,守方。

三诊

水肿止,神疲减,柳暗花明之象小萌,愁恨纹解,令強的松10天减1片,守方续服。

四诊

腿脚劳后仍肿,畏寒大减,神气充沛。強的松1片/日已8日。右少腹肿物似有似无,脉来沉滑,峰回路转已显,原方续服。

五诊(9月26日)

共服91剂,強的松已停16日,近周身肢体疼痛,恶心,胃纳减少,此停激素之故也。腹诊腹腔癥块不见,B超果然。尿检蛋白±,CT检查肺部,左肺仅见纤维条索影。癌肿已杳,二竖子斃,肾病见轻,仍需调理。今纳呆恶心,属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拟半夏泻心汤和之,阳气之恢复,仍需继续,如能坚持,理应指日可待。

附记:

我曾治愈市医院据恶病质等症及胃镜诊断之胃癌,发表《山西中医》,我校某西医老师谓没有做病检,未找到癌细胞,不一定是胃癌。言之有理,故虽本案肺、腹腔,前后CT判若两人,仍予标题肺癌后划问号示疑,因此例亦未病检。住院时主管医生为何不做?不得而知。余门诊,也不可能令其复住院病检。不管是肺癌,还是……,病人绝处逢生,痛苦消失,余即心花灿烂,夫复何求呢!

2. 亡阳险案

1

高君之母,74岁,患高血压20余年,之后又高血糖、心肌梗塞二次、慢性肾功能不全。2017年4月9日不慎摔倒,致右股骨颈骨折,住某医院,14日行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转lCU病房,三日后突然昏迷,几经抢救,病无好转,家属见已无望,遂出院以备后事。

2

余子闫峻,与高君挚密,时峻赴鲁应诊,电话嘱余速诊。下午4时许至,哭声满屋,亲友忙乱临终事宜。但见患者不省人事,面色灰暗,唇、舌、指甲紫绀,呼吸如丝,手冷过肘,足冷至膝,尿袋尿液红浊(手术后尿管未拔),大便遗泻无度,脉象沉微似无,血压不及40mmHg。

3

脉症观之,此亡阳证也。盖年老体弱,久患重病,气血虚衰,本非松柏耐寒之躯,复经骨折、手术、输大量冰冷液体,致阴气益盛、阳气益损,目下业已阴阳垂绝,危若朝露。当此千钧一发之际,唯有回阳一法,或可如夸父追回西坠之阳。

处方用药:

拟四逆加人参汤加味: 附子60g 干姜60g 炙甘草60g 人参30g 山萸肉90g ,嘱大火急煎,边煎边灌(约5点),并艾灸涌泉。 二剂将尽,患者苏醒(临晨4点16分), 知足心灼痛,声音低微,气不相续,手足转温,下利减。血压100/70mmHg 痊扉已启,阳气渐回。附子补天之石,仍需重用,守方不变。至午,血压升至130/76mmHg,诸症渐减,下利止。 翌日,精神大好,思食,血压稳定130/80mmHg,脉象沉微。拟: 附子30g 干姜30g 炙草30g 人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黄芪30g 牡蛎30g,原降压、降糖等西药俱停。之后之治,由闫峻加减,约30余剂,神沛知饥,语声洪亮,原医院检查,除陈旧性心梗外,血压、血糖、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

附记

古谓生死由命,若非仲圣方药雄猛,司命官能施恩,余不之信。忆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中医治愈者不治也会愈,如鸡叫天明、鸡不叫也明”之吠,甚感其非,不可思议!

作者情况

闫云科,山西忻州市中医医院原院长。行医五十余年擅长治痰饮顽症,用催吐泻水二法,疗效卓著。喜用经方,辨证准确,用方简、用药精。有著述两部《经方躬行录》(学苑出版社出版 2010年出版)、《李翰卿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学苑出版社出版 2011年出版)。

读经典 做明医

本书系李翰卿先生耳提面命,李映淮先生躬录、整理而成。书中承载着两代人数十年学习、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及其113方的临床实践及经验,反映作者博通医籍经典,但不泥古、与时俱进,注重古为今用,中西结合,能达阴阳之理,擅用经方、小剂。李映淮先生在撰著书稿时,为使后人能准确地理解传承《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之真谛,参考多家学说,添加了不少按语,闫云科先生在整理校订书稿时,又附载了所存之李翰卿先生麻黄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三份讲稿,可以说是三代人的心血铸就一部伤寒论临证录。

读经典 做明医

仲景方后世称为经方,系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其效用之高、之神、之奇,历代医家均有论述。本书作者闫云科医师运用经方取得卓效,其关键即在于擅辨病机,会抓主症,巧识病位,而且恪守经旨和方药理法之意,结合病情实际而灵活变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