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尝尽世态炎凉,写下一首名作《贫交行》,短短29字将人性丑陋写到了极致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大唐诗坛上分庭抗礼,合称为“大李杜”。其实,杜甫的诗歌也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只是现实因素过于凸显,就形成了浓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杜甫在文坛上被誉为“诗圣”与“情圣”,其诗则被称为“诗史”。
当代诗词大家李汝伦在《杜诗论稿》中称“杜甫诗中的浪漫主义特质与现实主义特质一样突出”;叶嘉莹也曾评价杜甫诗歌“地负海涵,包罗万江”;释普文曾在《诗伦》中称“老杜之诗,备于众体”。这些文学大家的评价无不从侧面凸显出除了现实主义外,杜甫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样别具一格。
其实,杜甫的许多诗都包含着自身的理想主义与奉献精神。他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唐王朝统治阶级的憎恶时,也表达了对广大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他在诗中尽情倾诉个人的悲苦生活与坎坷人生诗,也在时时牵挂着处于残酷剥削与战争动乱中的底层人民。
这些诗歌无不流露出杜甫的理想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关怀。杜甫在《奉赠韦左丞文》中提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杜甫平生最大的心愿与理想抱负。杜甫的理想并非厌恶朝堂、追求世外桃源,而是入世与积极参与政事,极富政治意义。
这种“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是杜甫在谴责与揭露唐王朝黑暗与腐败的情况下体现出来了。杜甫最擅长描写唐王朝的黑暗与腐败,他在尝过世态炎凉后,曾留下一首千古名作,短短二十九字,将人性丑恶写到极致,究竟是哪一首诗呢?
《贫交行》背后的故事
这首叹尽社会炎凉与揭示黑暗现实的诗歌便是《贫交行》。顾名思义,这首作品描写的是贫贱之交的赞歌。古语说“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意思是:采摘葵菜不要伤害其根,伤根后葵菜就不可再生;交友不要嫌人穷,嫌弃人家的家境与条件是交不到挚友的。
诗人以“采葵伤根”来阐述交友的道理,借“采葵”来比喻不以与贫贱者交友为耻。《贫交行》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召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与了这次考试。
自公元746年的韦坚事件后,唐玄宗铲除了太子身边的两位追随者,此时已经无人敢威胁其地位。不过,62岁的唐玄宗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再加之杨贵妃时常随侍在身旁,唐玄宗开始沉溺于奢靡、醉生梦死的晚年生活,却将朝政交与宰相李林甫代理。
《旧唐书·李林甫传》中记载:“至林甫,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唐玄宗本想召集天下贤能者入朝为官,以此彰显大唐的大国气度。然而,一向善妒的李林甫担心新招的人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上书唐玄宗“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意思是民间的读书人大都不识礼数,恐会玷污圣上的耳朵。
唐玄宗竟也同意李林甫的建议,将选拔人才之事全权交与李林甫。于是,李林甫将所有学子以“卑贱、没学识”为由全部剔除,其中也包括杜甫。待到唐玄宗询问缘由时,李林甫借《尚书》中的古话“野无遗贤,万邦咸宁”作答。
意思是:朝廷外没有一位贤才倒是好事,说明圣上贤明仁慈,天下英才都已聚集在朝廷之内。杜甫满怀抱负,可如今眼看科举之路被阻隔,心中自然愤愤不平。为了寻找出路,杜甫另辟蹊径,游走在权贵之间,四处拜访,只为谋得一官半职。
然而,万事不如意,加之生活日益困顿,时常饥寒交迫,一向志向高远的杜甫终日郁郁寡欢。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举行祭祀大典,杜甫趁机献上《大礼赋》,获得了唐玄宗赏识。然而,因主试官员为李林甫,杜甫再次失去入仕机会。
杜甫客居长安十年之久,却得不到任何人的赏识,因仕途失意只能过上困苦交加的日子。杜甫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心中立下经世济民的理想抱负,参与科举、入仕为官更是他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途径。
然而,现实远远比理想残酷,杜甫家道中落,又时运不济,生活的困苦与仕途的不顺将杜甫直接打入社会底层。此时的杜甫更能感受到社会底层百姓的悲苦以及人情冷暖,尝尽世态炎凉的他提笔写下了《贫交行》。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贫交行》
《贫交行》仅有短短四句话,总计29个字,却处处流露出杜甫心中的悲苦与愤懑之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有些人交朋友,只在翻手覆手之间。有时如同空中的云一般趋合,有时又如雨一般散开,所谓的友谊变幻莫测。酒肉之交、势力之交何等不值一提,令人轻蔑不屑,然而曾经被世人广为称颂的管鲍之交、君子友谊如今却被人视为粪土。
首句仅有七字,却包含了太多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此句统摄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因富贵与名利而交友的风气的轻蔑与憎恶。以名利为中心的友谊丝毫不牢固。有利可图时,纷纷趋之若鹜;无利可图时,唯恐避之而不及。
翻云又覆雨无不给人一种势利之交的感觉,这种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不免令人绝望,同时也让诗人想起著名的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两人也是至交好友。然而,管仲家境贫寒,鲍叔却比较富有,但两人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后来,世人便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好朋友之间相互信任、亲密无间的关系。管鲍二人对待双方的情谊不以贫富为转移,无不令人艳羡。然而,这些美德却如同土块一般被今人随意抛弃,令杜甫悲愤至极。
结语:
尽管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至此,但世人仍然乐于因利结交、因利而散,仿佛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法则。然而,杜甫看不惯这些虚伪、丑陋、阴暗的一面,因此写诗批判世态炎凉与唐王朝的黑暗,这也足以证明杜甫是芸芸众生中较为真性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