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必须要掌握的40个臣民称谓1(含例句)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等。古代弟子对师长也称子,“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子墨子”中的第一个“子”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古代男子自称也用子。“刘子闻而悟之。”(《苦斋记》)刘子即刘基,子是他的自称。
2.吾子:对人亲热的称呼。“吾子淹久于敝邑。”(《崤之战》)
3.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
4.丈:对长辈的尊称。《报刘一丈书》刘一丈:即刘玢。“一”指他排行第一,“丈”是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5.丈人:对老人或前辈的尊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荼。”(《荷𦰏丈人》)
6.丈夫:对成年男子的称呼。“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五蠹》)。“丈夫”又特指好男子汉,犹言“大丈夫”,“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书博鸡者事》)
7.匹夫:一般是对男性平民的称呼。“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问说》)
8.公:对尊长或平辈的敬称。“谢公宿处今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9.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年轻人的敬称。“相公倦,谢客矣。”(《报刘一丈书》)
10.官人:称呼作大官的人。“官人幸顾我。”(《报刘一丈书》)
11.先生:对人的敬称。“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自荐》)
12.生:先生的简称。“行过夷门,见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又用于长辈对晚辈称呼,如“后生”。
13.先达:旧时称有地位有声望的先辈。“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14.足下:对人的敬称。一般用于职位或辈次差不多的人。“李生足下”。(《答李翊书》)
15.阁下:对一般人的尊称。 “阁下廷试第一,不可谓无佝。”《吴门秀士书》
16.麾下:对将帅的尊称。“但得其便,即将曹贼之首,献于麾下。”(《群英会蒋干中计》)
17.在下: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尊长上座,所以自称在下。“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范进中举》)
18.臣: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对君主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在一般人面前表示谦卑也自称“臣”。“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19.愚:说话人的自谦之词。“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20.仆:古时男子自称的谦词。“若遂不改,方思仆言。”(《与陈伯之书》)
21.鄙人:旧时自称的谦词。“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22.不才:旧时自称的谦词,意为“无才”。“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23.小人:旧时地位低下的人对有地位的人讲话时的自称,表示谦卑。“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