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简史——鍑、铛、铫和瓶

煎茶烧水的器具有三种:鍑、铛和铫。

《茶經》之四茶之噐·鍑:“鍑,以生鐵為之,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鍊而鑄之。內摸土而外摸沙,土滑於內,易其摩滌,沙澁於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廣其緣以務逺也,長其臍以守中也,臍長則沸中,沸中則末易揚,末易揚則其味淳也。”如图:

陝西省博物館藏唐代銅釜

国家博物馆之白瓷鍑

铛:平底、三足、有柄。将铛去掉足加流就是铫。原谅我,没有找到铛的图片。来看铫吧!

唐白瓷铫子和风炉 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出土

唐 银铫 浙江临安钱宽夫妇墓出土

铫有柄有流,拿取方便,出汤快捷,是当时煎茶用的最多的器具。唐、宋诗歌中铫子的出现频率特别高,例如:

北宋吴则礼《周介然所惠石铫取淮水瀹茶》句云:

吾人老怀丘壑情

洗君石铫盱眙城。

要煎淮水作蟹眼,

饭饱睡魔聊一醒”。

李光《饮茶歌》云:

山东石铫海上来,

活火新泉候鱼目。

汤多莫使云脚散,

激沸须令面如粥”。

张伦《诉衷情·咏闲》:

闲中一盏建溪茶,

香嫩雨前芽。

砖炉最宜石铫,

装点野人家”。

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

铜腥铁涩不宜泉,

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已作,

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

水渍云蒸藓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

要知无脚是轻安。”

诗中“无脚”即是指铫由铛去足而来,所以铫又叫“折脚铛”,没有足的磕绊,使用、收纳、外出携带都很方便。看下图风炉上的物件,是一件石铫。摘录的几首诗都是用石铫煮茶,可见石质的铫子胜过其他。后世紫砂壶以此为模板,做出了一款壶名曰:“石瓢”

《撵茶图》局部

清末旗人震钧《茶说》:“器之要者”,当属铫。作为吊在炭火之上的烹煮用具,“铫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石铫必不能薄;今人用铜铫,腥涩难耐,盖铫以洁为主,所以全其味也,铜铫必不能洁;瓷铫又不禁火;而砂铫尚焉”。

关于茶的画作中铫子的出镜率也很高,如图:

《莲社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煎茶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铫类似于青铜器的匜。

匜去足加了与流垂直的长直柄,还有用直柄而改加提梁的,如图:

银铫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宋代窖藏

加个盖子,就和今天的烧水壶差不多了,实际上,在很多方言中,烧水壶还叫铫。如图:

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北壁元代壁画

唐代还有一种煎茶的“壶”叫“急须”,也称“唐羽”,可能其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因为两者在造型上非常贴近,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现代人叫它“侧把壶”如图:

铫子的好处在于方便,茶煎好后直接出汤入碗。旅途中携带方便,三五好友,于山野林下,清谈畅饮,恍若仙人。

铫子流短,用于点茶则不灵光,点茶用的是长流的“汤瓶”,如图:

《五百罗汉图·吃茶》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图中茶童左手执汤瓶注水,右手拿茶筅击茶。汤瓶也叫“执壶”。茶盏为黑瓷。

《春宴图卷》局部 故宫藏

图中方炉上放的是烧水的汤瓶,茶盏为白瓷。再看下图:

此图中所用茶盏为青瓷。

下一篇,我们聊宋代的茶与茶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