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写春秋——当代著名画家谭晓风

谭晓风个人简历:

谭晓风,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一清诗书画院院长。

1948年生于四川广安。

1974年定居云南昭通市。

1985年就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师从地方名宿吴希龄、陈明礼。

1990年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系进修。跟随苏葆桢、徐无闻等教授学习中国花鸟画及诗词。

1991年庆祝建党70周年《硕果累累颂升平》入选“省美术作品展”。

1992年在云南昭通市举办首次个展。

1993年《北国情》、《寒栖》入选“云南省第三届中国画展”。

1994年《榕林双栖》入选“香港中国百家书画作品精选展”,收录《中国书画精品选集》。

1995年《幸福之家》获“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国际书画大展”金奖;同年《金沙江畔》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银奖。

2004年《硕果累累颂升平·沁园春词意》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一等奖。

2006年巨幅花鸟画长卷45×1米《乌蒙珍禽图》创作问世,经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栏目摄制播出《追踪黑颈鹤》纪录片。昆明电视台、云南日报、春城晚报、香港书画报、美国国际日报、中国书画报、光明日报、中国民航杂志等国内外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2007年9月在昆明举办画展。

2008年诗词被中国诗学发展研究会、中国诗学创作成果最高成就奖“李杜奖”评委会共同评定为“李杜奖”金奖;同年二件国画作品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云南书法美术展”。

2009年诗词《沁园春·国殇(5.12感怀)》获中国大众文学会“大众百花文学奖”。

2010年10月31日于伟人故里--四川广安,邓小平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并收藏作品两件。

2011年11月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拍摄播出个人专题片《写意人生---谭晓风》。

2012年 7月《光明日报》刊载作品并采访报道。

2013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五味集》谭晓风诗词选,《谭晓风画集》。

2014年3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谭晓风》(大红袍)。

2016年创作完成百米花鸟长卷《中华珍禽图》。

2016年5月由文化部编辑出版《名家典藏·谭晓风画集》。

2016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珍禽图·谭晓风花鸟画120米长卷》。

2020年收录入编《新中国美术图鉴》大型美术史集。

作品赏析

400cm×100cm

400cm×100cm

400cm×100cm

400cm×100cm

《翰墨丹青写春秋》

诗人画家谭晓风,有人称其为“怪才”、“鬼才”;有人赞其为“中国花鸟画圣手”;有人誉其为“画黑颈鹤第一人”。然而在他看来,这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人们更关注的是其跌宕坎坷,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以及身处舛途逆境,却能寄襟怀于风物,消块垒于壶觞,游艺于人生的旷达态度。

认识晓风的人,应该始于他的作品。从一些报刊杂志所发表的他的画作、文章,云南卫视、央视拍摄的他的专题片,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谭晓风画集》、《五味集·谭晓风诗词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谭晓风》(大红袍),文化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主编出版发行的《名家典藏·谭晓风》等众多资料以及所展出的及获奖的作品来看,都可认定他是一个见解独到、成就非凡的艺术挚爱者。晓风有一方印,印文是“神仙洞主”,如若促膝畅谈,你会发现,他面对荣誉从不沾沾自喜,总是那么从容、淡定、谦虚自律的作派,还真透露出几分仙风道骨!

昔人王羲之有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晓风便是在这清风明月间耳得目遇成画为诗之人。人每逢穷途末路,或呼天抢地,或醉情山水。呼天抢地者,常坠青云之志;徜徉于山水者,多陶冶其性情。晓风立鸿鹄之志于书画,数十载如一日,敏而好学,执著耕耘,其画作无计。又陶冶于山水花鸟间,诗人之性情亦难以掩藏,故诗词如泉涌般不断问世。如今他虽年逾古稀,霜染鬓发,但仍笔耕不辍,近又写就《中华珍禽图》长卷此一力作,打破了“自古花鸟无长卷”的历史定论,真乃有惊天骇世之感也!

400cm×100cm

400cm×100cm

《中华珍禽图》,长120米,宽1米,历时四年完成。此图集百馀种珍稀禽鸟386只,以春、夏、秋、冬为序,展示了珍稀禽鸟之滩涂、水域、草木、长空、冰雪各境的完美融合。凡展赏此图者,无不激动万分。那浑然天成的色彩,静动相宜的珍禽,不就是我们心中的自然世界,不就是回归之作吗?回归自然,对天地间最自由的一群生灵做出最真实的展现;回归传统,对魅力中华本就追求的归真无尘,做出最诗意的阐释。对万物秀雅、自由的崇拜,是传统文化的正宗;回归本心,一花一草、一月一日间,尽得鸟鸣之乐,顺遂六气之变。羲之所言不错:“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故众生逐“快”,晓风悦“慢”,于是他便把这种天地间瞬息万变之美定格于画中,变成了永恒的艺术。长卷中,更有其自撰诗词37首,跋文500馀字,一气呵成,酣畅备至。全图以和谐美为主旋律,呈现出一派鸟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鸟与鸟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宏大景象。此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形在画内,意在画外,形得于神,神得于感,感之所至,遂予高度概括、提炼,故得神形兼备之妙耳!

