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君子”?
——《论语》经典名句品读(30)
孔子对中国文化、教育乃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一个突出贡献在于,孔子树立了“君子”的标杆,阐述了“君子”的标准。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07次。在很多情况下,孔子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议论的。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里仁篇第四》)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为政篇第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里仁篇第四》)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述而篇第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
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的“小人”多指的是一般人、普通人,换言之,《论语》中的“小人”是“君子”的对比和参照,目的是为了把“君子”突出出来。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小人”带有明显的贬义,是一般人、普通人的对比和参照,目的是为了把“小人”甄别出来。
孔子时代以来,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人们在道德的追求。
当下社会,不做“小人”成为大多数人在道德上的选择。
把上面两句话对比一下,问题就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不见了!
再进一步分析,又有新问题了:今天还有必要提倡做“君子”吗?即使有必要,今天该如何做“君子”?仍然沿用孔子所规定的标准吗?
这的确是个问题。我苦苦思索,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比较模糊的想法是,“君子”的标准应该与时俱进,但“君子”的核心内涵依然应该传承下去。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的这些基本内涵拿到今天来看,难道也要与时俱“丢”吗? 至于“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了,再过100年恐怕也是“不能动摇”的。
我想说,不做“小人”只是道德上的“低要求”,争做“君子”才是道德上的“高标准”。当“低要求”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普遍选择时,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譬如开车,只是做到不违章、不被抓拍、不被处罚,这还只是“低要求”,只有做到了文明驾驶、礼让他人、时刻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自觉帮助遇到困难的陌生人,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风范。
有一次,我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上拍照。为了拍下小镇中心的钟楼,我看看没有过往车辆,就到了十字路口的中间选取一个最佳角度。就在这时,一辆小车向我在的方向驶来,我赶紧向人行道回撤。然而那辆小车却停了下来,一位中年女士笑容可掬地向我招手,示意我回到街道中心拍照,她可以等我拍完再走。于是,一个有趣的场景出现了:我招手示意她先通过,她却原地不动示意我先拍照。最后,她的“固执”战胜了我的“固执”,我只好回到原地拍照。拍完照片,我让开道路。她冲着我露出善意的笑容,然后开车走了。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从报纸上看到的。事情的梗概是:一个在美国的中国人开车夜行,冰天雪地,天气寒冷。这位先生的车却在半道上抛锚了。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辆路过的小车在他身旁停了下来。一对老年夫妇从车上下来,询问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吗?问明情况后,那位老先生帮助他检查了车辆,发现是防冻液没有了。于是,老先生从自己车子的后备箱里取出了一桶防冻液,并且告诉他,加上防冻液就可以了,其他方面没有问题。他连声道谢,心怀感激地目送他们夫妇远去。就在他加防冻液的过程中,那辆已经开走的小车又回来了。原来那对老年夫妇担心他不会加防冻液,特地回来提供帮助的。
如果只是用“低要求”作为我们的道德准则,这两个例子都不会发生。
这两个例子,前者让我在尴尬中感慨,后者让我在感慨中感动。
君子精神、君子之风,古时有,今天有,中国有,外国也有。所不同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北欧、澳大利亚等,随着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君子之风是呈现“大众化”趋势的,而在中国,君子之风大约可以和“道德模范”挂起钩来,还是处于“精英化”阶段。
观照当下,我有一种感觉,政府部门的各项努力说起来是为了实现“高大上”的目标: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提高市民素质等等,但实际上却是在维系、维持或者说监督、保障城市文明的“低要求”。以交通秩序为例,为了防止闯红灯,就提高罚款数额和扣分标准;为了让车辆礼让行人,在地面上写上几个大字“礼让行人,违者抓拍”;为了让电动车以及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每个路口都有交通协管,身着貌似交警的“协管服”,挥动着小红旗,吹着响亮的哨子;为了不让车辆随意变道,便增加抓拍的摄像头……。在“满街尽是摄像头”的威胁下,违章现象的确减少了,连我这个一周开一次车送外孙学英语的人,一年下来也有七八个违章抓拍……。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只要没有交警、没有摄像头的地方,超车的、闯红灯的、随意变道的、向车窗外随意抛掷垃圾的、乃至撞人逃逸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又让我想起了加拿大。我去加拿大的时候,住在位于多伦多郊区的“苏安学院”(相信江苏去过加拿大的许多教育同仁都住过)。夜间睡不着或早晨起来到楼外抽烟时,看见对面的路口有车辆驶出时,到了路口,都要停留一两秒钟,观察一下路况后再向左或向右转弯。后来才发现,多伦多的大街小巷,但凡是路口的地方都竖着一个牌子“stop”,目的是为了提醒驾车人到路口时要减速慢行,观察路况后再驶入另一条道路。“苏安学院”地处偏僻,人员车辆都很少,我相信这样的路口是不会用摄像头来抓拍的。但据我观察,即使是夜间,街道上空无一人,更没有车辆往来,从那条小路出来的车辆依然会减速慢行,观察路况后再通过。
政府部门的举措是“一以贯之”的,维护交通秩序如此,发展经济、发展教育莫不如此。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政府为了地方经济的增长“睁只眼闭只眼”,实在顶不住了便发文件要求关闭,文件照发,企业照办。上级部门来督……查了,便临时关闭,等督查团走了再开工。上级部门动真格的了,企业便搬迁到农村照办不误……
教育部门的评职称也在维系着“低要求”:只要论文不剽窃,并且在规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且达到一定的篇数便可以晋升职称(这里仅以论文一项指标为例,当然还有其他条件)。至于这些论文说了些什么、有没有价值,是没有人去审核、去把关的。于是就出现了花大价钱、排长队发表文章的情况。
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追求私利而行动,会找来许多人的怨恨。孔子显然没有料到,当中国进入21世纪后,追求个人私利不仅不会找来怨恨,反而成为多数人的自觉选择。
朱子家训中说:“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朱伯庐也不会想到,肩挑贸易者与购物者长期博弈的结果是有了电子秤、微信付款。他更不会想到,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已经被混凝土严密隔离开来了,同一楼层的左右邻居一年到头都说不上几句话,哪里还有“须加温恤”的可能性?
在一个充满功利的社会背景下,做一名“君子”何其难也!
就在我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女儿带着5岁的外孙去学美术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妻子正在看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一个来自西安的女孩自称“只要是西安的男人就行”,结果这期节目巧得很,一连两个男嘉宾都是西安的,“西安女孩”两次都是果断“爆灯”(表示愿意跟人走),结果是,第二个男嘉宾牵住了她的手,把她带走了……
书房外的阳光照射进来,有些刺眼,有那么一瞬间,电脑屏幕上字模糊一片,我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凝神看一遍前面写的话,好像轻飘飘的杨絮,一阵微风吹过便离开了屏幕满天飞舞,所到之处还招致人们的厌烦:哪来的杨絮,真讨厌!
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想说“君子难,君子难,君子之风,今安在?”
做不做“君子”,这是个问题。今天怎样做“君子”,这是个更大的问题。
2017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