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成经:老子成经(一)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
《何以成经》前言  为何要做述者
一、老子成经

(一)郭店楚简本《老子》与《老子》的塑经史

芃澜
1、郭店楚简本《老子》的性质
《史记》中记载孔子适周得见老子(《史记.孔子世家》),后世考据其时孔子34岁,即公元前518年事。(李零《人往低处走》)其后,一百年左右,楚国一位贵族入葬,陪葬有大量楚简,其中有被考古者称为甲乙丙三篇的《老子》,是为郭店楚简本《老子》。(郭店楚墓据考证当为公元前4世纪中期到公元前三世纪初),这至少说明,在这一百年中,后世称为是《老子》的一些言论,已经颇为流行,且被集结成篇。
郭店楚简本《老子》的出土很重要,因为这个时间比庄子生活的年代要早,此时距离庄子出生的年代不足百年。今天考据一般认为庄子出生于约前369年,卒于前286年。这样庄子的思想上承老子也就有了基础。钱穆等认为老子思想晚于庄子的说法,就要重新来看了。但只是重新来看,也许会出现别的结论。
在诸子百家的文字中,老子常常是以引用的方式出现的。道家中最早的文字或出于庄子,庄子记老子多以故事。其言也多。但与后世行于《老子》中的文字,其旨多合,而其文则多所不同。庄子称述孔子的方式也是一样。很多不见于儒家典籍,而为庄子文字中所独有。庄子的这种写法影响了之后的《列子》以及汉代的刘向。流传到今天的有《说苑》中记述的少量(两篇)老子事迹。而刘向曾经有专著《说老子》四篇,可惜不存,但想来也是属于这种文体。
曾子言孔子多闻于老子,并转述孔子的话,“昔者,吾从老聃。”其所闻多为古礼,此即后世所说孔子从老聃以问礼。在儒家的典籍中,记述孔子与老子对话最多的就是曾子了,集中在《礼记.曾子问》中。但这里的老子并无自身思想可言,更象一个图书管理员的样子。
荀子作《天论》时,老子思想已经是重要的学派,以至于其不得不与其它学派并列进行评价,说“老子见于詘,无见于信”,又说“有詘无信,则贵贱不分。”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在当时的不良影响的回应。(诎是屈,信是伸,荀子的意思是说老子主张无为,而不免令人不思进取。)荀子约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比庄子略晚,是与庄子有过交集的人。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人,根据钱穆的考证,韩非子的生卒是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年寿47足岁。(《先秦诸子系年》)是紧承庄子之后的人物。韩非子写了《解老》和《喻老》,按照经学的特征,这两篇文字一篇属于传,一篇则属于说。这说明在韩非子时期,《老子》已呈现了类似与后世经的特征的文字,且已明确名为《老》或《老子》。
这原本是一段晦暗的历史,但因为有了郭店楚简本的出土,变得不同起来,郭店楚简本就仿佛一道烛光照进了历史的暗处。过去我们讨论《老子》时,恐怕要到韩非子就得止步了。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在那之前,《老子》究竟是以篇的形式流传着,还是以只言片语的语录流传着,又或者,是以一个又一个不知是否确有其事的故事传播着。尽管他已成为了泱泱大派,照理应该有着集中反映其思想的独立的文本。但是我们无法确知。因为孔子也没有,《论语》只是一部谈话录。但是否老子会有一本类似《论语》那样的谈话录的存在,我们也不得而知。更不要说,如传说中的老子出关,而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的说法。司马迁在写《老子列传》时,说“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个说法故事性太强,且并不见于春秋战国的文字中,司马迁所说的老子书分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字,却并未直接如后来的刘向那样称为《道德经》,这多半因为,他们所见的都已经是汉代以后的《老子》了以及为此而谋设的来源掌故,就连《道德经》的名字也并未在司马迁时成为共识。五千言云云,司马迁前的马王堆帛书倒是一个力证,说明的确那时《老子》已经是五千言,且以德篇和道篇分上下。可以约略知道五千言的格局正成型于韩非子之后,帛书之前,甚至就是帛书成书之时,因为帛书的存在就是对于竹简整理后的重新抄录,而乙本又比甲本更为完善,并题写了道和德的篇名。但这已经是西汉了。
钱穆等学者困惑于老子在先还是庄子在先,是这段历史晦暗的又一个说明。他举了很多例子,来申述,很多我们今天从《老子》的文本中读到的思想内涵都应该晚于庄子的思想,从而力证《老子》晚于《庄子》。就更不要说,想象在庄子之前就有一个传世的《老子》文本的存在了。
可是郭店楚简本的出土,改变了这一切。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庄子》之前《老子》的那些语录,正被小心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文本。尽管这个文本和今天的文本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毕竟它们聚集在了一起,并且形成了篇,而不再是流行着的语录,或者故事了。那么那个时候,老子的影响已经非常之大了。大到已经不允许他仅仅只有故事和语录流传了。但必须指出,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