然,晓风此作并非率意而为之,追根溯源,“清萍之风”当起于数年之前也。

2006年,45米长卷《乌蒙珍禽图》面世后,他便萌生了创作一幅中华珍稀鸟类百米长卷的念头。从此到处搜集素材,并开始跋涉于漫长的采风之路。他独自一人背着行囊从云南昭通大山包、会泽念湖、香格里拉碧塔海,到川西若尔盖、青海龙宝潭、新疆阿尔金山、齐齐哈尔扎龙、江苏盐城……凡属候鸟栖息之湿地,皆于春、夏、秋、冬四季反复去感受这些珍稀生灵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景况,并常在脑海里不时呈现出蔚为壮观之图卷,提笔创作之冲动,不能自已。于是,2009年便在大观河畔省工商大厦租下一50平米地下室仓库,创作出无以数计的湿地类作品及诗词。

笔墨者,起止在手,发端于心,此即古人所谓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稀之年,能静心于这黑白方寸之间,甘受着淡泊与孤寂的磨炼,沉醉于一个远大而宏伟的梦想,非诚心而何哉?自2012年中秋始,四年间,晓风拒绝一切社会活动,闭门谢客,潜心作画。但迫于生计,也只能时画时停。然而苍天不负苦心人,2016年7月1日《中华珍禽图》终于告成,晓风 给人类奉献了一份真诚的精神饕餮盛宴。

367cm×144cm

367cm×144cm

367cm×144cm

367cm×144cm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先生曾对晓风的作品这样点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花鸟画的发展,工笔画比较多,大写意作品比较少。这个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艺术主题。艺术家他个人的成长缺少大的波澜,缺少一种思想寄寓,而这一点恰恰是谭晓风他所独自具备的。所以他的花鸟画创作里面有他自己很多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感怀。他把自己对社会的感悟全部寄托在他的笔端,去体现他的精神风貌。”“他把花鸟画的创作和山水,和环境自然的生态成功的结合在一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说二十世纪花鸟画在学术上的一种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他选择了花鸟和生态的结合,选择了鸟和自然的源流、滩涂的关系。表现的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寄寓,而是谈到今天由于社会高度发展,科技文明的高度发展,我们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那么通过他的花鸟画作品,让我们能够重新唤起对大自然,对生命的一种热爱,我觉得这就是谭晓风他所表达的一种审美的主题。所以他的画在笔墨上形成了非常粗放、浓重、浑厚、淳朴的这样一种个性特点。”“他的画擅于用减法,用非常简约的笔墨、颜色、色彩来体现主题。从构形到色彩和用笔的处理上是以简约为主。这种简约中所体现的笔墨个性不是那种纤细的,是属于那种淳朴、厚重性的,是粗放中体现的一种笔墨个性和他的个人情怀,也是他的花鸟画作品独具的特点”。这些中肯的点评,由《中华珍禽图》再次得以充分印证。

俗云,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精妙的作品与作者的人品是绝然分不开的。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晓风正是在“造次”与“颠沛”的困厄之中锻造自己的仁人品格的。

1948年,晓风出生于四川广安一贫民家庭。“文革”期间,其令尊蒙冤,为避株连劫难,他离乡背井,亡命天涯。为求生计,大巴山下烧砖瓦、挖煤,秦岭伐木,若尔盖草原放牧,西藏深山采药……逃亡路上,天寒地冻,衣衫单薄,伶仃惶恐,虫蛇为伴,乞讨挨饿,遭人白眼,饱经炎凉辛酸。但即使如此,他心中的那一份澄澈却愈显清明。辗转山水间虽苦也乐,春花、秋月、夏日、冬雪都能荡起心中的涟漪。1972年定居云南,晓风仍以做木匠、泥水匠、油漆匠等苦活度日。在做漆匠期间,为了满足客户在家具上画画的需求,他机缘巧合地接触到了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1985年,他正式启蒙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经三年系统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又深造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系,跟随苏葆帧、徐无闻等教授学习中国花鸟画及诗词。从艺30馀年来,他如饥似渴地通读中国画史画论、唐诗宋词,纵览历代名家手迹,饱临大师名作,颇得八大山人、徐青藤、吴昌硕、齐白石、张书旂、潘天寿等古圣今贤之艺术精髓,并游历全国众多名山大川,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搜集各种珍禽奇卉素材,结识众多艺术名宿,取长补短,积学广识,从而创作出大量有新意而又不失传统,且充满诗情画意的花鸟作品。

