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努力不一定能学好,但不努力一定学不好!

文/王呈祥

《书谱》第廿讲:书法,努力不一定能学好,但不努力一定学不好!学习书法,不能忽视的三个阶段,你知道几个?

《书谱》: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

大意:就领会通晓书法的法则方面,青少年不如老年;但就学习掌握一般规则,老年就不如青少年了。对于书法的思考和领悟,年纪越大越能得其精妙,就单纯的学习而言,年轻人则有时间上的优势。

笔者认知:这段文字是要告诉后来学书人,老者有阅历和思考上的优势,但是余生不多;少者虽无老者的优势,但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

《书谱》: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大意:书法学习,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每经过一个阶段,境界就有一定的变化,直至达到最高水平。如开始学习字的结体布局,只要求平正;做到平正之后,就必须追求险绝;能做到险绝,又需要重新回到平正(高层次的平正)。

笔者认知:书法学习的三个阶段如同创业,开始时稳打稳敲,慢慢有一定基础后,便参与风投、融资、上市,最后推广企业文化以及树立品牌形象——平正→险绝→平正(高层次的)。第一阶段是平正,第二阶段是险绝,第三阶段回到平正。这便是学习书法不可忽视的三个阶段。

《书谱》: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大意: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等到了融会贯通的时候,人也老了,书法也成熟老到了。孔子说:“人到五十岁才能懂得天命,到七十岁才可随心所欲。”因此只有老年方能掌握平正与险绝,体会出变化的道理。所以,凡事考虑周全后行动,才不会失当;掌握好时机说话,才能切中事理。

笔者认知:书法学习如建造大厦,只有根基牢固,上层才会牢不可摧,反之,根基不牢硬往上盖,后来大厦塌了,这时忽然明白根基牢固的重要性,后悔没有将根基打牢——地基不牢(不稳)→大厦坍塌(险绝过头)→重建(开始很重要)。

《书谱》: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大意: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更加精妙,主要是因为思虑通达周密,心平气和,不激进,不偏颇,其格调和风范自然高远。王献之以后的人就不行了,功力不足还要鼓劲作势,只为标新立异,非但用工比不上前人,神采情趣也已天地之别。

笔者认知:的确如孙过庭所说,王羲之晚年的书法写得更好,这点有目共睹。因为我自己还达不到王献之以后书家的水平,故而对孙过庭所说他们标新立异不做任何评价。

《书谱》: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

大意:有自我批评的人,有自我夸耀的人。自夸的人将因缺乏继续勤奋的精神而断绝进取之路,自我批评的人总想着勉励向前,那么将来必定能够成功。事实上,只有勤奋学习而未有成功的人,没有不努力学习就能成功的人。观察当前的事物,就可以十分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

笔者认知:骄傲让人落后,三国时的马谡有了些许战功就骄傲自满,甚至不知自己姓什么了,因此导致街亭失守,被斩!虚心使人进步的例子很多,不一一说明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结束语

书法学习其实没有什么难的,无非是学与练——学,向古人学,向优秀字帖学;练,勤奋的练,正确的练。孙过庭所说的越老越好,是指不停的学习,阅历才会跟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倘若不学不练,即便活到一百岁只能是人老了,而书还是新的。有位朋友曾和我说,他30岁的目标是挣够1000万,如今30岁,我问他目标完成没有,他说完成一半。“哇!500万也不少了”。“兄弟别误会,我说的一半是我今年30岁了。”

点击原文链接获取书法学习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