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兴:唯一不变的是改变——过年方式杂谈
· 文化范儿 出品 ·
唯一不变的是改变——过年方式杂谈
温国兴
倏忽间庚子年即将过去,辛丑年新春佳节正向我们走来。即将过去的庚子年让我们感到惊悚,也让我们感到欣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改变了许多,庚子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是啊,我们在与狡猾的病毒进行周旋的过程中,不得不改变了许多不利于防控疫情的生活方式,包括多年形成的过年方式。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改变了许多。就拿过年的方式来说,渐进式的改变相当多,也有因特殊事件而发生陡然的改变。很多年以前,人们在过年的时候,最为重视的是年夜饭和除夕晚上吃顿饺子。在四十多年前,我们刚参加工作那会,社会上实行拜年,特别是青年人,拜年成风。给邻居家拜年还好,左邻右舍的,就在家门口,不算劳累。去长辈家、去同学家、去单位领导和同事家拜年,几乎跑遍了城市。我和小伙伴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过年那几天,算下来要去上百家拜年,十分辛苦。到底去过多少家拜年,又有谁来过自己家拜年,恐怕很难说得清。
后来由于出现了电话,人们觉得登门拜年多有不妥,一来去拜年的人很累,二来接待拜年的人也很不爽。于是大家约定俗成,登门拜年之风日渐衰微,电话拜年悄然兴起。再后来用传呼机拜年,用手机短信拜年,如今用微信和各种社交工具拜年。那种上门拜年的几乎绝迹了。
过去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燃放鞭炮,为了保护环境,现在很多地方禁止燃放鞭炮,于是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过年习俗就改变了。这些年我们已经习惯了过年不放鞭炮,空气清新了,由燃放鞭炮带来的事故也没有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过年方式。
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春节返乡过年将中国的“春运”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这些年来,一到春节前后,“春运”几乎成了每天新闻的重点内容。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人们背着大包小裹,或者乘火车,或者乘飞机,南方甚至有人开摩托车长途跋涉,就为了在春节期间与家里人团聚。“春运”期间一票难求几乎成为常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春节放长假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目光锁定在热门旅游景点,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南国花城到北国冰城,到处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更有人走出国门,蜂拥到巴黎、罗马,集结到纽约、洛杉矶。疯狂地购买,尽情地享乐。春节长假旅游使得本已紧张的“春运”增添了新的压力。很多人感叹,在长假期间旅游,体验并不美妙。
还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自己家的年夜饭和吃饺子了,春节期间的聚餐活动十分盛行,从除夕的年夜饭到初一、初二乃至整个假期,有些人几乎排满了聚餐,从亲友到同事再到生意伙伴,各层次的聚餐应接不暇。这些年餐饮行业在春节期间生意火爆,已经到了一位难求的程度。
去年,也就是庚子年的春节,由于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春节的所有活动都被彻底改变了。全国很多地方实行封城,旅游自然无从说起了。欧美国家疫情严重,谁还敢出国旅游?春节期间的聚餐也因为封城戛然而止。
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是有效的,在疫情没有彻底灭绝之前,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还会坚持下去。那样的话,春节活动方式的改变可能就不是暂时的,很有可能会是长久的,并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应有的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戴口罩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景象,就像现在人们穿衣戴帽那样平常。旅游不一定要集中在长假,如果可以休年假的话,非节日出游可能更舒适。名目繁多的聚餐也可以减少许多,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聚餐应该避免。
宋代的改革家王安石主张:“变风俗,立法度”,他提出明确的改革主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过年的方式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改变是唯一不变的,我们应该摒弃那些对健康不利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健康的过年方式。在人世间,是没有什么传统不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理性的、自然地接受那些有益的改变,在不断地改变中,实现生活方式的进步,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〇二一年二月四日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文化范儿
微信号:wenhuafane
免费订阅 欢迎原创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