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打卡“网红列车”,我们结识了一群“铁汉子”
在兰州的闹市区,有一趟穿行于街巷的慢火车,网友说它像极了动漫“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驻足的镰仓道口。随着小火车和铁路道口的走红,曾经人烟稀少的铁道线,如今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说起这条铁路,它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老铁”,66岁的高龄,为它增添了另一重“神秘”色彩。
成立于1938年的阿干镇煤矿厂,带动了上个世纪兰州经济的蓬勃发展,“先有炭化坪,后有兰州城”,生动的再现了兰州采矿业的辉煌历史。1955年,随着兰阿铁路支线(兰州至阿干镇)建成,结束了阿干镇“以骡马运输煤炭”的历史。
“我在这条线上已经呆了30年,已经数不清在这趟车上过了多少个春节。”
今年55岁的张宏全,作为兰州车站兰西运转的调车长,每天守护着这条线路的煤炭取送作业,和列车的运行安全。
由于历史的遗留,在0至4公里的铁道沿线,至今分散着一百多处开放道口。“门一开,脚就伸到了铁道线上。”张宏全形容关键路段的惊险程度。为了保障沿线群众安全,每趟列车运行速度必须严格控制在20公里每小时。
“每次上山,我们必须站在车前瞭望,虽然铁路沿线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防护员,但师傅要求绝不臆测行车。”徒弟孙鹏博说道。
23的吉林小伙孙鹏博和“”赵旭,跟随师傅张宏全在线路上奔波了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风霜雪雨,师徒三人都要顶着朔风立于车前。日积月累,曾经白白胖胖的东北小伙变成了十足的“糙汉子”,但眼神里却多了一丝坚毅,西北风吹得他特别苍劲,也特别爷们儿。
“之前的风笛气密性不好,声音小。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为了老百姓安全,我就琢磨,用天然气阀门,拨片等小零件,改良了这套汽笛。别看这玩意儿土,独家专利,全国就我这一套。”
“呜~~~~”的一声,张宏全拉动线绳,风笛作响,清脆嘹亮。隔着几公里,沿途的老百姓就知道火车要来,纷纷避让。
一项“土发明”,却大大降低了行车安全隐患,据了解,自从2012年,张师傅改良了汽笛,阿干镇煤矿专运线,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责任行车事故。
汽笛声声,这不单是列车接近的警示,也成了老张和铁路沿线孩子们的“约定”。
每当列车经过,居住在铁路沿线的孩子,都要站在家门前看火车。对于铁道边已经长大的孩子,在家门前数火车的经历,无论多少年后想起,都会是思乡万千情绪里最温暖的感情注脚。
列车到达阿干镇煤矿,孙鹏博和赵旭对车体进行摘挂作业,他们要把拉上来的空车体留在煤矿,将满载煤炭的重车挂上机车拉回兰州,用于范家坪和西固城电网和热力网的能源供应。
8节车厢,合计550吨电煤,每天拉运1至2趟。一车车煤炭在这个春节,转化为热能和光亮,为千家万户送去源源不断的温暖,点亮万家灯火,照亮游子回乡的归途。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你们是不会懂的。”张宏全手指着斑驳的墙面,咏诵着依稀可见的两行字。
几十年如一日,张宏全身体力行,每一钩作业都力求精益求精,教育徒弟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张宏全坚守列车30年,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调车岗位,而且是在这样一条线路上,我并不觉得苦,我对象也觉得挺好,没啥说的,好好干。”
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上进的人,运用所学知识孙鹏博在本职岗位越干越出色。更为庆幸的是,孙鹏博在兰州车站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一次偶然的相遇,他与客运岗位的刘亚楠两情相悦。今年春节,两个“90”后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度过大年三十。
从煤矿下来,列车行驶在市区。上山时的“车头”,下山时就成了列尾。
从去年起,阿干镇煤矿开始清理煤层,分布进行回填作业,等到煤矿彻底关停,老铁路和“网红火车”也终将结束自己光辉璀璨的一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嘛。时代变了,再干4年我也该退休了。”张宏全在煤矿关停这件事上,看的十分通透。“当然最好能把这趟车变成观光小火车,这也是个好事。”
迎着落日的余晖,忙碌了一天的张宏全师徒内心格外的踏实,因为,他们的工作已与这份承载着安全和责任的事业深深融为一体。
兰州车站融媒体工作室
审核:王永龙
编辑:张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