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多彩平凉”平凉史话微展览|我们的平凉城从前是什么样的?——平凉府城的由来

第九期:我们的平凉城从前是什么样的?——平凉府城的由来

宝塔梁、城隍庙、城门坡、万安门、定北门、南河道、暖泉、崇文书院...这些平凉人耳熟能详的地名,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我们生活的平凉城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据史料记载,平凉城始筑于唐代,到宋元时已有一定规模。明初平凉侯费聚对平凉城进行大规模扩容建设,改为东、西二城,即东郭城和主城。其后又经历代韩王的修建和扩建,基本奠定了今天平凉城市的主体格局。

图 平凉府城沙盘

图 平凉城(1974年)

平凉城城垣周长九里三分,其外城西起北门外的柳树巷,沿今西兰公路南,向东,至水桥沟,再向南,绕兴和庄到南后街与内城合拢。嘉靖六年,纸坊沟发大洪水,为了防洪,沿纸坊沟,经太平桥(就是今天的中山桥),筑东西夹城,遂将外城从中间分开。城墙共有四个城门,东有和阳门、南有万安门、西有来远门、北有定北门。这些城门虽然现在已经不见了,但是部分地名依然沿用至今。

图 中山桥(1956年)

平凉市档案馆提供

图 和阳门(沙盘局部)

图 和阳门(民国)

图 万安门(沙盘局部

图 万安门(民国)

平凉市档案馆提供

图 来远门(沙盘局部)

图 来远门(民国)

平凉市档案馆提供

图 定北门(沙盘局部)

图 定北门(民国)

平凉市档案馆提供

图 平凉城东城墙(民国)

整个平凉府城分为府城内和东关两个大区域。府城内为王府官府及八所(就是八千户所的士兵及家属)所居住的地方。

图 府城内(沙盘局部)

图 东关(沙盘局部)

韩王府就在今天的平凉市崆峒区政府所在地,东起定北门,西至府学(就是今天的军分区司令部),背倚暖泉(就是今天的柳湖公园),以平凉街道为襟,整个布局设计为方形,四面城垣包围,分内外两城。外有萧墙,内有砖城,周长五里。几经扩建,至嘉靖时韩王府已占平凉城的四分之一。

图 平凉街道(民国)

平凉市档案馆提供

图 韩王府(沙盘局部)

图 柳湖(民国)

明代藩王府是皇宫紫禁城的缩影,平凉的韩王府也不例外。韩王府宫第宏舍,周围十里,殿堂亭榭,周围五里,规模宏伟,外府外有萧墙,内有砖墙。六座大门分别为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广智门、体仁门、过厢门。主要建筑有承运殿(正殿)、存信殿(寝宫)、东府宫(世子宫),秉忠堂、惠迪堂、慎德堂、玉渊堂、宾馆堂、琴堂,有览香楼、看花楼,有金香亭、体良亭、寿柏亭,永春园、聚春园。

如今平凉市人民广场即韩王府府址前的广场。广场上的槐树即是明代韩王时期所植,树龄大多在五百年左右。

图 人民广场(70年代)

平凉市档案馆提供

平凉府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平凉市政府所在,崇文书院的位置就是现人民广场东侧的平凉一中,城隍庙的位置还是我们今天的城隍庙。

图 平凉府(沙盘局部)

图 距离平凉府25公里处的哨所(民国)

图 城隍庙(沙盘局部)

东关是商业工业活动区,多王府邸店,商铺鳞次栉比,相当繁荣,王孙公子、达官贵人多在此游乐。据《平凉府志》记载:环城九里,从西门到东门“夹街阴阳,无不朱垣户而筒瓦者”,都是王爷与将军的府第。仅最东边的咀谷厢(就是今天的水桥沟附近)才多为民居。城周围多寺庙,沿泾河两岸,别墅台榭、池沼相望,长约20余里。

图 东关街(民国)

图 咀谷寺(沙盘局部)

图 东湖(民国)

城东郊屹立着延恩寺宝塔,延恩寺宝塔修建于嘉靖年间,是韩昭王妃为韩昭王祈福所建,现在也是平凉市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 延恩寺宝塔(沙盘局部)

图 延恩寺宝塔(民国)

现延恩寺宝塔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清楚地还原明代平凉的城市布局,离不开一份重要的史籍资料——就是《平凉府志》。上文的沙盘就是参照了赵时春所著《平凉府志》中的《平凉府城图》,立体还原了当时平凉城的规划布局。

平凉府城图——源自明代赵时春《平凉府志

《平凉府志》,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全书共13卷,每卷17门,共计29万多字,分为建革、山川、户口、田赋、物产、坛祠、藩封、官师、兵制、人物、学校、孝节、风俗、河渠、寇戎、寺观、祥异十七目详加考述,对平凉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疆域山川、城堡古迹、物产人口、风土民情等都反映得较为全面。因其考证有据,记述准确,敢言民生疾苦,在关中诸志中最为有名,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平凉府志》自成书以后,被史家誉为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平凉的百科全书。

图 《平凉府志》

《平凉府志》的成书,离不开一个人的功绩,就是它的作者——赵时春。

图 赵时春与《平凉府志》场景

赵时春(公元1509—1568年),字景仁,号浚谷,平凉城南浚谷村(今纸坊沟)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是《明史》立传的甘肃籍人物之一。赵时春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考中丙戌科第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吏部主事、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后擢升御史,巡抚山西。学识广博,著述颇丰。

赵时春的人生经历有起有落,多有坎坷。幼时便天资过人,诸亲友曰“此儿有异”,其父“力教之”。年少时,仕途顺利,十四岁就举乡试第二,十七岁会试第一,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又授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寻调兵部武库司。嘉靖九年,因上疏针砭“献瑞”等时弊,被下诏狱,黜为民。嘉靖十八年,又复起用为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嘉靖十九年,由于拥立太子而犯世宗大忌,又被黜为民。两次被黜,赵时春也步入了中年。然而其忧国忧民的主导思想,却如暗夜明珠,熠熠生辉。嘉靖二十五年,鞑靼进犯安定门外。赵时春被兵部推荐知兵,时在平凉家居的赵时春冒雪踏上征途,后在一次战役中,因“沉机不足”又被解除官职,回籍听调。解官后的赵时春,曾一度在“无事酒消忧”中度过。但面对现实种种的丧乱,仍时时关注国事和民生。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赵时春在平凉故里开始潜心编撰《平凉府志》。他以《史记》为范,遍访乡野,寻觅古迹,考阅史料,广采博录,加之“家居凡三十余载”的耳濡目染,并“爬罗遗漏,黜浮为雅,核伪存贷”,历时5年,终于完成平凉有史以来首部府志,书成后,名重一时,也为后世治史者所推重。

图 赵时春墓

赵时春殁后葬于平凉城南原头,墓葬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贵井村。东至村民民居,南至山坡台地,西至西侧路东100米,北至村民民居。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1万平方米。墓址现存高2米,长、宽各3米的封土堆残存。

图 赵时春墓残碑 平凉市博物馆藏品

互动问答

1.韩王府位于今天的哪个位置?

A.平凉市政府

B.崆峒区政府

C.城隍庙

D.延恩寺宝塔

2. 《平凉府志》成书于何时?

A.永乐年间

B.正德年间

C.嘉靖年间

D.崇祯年间

上期正确答案:AB

本期答案下期公布

总策划:王启峰
策  划:杨拴平
编  审:寇少丽
 撰  稿:陈航宇

讲  解:史文慧

制  作:陈安道 常凯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