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马卫民作品 | 孝贤故里任仙凹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位于豫西大山深处的卢氏县东明镇当家村任仙凹,自然古村落是春秋时期任骞(任孝贤)的故里。这个位于九泉山北麓山坳里的村落,钟灵毓秀,古朴安谧。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之风,在这里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化成了中华文明的血脉,形成了纯朴的乡俗民风。
——题记
潇洒俊逸的崤山山脉从西而来,当它进入豫西卢氏境内时,突然纵身一跃,直插苍穹,于是大地上就有了终年云雾缭绕林木参天人迹罕至的主峰塔子山。塔子山向南的一支峰峦,不管不顾,携妻护子,披星戴月,直抵洛水,去谒拜大禹导洛时劈开的山河口奇观。伴它一路同行的是蜿蜒的茅峪河水,它从峰巅滚落至山脚下,一路叮咚作响,徐徐向前,袅袅娜娜。
山脉至入洛处,无路可去,即形成了豹尾状的九泉山。九泉山的南麓面对滔滔东去的洛水兀自感叹,北麓则三面环山,地势平缓,状似葫芦。静若处子的茅峪河水从峪口流过,和着九泉山上流淌的山泉水共同装扮和滋润着这方神圣的土地。深藏在山凹内的古村落任仙凹,便是春秋时与古圣贤孔子、先哲老子有过交集的任骞(任孝贤)的故里。
顺峪而进,经一波三折的迂回之后,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村民捐资修葺的孝德亭矗立在村后山岭的高台上,巍峨的仿古建筑在阳光下,显得金碧辉煌,璀璨夺目。亭内一通石碑记载了任骞与孔子、老子曾经交往的传说及任骞孝老敬亲,德惠乡邻的故事。村边红石崖上老子布道时留存的两支巨大的红蜡烛挺拔亮闪,使人感慨万千,产生无限遐思。
相传,春秋时期,位于九泉山下的卢氏县东明镇当家村,任仙凹小村落里出了一位孝贤。他姓任名骞,在家孝敬父母,友爱乡邻,乐善好施,处事公道,美名享誉一方。任骞看到周朝衰微,各诸侯国为争夺利益而攻城掠地,烧杀抢掠,连年战争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深感忧虑。一日,忽闻孔圣人从鲁国出发在洛阳城谒拜天子后,沿洛水而上,于前日到达相邻小镇(今文峪乡文峪村),准备在那里设堂讲学。翌日,任骞便翻山岭涉洛水,前往文峪拜师求学。
任骞谦恭好学,睿智多才,深受孔子喜爱和褒奖。任骞邀请恩师到他的东凹村做客,孔子不便,让门生颜回代为前往。颜回做客回来述说任骞孝老尊亲,德惠乡邻的仁爱之举后,孔子为任骞写下了“汝子可教,久之必为栋梁”的书简予以奖勉。
任骞拜别圣人回家后更加勤勉善事善行,每年正月初一,把本村及周边村里的老人请到家里享用筵席,并敬酒祝福,以尽孝心,以播大爱,并为后代立下遗言,此举在当地行成规矩,经年不变。
任骞的义举被晋国国君所闻,大喜!特聘他入仕从政,怎奈任骞无意仕途,婉言谢绝,继续仁爱善举,泽惠乡邻。
据清光绪癸巳年《卢氏县誌》上卷载:“周.函关尹喜,望东来紫气,迎老子受道德五千言,遂与卢氏九泉山修练著经”。从文中记载可得知当时的情景:公元前514年阳春时节,函谷关关守尹喜站在巍峨的关楼上眺望神州大地,远山近水,层层叠叠,函谷悠悠,崤山似黛,如诗似画。尹喜惬意之余,心头遂袭上了阵阵忧伤。各国连年不断的征战,扩张,吞并,使神州大地,狼烟四起,焦土遍野,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突然,尹喜看到东天一团紫云飘来,如烟似雾,袅袅娜娜,直向关楼上空飘来。尹喜观此异象,惊道:天生异象,紫气东来,必有旷世之人出现。俯首观之,但见一老者骑青牛缓缓向关楼而来。尹喜大喜过望,忙下关楼恭迎。
不出所料,来人正是周都书馆大吏老子。交谈中,尹喜被老子的博学和不同凡响的见解所折服,遂恳请老子在此多住几日,传经授道。老子有感尹喜的虔诚,便住了下来,筹划著书。
一日,老子登关楼远眺,看到碧空如洗的苍穹下,崤山如一条巨龙,摇首摆尾,蜿蜒向南伸去。极目处,一座山峰直插云天。峰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如梦似幻。老子惊曰:此乃神山,非去不可得道也。
翌日,老子在尹喜的陪同下,一路南行。数日后,登临峰顶。老子惊喜地发现,这正是崤山山脉的主峰——邢公山(如今卢氏县境内的塔子山)。老子踩着云雾,身披彩霞,望着东方的红日,看到了一条大河至西向东闪着银光而去。老子感慨道:这不正是流向京都洛阳的洛河么?这正是《洛书》的出处所在地啊!面对崤山南麓的迷人景色,老子不由击掌叫好:噫唏!噫唏!
老子从峰巅沿山峦南行便来到了洛河北岸的九泉山上。在这里他目睹滔滔东去的洛河水,侧目西望卢邑城貌,尽收眼底。夕阳西下时,二人来到了山凹处的一个小村庄安歇。老子听闻村民们叙说任孝贤的善行善举后,很是敬佩。更让他感到惊叹的是,任孝贤不落庸俗,清风明月般的人品性格是老子对任骞的第一印象。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孝贤任骞的家里住了下来。整日里,除了游历山川、古邑城外,便是谈经论道,述说己见,商讨经略,传授医道。
十日后,老子思路大开,酝酿成熟,便闭门谢客,动笔写下了他的千古名篇《道德经》的前半部分《道》。二十余天后,他惜别了忘年之交的好友任骞,返程函谷关。在函谷关老子完成了他的名篇巨著《道德经》,为华夏开了鸿蒙,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老子在卢邑小山村著书的地方,正是如今的卢氏县东明镇当家村的任仙凹古村落。村子上面的岭脊被百姓称作杏树岭,显然是为纪念老子传医授道而命名的。
任骞百年后,百姓感其恩德,日日哀思,便在村里为任骞修建祠堂,供奉香火。工程近完工时,村民们都梦见任骞对众人说:不要供奉我,我受用不起,要供奉就把我恩师孔圣人、颜回的牌位供上,我做陪,多谢父老乡亲的厚爱!说罢拱手离去。
祠堂建成后,百姓有感于任骞梦中点化便塑三尊神像,孔子像居中,两边为颜回和任骞,祠堂名日《圣德祠》,年年香火不断,任骞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神,东凹村改名为任骞凹以示纪念,随着朝代更叠,时势变迁,年长日久任骞凹念转音为人仙凹。
作者简介:马卫民,男,汉族,1955年元月生,河南省卢氏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卢氏县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