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美丽乡村」黄山:画里乡村 风景这边独好

徽州茶园。通讯员 陈开曦 摄

黄山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旅游、文化、生态叠加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农宅变民宿 旅游热深山

木梨硔是休宁县大山深处一个50多户人家的小村落,村子坐落在三面悬空的狭长山脊上,满目竹海,云遮雾绕,每年出现云海的概率接近百天,但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使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村子几乎成了“空壳村”。

摄影改变了这个濒临消失的小山村。 10多年前,摄影爱好者寻访至此,木梨硔一下成了摄影圈内的最美高山村落,游人纷至沓来。2011年,在外打工的詹春九回到村里,利用自家的房子办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客栈,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

在詹春九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吃起了“旅游饭”。如今,木梨硔已有民宿客栈31家,可同时接待500人食宿,全村年旅游收入超过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与木梨硔一山之隔的祖源村,也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徽州传统村落,拥有古民居、古桥、古树等历史文化景观,尤以千年红豆杉、百余亩梯田景观而闻名。但是几年前,这些特色美景的背后,却是落后与贫穷。祖源村地处高山,村民的生活条件很差,许多房子因年代久远或没人打理,已经破烂甚至倒塌,常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对老房子失去兴趣,纷纷往山下搬迁。

2016年起,上海市一家企业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祖源村部分闲置民居以及周边的山林和水体景观进行开发,打造皖南最大的乡村民宿群“梦乡村”。民宿群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营业额近200万元,并带动村民创办民宿14家。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祖源村仍实现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0万元。

项祥敏是土生土长的祖源人,几年前利用自家老房子在村中办起了“凤祥生态农庄”,去年4月又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二期。项祥敏说,受疫情影响,生意还在逐步复苏回暖中,今年前5个月营业额已超过10万元。

祖源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吸纳了村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去年,祖源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为1.76万元,是2016年的3倍;常住村民也比2016年增加了110人。

木梨硔和祖源,是黄山市发展民宿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黄山市仅民宿客栈接待游客230万人次,经营收入超15亿元。目前,黄山市民宿发展至2100余家,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已形成黟县西递宏村、黄山汤口、休宁祖源、屯溪老街、徽州区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带动了乡村旅游升温和村民就业创收,也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文化传承,提升了村民素质。

古村成基地 艺术润乡村

初夏时节,阳光明媚,清晨的雾气才刚刚散去,在黟县南湖旁就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写生学生,他们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以艺术的形式留住乡愁。

黟县是古徽州建置最早的县之一,境内存有大量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徽文化核心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今年6月,黟县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说到黟县的写生经济,不得不提到胡万春。西递古民居旅游兴起时,当地村民胡万春便在村里开了一家饭店。 1995年,随着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胡万春开始琢磨如何拥有稳定的客源市场。受一些游客写生的启发,他把美术院校学生定为目标群体。那年夏天,他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宣传册,奔赴全国各地美术院校宣传推介,商谈合作建立写生基地,提供吃饭、住宿、交通、代办门票等多种服务。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秋季开学后胡万春的饭店就迎来了近20所高校的写生学生。此后,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与胡万春联系,胡万春又陆续在屏山、宏村、南屏等古村落建立写生接待基地。他还建起了万春艺术馆,其馆藏的徽州雕刻艺术及绘画作品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的场所。

写生产业的兴起,丰富了黟县乡村旅游业态,推进了旅游供给侧改革,给当地乡村带来人气和活力,并带动了商贸、服务业发展,衍生出小板凳和自行车出租、写生材料出售、特色小吃与夜市等相关行业。屏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光临说,“屏山村较早发展写生产业,全村有规模的写生基地现有24家,全年写生量在11万人次左右,产生的经济效益占集体经济、村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 ”

近年来,黟县成立了写生研学协会,先后举办了写生艺术节、青年写生艺术季,承办首届最美中国高校写生大赛暨2019中国写生产业发展论坛,吸引更多写生学生、院校参与。据统计,黟县与全国1000个高校及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现有写生接待场所80家、写生基地129家,每年接待写生学生约300万人次,产值可达10个亿。全县写生产业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

写生产业衍生出艺术经济。如今,黟县建成了秀里影视村和多个摄影基地,打造了艺术、书画等特色小镇,连续多年举办乡村摄影大展、乡村艺术非遗展等展会活动,推动了旅游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电影置景从业人员中,活跃着1000多名黟县人,85%以上的电影置景由黟县人担纲,许多人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置景师。

盆景变风景 扮靓新农家

在歙县南部山区一个小山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 “绿色存折”,村民们把资产“存”在山坡上、庭院里,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

这个村就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卖花渔村。漫步村中,庭院内、阳台上,房前屋后、山洼溪畔,漫山遍野花团锦簇,与粉墙黛瓦相映成趣,全村俨然一个硕大的盆景园,美不胜收。每年春节前后,这里的梅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的盛景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踏春赏梅。今年,歙县首次以线上直播形式,举办卖花渔村梅花节“云赏花”,在线观看人数70余万,带动线上线下销售盆景200多万元。

黄山市人大代表、卖花渔村盆景技术协会会长洪吉会介绍,村里培植徵派花木盆景已有1100多年历史,与扬派、川派、海派并称全国四大盆景流派,目前村里有国家级“盆景大师”3名、省级“盆景园艺师”12名,培植的盆景品种有100多个,有许多作品在国内得过大奖。她告诉记者,村里2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培植盆景,90%以上的收入来自盆景,去年全村销售盆景3万多钵,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农村也是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90后”村民吕凌志曾在上海打工,因为家乡花事渐盛,前些年回到乡里,和家人共同经营盆景,并创立了淘宝店铺和微商店铺,探索抖音、快手等营销方式,现在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吕凌志说,近三分之一的村民通过网上销售,把盆景销到全国各地。

村民洪利成是村里有名的盆景师傅,靠着精湛的技术活,足迹踏遍广东、广西甚至泰国等地,创新性地将传统盆景制作技艺和外来技术相结合,不但提升了徽派盆景制作水平,也带出很多外地徒弟。除盆景培植技术输出外,卖花渔村许多村民还在外地建立盆景基地,开设盆景销售窗口,盆景“徽帮”的名号越来越响。据了解,该村经过实地考察,正在与江苏、浙江等地客商对接,计划在江苏昆山市建设盆景技艺合作平台。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今,卖花渔村已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村里修通了循环公路,修建了停车场和旅游公厕,农家乐也发展到17家。洪吉会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徽派盆景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文旅融合打造盆景和旅游两大产业,将让村民更有奔头。

黄山市农业和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茶叶、菊花、柑橘、蜂业、泉水鱼等一批特色村以及烧饼、臭鳜鱼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记者 吴江海)

·记者手记·

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黄山市因地制宜,以精致农业为突破口,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同时,利用旅游、文化、生态等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加快培育黄山特色的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0)

相关推荐