240cm×70cm

240cm×70cm

240cm×70cm

240cm×70cm

240cm×70cm

240cm×70cm

纵观时下艺界,能书者有之,能画者有之,能诗者亦有之。然集诗书画于一身,堪称“三绝”者却是凤毛麟角。晓风有幸而为“三绝”者之一耳。而这源于著名艺术评论家何怀硕先生《怀硕三论》之《大师的心灵》:“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诗为‘精神理念’与‘感性形式’之中庸,为客观艺术与主观艺术两端之和谐的结合。所以,诗为一切艺术之灵魂”。从此,他在诗词上狠下功夫,钻研诗词理论,熟读古今名篇,继则付诸实践,逐渐得心应手,积铢累寸,竟至数千首之多,并创作出很多以诗入画的花鸟作品,终于在当今画坛上呈现出一己之面目,展示出一己之风格,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个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经历几十年艺术耕耘、风雨洗礼,总会产生一些感悟,晓风当然也不例外。他从中悟出了“淡、静、空、灵”的人生哲理及创作理念:淡,是一种心态,从容淡定,不生妄念;静,是一种修为,娴静踏实,不浮不躁;空,是一种境界,空灵高远,虚怀若谷;灵,是一种慧根,佛心慧眼,妙相珠开。从他那简朴的日常生活,一壶清茶,两杯小酒,半碗淡饭,静修于画室之中,安享于淡定的艺术创作中;从他那些淡雅高蹈、不染尘烟的清心的禅诗、禅画中不难看出,晓风对艺术、对人生的参悟真的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感情、想象、幻想、心理、欲望赋予艺术之时,人生的孤独、空虚、寂寞、恐惧、痛苦、悲伤等情感都会变成艺术创作的内涵。这不但表现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情趣,而且也渗透了个人的身世与人生经历,同时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觉醒和独特思想感情的表达。所以晓风师古而不泥古,不依附前人,不沿袭程式化。他大量的大写意花鸟画,常以寥寥数笔直抒胸臆。时而阳光曙色,泼墨烟云;时而浩瀚雪域,空无一物;时而小鸟相依,或翱翔云天,或寄情夜月,或寻觅池塘。观其画,寻其理,皆有虚实之辩证关系,一草一木,一叶一花,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观赏者从中体会到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以及蕴含的丰富情感。

97cm×90cm

97cm×90cm

97cm×90cm

97cm×90cm

品赏中国画,历来皆以“能品、妙品、神品、逸品”而鉴之。有一定基本功,能作画,此为能品;有厚实的表现手段,出奇制胜的笔法、章法、意境即为妙品;有神来之笔、意境深邃,当为神品;逸笔草草、直抒胸臆、高古典雅、诗情画意为中国画之最高境界,则谓之逸品。此类作品,非高深之学养则不能达之。数十年来。晓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兴会标举,辄有所妙悟;偶一操翰,或诗或书或画,书卷味气充盈其间。若胸无学养根柢,岂有如此之气象哉!

晓风曾任过企业厂长,有着丰厚、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为了酷爱的中国画艺术,他抛弃了优越的待遇,宁愿布衣素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也许是他生性爽直、豪放坦荡、心无旁骛;也许是他豪气干云、谈笑风生,从不为人牵马坠镫、耳提面命的骨气,才令其笔墨苍茫雄浑、拙朴古厚、粗犷浓重;也许是参透世事,淡泊名利,才令其画作总有一种天人合一、超然高雅、物我两忘的味道。自古诗书画浑然一体,三者相得益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因诗传神,诗为画中魂,画虽不言而有言,诗虽非画而有画,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方显画家内涵之丰歉,人品之高下。人品高,画品书品必高,人品铸就艺品,艺品彰显人品,二者一致,方可为画坛之大家!余以此观之,晓风足堪“大家”之称也。

晓风自谓“一个地道的艺术殉道者、苦行僧”。其未来的艺术之路还很长,但我坚信,他仍将象蜗牛一样负重前行;当然也坚信,他的艺术成就一定会锦绣添彩,让世人刮目相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冯彦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